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森林鼠害现象也更加严重。在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工作进程中,新培育的人工林更容易受到鼠害袭扰,这些鼠害极大地破坏了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人工林鼠害防治工作,提高鼠害防治力度,已成为林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针对人工营林中防治鼠害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森林病虫害、鼠害年发生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2003年达到了1500万亩,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给林业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分析森林病虫害鼠害猖獗危害的原因,除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关键在于没有很好地落  相似文献   

3.
梭梭林是乌拉特后旗主要的森林资源,现有面积360万亩,其以良好的抗旱、固沙作用而成为乌拉特后旗荒漠植被中的英雄灌木树种。梭梭的自身经济价值极高,枝条是骆驼的重要饲草料。梭梭材质坚硬,热值高,有“沙漠活煤”之称,在全旗林业、畜牧业生产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鼠害十分严重,致使这一宝贵的资源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同时,大面积林分严重退化,长势衰弱。生长量减少,天然更新不良,这对乌拉特后旗原本就十分恶劣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鼠害防治,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对梭梭林鼠害的种群数量、防治方法、防治期和药剂等缺乏研究,所以,梭梭林鼠害在生产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梭梭林鼠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书讯     
鼠害防治作为全国六大工程治理项目之一,由于其繁殖速度快、繁殖率高、危害性严重,已成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大敌,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疆也是鼠害发生重灾区,哈密地区对荒漠林鼠害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及防治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5.
森林病虫鼠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 ,是制约培育高效人工林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回顾总结林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林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 ,针对林区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及预测预报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以及科研与实际应用脱节严重等现象 ,分析了林区生物灾害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从加强人员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森林病虫鼠害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 ,指出了可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部分林区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现象严重,造成了林区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介绍了林区森林病虫鼠害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情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控制森林鼠害是确保林业发展的前提之一。鼠害对森林的危害关系到造林的成败,不容忽视。如伊春林区1973年至1995年发生病虫鼠害面积近106万公顷,鼠害面积超过50%,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亿元。据大兴安岭科技人员调查,1988年至1992年春季火烧迹地人工造林鼠害发生面积累计达6.6万公顷,林木受害率平均达15.06%。鼠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地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森林病虫鼠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是制约培育高效人工林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回顾总结林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林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针对林区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及预测预报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以及科研与实际应用脱节严重等现象,分析了林区生物灾害研究面临的新挑战,从加强人员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森林病虫鼠害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可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杨树人工幼林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灾害——鼠害。乌鲁木齐县1985至1986年,每年严重发生面积就约有3000亩,为害株率最高达82.6%,死亡率在69%左右,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摸清鼠害情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四川省绿化委员会组织了林业、牧业、国土、科研、财政等部门在土地沙化严重的阿坝州考察。考察组在副省长张中伟的率领下,行程两千公里,考察了已完全被黄沙覆盖了的黄河故道以及过牧、鼠害等造成的退化沙化草场。 由于治理不力,人为造成的原因,天府之国西北角已扬起了黄沙。川西草原,由于鼠害严重,草场牲畜超载,造成草原退化、沙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冬在围场县林区大面积发生鼠害,危害严重,为摸清鼠害在围场林区发生危害的种类,通过在林区详细调查,以及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林木鼠(兔)害无害化控制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采用6种捕鼠措施,共捕鼠132只,鉴定出2个目(啮齿目Rodenti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15种。初步掌握了在该县林区鼠害种类及分布类型,为今后鼠害监测、综合防治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同时填补了围场县林区鼠害无种名空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鼠害,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山区、半山区不断发生,并逐年扩张蔓延,危害甚烈。如林口县青山林场1964年冬至1965年春,人工林发生鼠害面积达4万余亩,林木平均受害率为30%左右,严重者达70%以上,从而毁坏了大面积人工林,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成为林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防鼠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已开始在我省牡丹江、伊春和松花江地区各县普遍应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互助县退耕还林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鼠害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大敌,具有易爆发成灾,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以及具有毁灭性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退耕还林地上各种鼠害数量骤增,危害日益加剧,对退耕还林地上同时发生的不同防治对象,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以地下鼢鼠治理为重点,进行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以营林措施和天敌控制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措施,降低鼠害种群密度,使退耕地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鼠类天敌的栖息、繁衍创造有利的条件,形成可持续控制和发展的生态林业,有效防治退耕还林地上的森林鼠害。  相似文献   

14.
谢策 《陕西林业》2010,(6):42-42
一、林业鼠害发生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随着公益林造林速度的加快,鼠害问题开始凸显,危害日趋严重,劳山林业局平均鼠害发生率达到20-30%,  相似文献   

15.
有效防治高原鼢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啮齿目,仓鼠科;别名瞎老鼠,在青海省湟中县主要分布在脑山和浅山地区,在海拔2500米~3200米均有发生。随着几年来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鼠害面积也不断增加。以前我们用药物治杀鼢鼠效果低,对其天敌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对环境污染严重。人工捕捉虽然效果好,但费用高,当年捕捉不彻底,过一段时间别处的鼢鼠还会跑过来,给防治鼠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高原鼢鼠对林业生产的危害,降低损失和降低成本,我们本着注重环境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指导思想,采取破坏害鼠栖息生存环境的方法,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陇南地区每年森林病虫鼠害发生4.6万hm~2,具有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突发性病虫害日益突出、鼠害猖獗等特点。在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行为、依法防治、把森防贯彻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监测预报、把好检疫关、突出工程治理、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乌拉特前旗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随着林业工程大规模实施,中幼龄林内鼠害问题已不容忽视,着重介绍了生态控制措施防治鼠害的手段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森林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 ,现有森林面积 2 5 4.96万hm2 ,森林覆盖率 9.0 4 % ,全省年均森林病虫鼠危害面积约 18万hm2 ,其中病害约2 .3万hm2 ,虫害约 9.1万hm2 ,鼠害约 6 .6万hm2 ,每年经济损失约 1亿元 ,对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正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时期 ,全面分析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提出科学防治对策 ,对保护和巩固我省林业工程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病虫害发生概况及趋势1.1 发生概况全省共有森林病虫鼠害 10 0 0余种 ,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 2 0余种 ,主要有云杉叶锈病、落针病、杨树腐烂病、黄斑星…  相似文献   

19.
一、锡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锡盟现有林地面积990万亩,其中以中幼林居多。随着造林力度的逐年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El趋严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盟林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盟严重成灾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已由80年代初的几种增加到16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00多万亩.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常发性病虫害如杨柳毒蛾等危害呈上升趋势:二是突发性病虫如芫菁类发生严重:三是鼠害严重成灾。尤其是在新造林地。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都在逐年加大:四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压力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重点林区的鼠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灾害。为了加强对森林害鼠防治技术的指导,提高各林区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