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紫花苜蓿不但可以作为优良的饲料使用,还可以起到水土保持、改善土壤的作用。另外,在黑龙江地区广泛的种植还可以改良草场,提高草地的地力,美化生态环境,因此紫花苜蓿在黑龙江地区作为生态景观种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紫花苜蓿的产量高、草质优良、适应性强,要想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种植效果,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并加强管理,现简单介绍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以来,六盘水市抓住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逐步推广紫花苜蓿种植,通过采取全耕种植建立人工草地、退耕还林发展人工草地、林下种草、粮草套作、粮草间作、粮草轮作等模式大力发展紫花苜蓿。到2012年,紫花苜蓿种植面积8 000 hm2,鲜草产量50.4万t。现将推广种植紫花苜蓿养猪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土高原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地的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同时测定紫花苜蓿种植1、2、4、11和16年土壤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受到紫花苜蓿的种植年限、季节和土层深度的影响。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与季节呈显著相关,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现为6月较高,蔗糖酶活性3月较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具表层富集性,在0~5cm土层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高于5~10cm土层的1~3倍,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在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4年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较高,种植11、16年的土壤酶活性显著下降。可见,种植紫花苜蓿达10年以上土壤酶活性下降明显,需加强人工牧草地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来建水地区干热气候条件下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整地、播种、施肥、灌溉、刈割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归纳总结,逐步摸索出适宜于干热气候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同时介绍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粗略回顾紫花苜蓿栽培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当今紫花苜蓿繁育、推广种植及利用现状,旨在有助于相关业者、种植农户对紫花苜蓿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认知.  相似文献   

6.
贵阳地区紫花苜蓿推广及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阳地区多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效果实地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贵阳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贵阳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田(地)种植紫花苜蓿各项科技措施的推进与落实,广大种植户从中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技术,也充实了钱袋子.不过,由于云南省开展农田(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时间短,各地的科技推广普及度和深入度、种植户科技意识及接受度又不一,造成很多种植户在农田种植紫花苜蓿时还存在缺乏对紫花苜蓿品种特性的详细了解、盲目引种和栽培地块选择不当等许多问题.因此,为能取得农田种植紫花苜蓿的高产高效,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牧草深受广大的畜牧养殖者的欢迎,其种植面积逐年得到不断推广,加强对其种植技术研究是提升产量和品种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做一介绍,旨在提升紫花苜蓿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是一种可以广泛种植的牧草,其栽培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牧草的种植结构。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并对紫花苜蓿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C∶N∶P化学计量学在植物-土壤养分分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如何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探究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榆林地区种植1 a, 3 a, 5 a, 7 a和9 a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测定了紫花苜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含量,分析了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而增加,紫花苜蓿植株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种植1~5 a紫花苜蓿种植受N限制,种植7~9 a紫花苜蓿受P限制,紫花苜蓿通过增加自身根冠比来应对日益增强的N∶P,同时庞大的根系使得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金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改良、根瘤菌接种、播种、杂草防除等种植与管理措施均对紫花苜蓿饲草的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规模进行紫花苜蓿产业化开发时,只有全面考虑上述各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并使之集成、熟化和配套,才能使紫花苜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高产、稳产及优良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种植地区多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接种根瘤菌具有提高苜蓿产量与品质、增强抗逆性等众多优点,因此大面积种植根瘤菌共生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文章总结了前人对于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之后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综述了逆境(低温、干旱以及盐渍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物质、光合作用、生长情况、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继续深入研究紫花苜蓿抗逆性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笔者对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更好地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几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质量检验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紫花苜蓿是陇东地区的主要优质牧草品种,产草量高,适口性强。近年来,随着草畜产业的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进一步选择出最为适宜本地种植的紫花苜蓿新品种,笔者先后引进10个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并将其中甘农3号等6个品种的紫花苜蓿采集样本,送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产品质量检验站进行化验。现将化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一种可以广泛种植的牧草,其栽培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牧草的种植结构.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并对紫花苜蓿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桃园隙地种植紫花苜蓿,可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果牧结合.桃园隙地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产量高,还增强了园地蓄水保墒能力,土壤肥力得到增加,果树生长发育状况改善,果实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紫花苜蓿宜在开远桃园隙地里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豆科类植物,具有抗旱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等特点,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是极其广泛,但是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不同,所以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栽培不同类型的紫花苜蓿。从抗寒型紫花苜蓿的生活习性、环境要求、种植技术要点等方面来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提出在农民种植抗寒紫花苜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着力解决在现有牧场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引进紫花苜蓿种植以来,获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苜蓿越冬率普遍较低,造成了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局面.破解紫花苜蓿越冬率低,切实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稳步扩大优质豆科饲草种植面积,是省内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种植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内蒙古金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改良、根瘤菌接种、播种、杂草防除等种植与管理措施均对紫花苜蓿饲草的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规模进行紫花苜蓿产业化开发时,只有全面考虑上述各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并使之集成、熟化和配套,才能使紫花苜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高产、稳产及优良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紫花苜蓿种植情况2011年,全国紫花苜蓿年末保留种植面积为5662万亩,产量23296195吨。种植紫花苜蓿的主要省区为:甘肃、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宁夏,保留面积分别1026万亩、769万亩、742万亩、606万亩和585万亩,占全国的18.1%、13.6%、13.1%、10.7%和10.3%。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喂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栽培牧草,也是国内优质牧草之一。由于紫花苜蓿产量高、品质优良、耐刈割、再生速度快,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随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及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加快,广大群众种植紫花苜蓿的积极性很高,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由于农户缺乏相应的种草知识,往往达不到良种高产的目的。为了帮助广大农户掌握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现根据生产实际将有关高产栽培喂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