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覆盖云南16个州(市)的908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93个等位基因,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4~18,平均8.78;主要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04 8~0.794 1,平均0.380 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7 7~0.887 6,平均0.730 7;多态信息含量为0.320 2~0.877 7,平均0.698 6。以地理来源进行分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在不同州(市)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普洱市水稻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及Shannon’s指数最高,而迪庆州和楚雄州相对较低,说明普洱市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迪庆州和楚雄州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析表明,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较高,亲缘关系最近,而昆明市与楚雄州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最大、遗传一致度较低,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化分析显示,908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质内个体间,且种质间的基因流为2.838 8,该值大于1,说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现象;NJ聚类分析、PCA主成分分析及Stur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群,其中NJ聚类分析和PCA分析又在2大类群的基础上分为4个亚群,908份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并没有按照地理来源进行聚类,交错分布于各个类群中。表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不同州(市)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大,将为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宝贵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种资源在国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稻作历史悠久,水稻分布区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普通稻(Oryza satira)种质资源。这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和巨大财富,它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稻作生产、水稻品种改良和稻作科学研究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许多水稻品种很早就被传播到世界水稻主产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朝鲜、印度以及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112个市(县)为基本单位,利用GIS平台软件分析研究了广东地方稻种资源营养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西南稻作区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高于广东其他地区;中南稻作区高蛋白或低蛋白含量、高赖氨酸或低赖氨酸含量的水稻品种资源出现频率都较高,各级种质的蛋白质含量均十分丰富,说明该稻作区的各级资源营养品质的含量均十分丰富,是高营养品质水稻育种和生产的较佳区域。  相似文献   

4.
水稻优异资源分子身份证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发掘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是水稻品种改良及种质创新的基础.利用中国农业部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中推荐的24对SSR引物,对27个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品种亲缘关系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各种质资源材料的指纹图谱,建立相应的分子身份证并探索新的建立方法,以方便区分各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世界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之一。针对目前水稻种质资源严重流失的现状,选择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地区进行村寨调查。通过34项调查指标和4项水稻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回归分析,发现自留种的比例与水稻遗传多样性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品种间耐旱性存在差异,通过筛选鉴定挖掘抗旱水稻种质提供生产和育种应用,是目前克服干旱、发展稻作生产的最有效措施。 “七五”期间我国把水稻品种资源抗逆性鉴定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水稻品种资源抗旱性是其中一项,要求根据全国统一的抗旱性鉴定技术方法,筛选出一批优良抗逆种质,提供生产和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农业科技的实践证明,"种子"是"内因",谁拥有了遗传多样的水稻种质资源,谁就可以不断选育出新的水稻品种。因此,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2009年,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室对目前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为深入了解研究室调研的有关情况,记者对水稻所研究员李小湘博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尤溪联合梯田保留了15份传统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中糯稻3个、籼稻7个和粳稻5个。这些传统栽培的水稻平均生育期150.4 d,结实率80.2%、穗粒数132.4粒、千粒重26.1 g。近90年来,联合梯田先后推广种植了30个水稻品种,其中常规稻6个、杂交稻24个。与传统水稻相比,后期种植的水稻生育期显著变短、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明显向短生育期、大穗、重穗型转化的趋势。并针对联合梯田稻作系统与传统水稻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络简介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种质资源,达到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目的,1975年建立了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络(简称INGER)。20年来,水稻科学家们通过这个非常成功的全球网络评价和利用水稻种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95个水稻生产国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