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桑瘿蚊 1.1发生与危害 桑瘿蚊在霍山县一般年发生6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土表结茧越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叶背等隐蔽场所栖息,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3天,产卵对桑树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产卵于桑顶芽叶背皱褶处或顶部1、2叶叶背.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杞柳瘿蚊年生活史,采用室内观察与室外定点标记观察法,对杞柳瘿蚊的年生活史进行了持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杞柳瘿蚊在霍邱县沿淮区域于每年3月下旬开始发生为害,1年可发生2~4代,卵期4~6d,幼虫期20~25d,蛹期10~12d,完成1代的历期35~40d。杞柳瘿蚊的幼虫或蛹从第2代(5月下旬)开始滞育,存在越夏滞育、越夏至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3.
丝瓜瘿蚊在赣中地区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1年发生 6~ 7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以为害幼茎为主。虫瘿密度 (x)与产量损失率 (y)的关系符合y=-1 .1 0 42 +1 .3 997x。丝瓜瘿蚊的防治指标为每代虫瘿 4~ 5束 蔸。消灭越冬虫源、人工摘除虫瘿、在成虫始盛期至卵孵高峰期施药 ,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1桑瘿蚊。1.1发生与危害。桑瘿蚊在霍山县一般年发生6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土表结茧越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叶背等隐蔽场所栖息,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3天,产卵对桑树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产卵于桑顶芽叶背皱褶处或顶部1、2叶叶背。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桑瘿蚊对桑树的危害程度加重。邓县、南召、浙川等重点桑蚕区在夏秋蚕期,桑瘿蚊对桑树的危害,轻者桑园减产30%,重者高达50%,造成收蚁时无适熟桑叶,中秋蚕无叶可食,我省其它地区也有发生。从各地防治方法看,仅限于该虫发生严重时,对桑树喷洒药物治虫。由于方法单一,防效不佳。因此,对该虫的防治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开展综合防治。 1.创造一个不利于桑瘿蚊生存的环境从桑瘿蚊的发生情况看,其第一代幼虫的发生与环境关系很大。背风向阳、塘边地,低  相似文献   

6.
枣叶瘿蚊在阿克苏市的消长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板引诱枣叶瘿蚊成虫与定时定点调查幼虫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枣叶瘿蚊消长动态。监测发现,枣叶瘿蚊在阿克苏市1年发生4代。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1代和第2代的发生数量最高。根据其发生趋势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放在第1代幼虫期,可有效控制枣叶瘿蚊的下一代发生数量。此外,对枣叶瘿蚊采取药剂防治和黄板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48%毒死蜱EC效果最好,其防效达到了92.79%;5%吡虫啉EC、25%氰·马EC效果欠佳,防效仅达78%左右;挂黄板和不挂黄板的效果比较,表明挂黄板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枣瘿蚊是枣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在红枣区受害率为100%,通过调查研究枣瘿蚊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初步掌握了枣瘿蚊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枣瘿蚊1a发生4~5代,以最后1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做茧或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8.
茶芽瘿蚊(Contarinia sp)是我国茶树上新记载的一种害虫,在广东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为30~160天;蛹期6~10;成虫寿命平均3.0~4.5天,卵期4~11天。成虫飞翔扩散能力不强,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刚萌动的芽上,孵化后幼虫侵害嫩芽,使芽结成虫瘿。每雌产卵量60~80粒,幼虫终生在芽苞内为害,老熟后落土化蛹。调查了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防治此虫,采用人工摘除瘿苞和幼虫出苞期及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茶篷下施药效果较好,可用药剂DDVP,杀灭菊酯。  相似文献   

9.
梨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长效  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53-954,956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害虫 ,在江苏徐州地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笔者介绍了梨瘿蚊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各虫态在恒温条件下的历期 ,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桑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蚕桑业的发展,南阳盆地植桑面积由1988年的0.4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22万亩。然而,由于桑瘿蚊的危害,致使桑叶严重减产,成为该区蚕桑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此,我们于1991—1993年对桑瘿蚊的化蛹进度,成、幼虫进行观察,旨在摸清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一、桑瘿蚊的发生与危害 1987年在邓州、浙川、南召等县市首次发现桑瘿蚊,1991—1993年全区桑瘿蚊累计发生面积20.5万  相似文献   

11.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栗瘿蜂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结果。该蜂在昆明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1月中、下旬越冬幼虫恢复活动,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以50%磷胺包扎防效好。该蜂幼虫期有两种体外寄生蜂,总寄生率达61.76%。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河南省伊川县、兰考县、内乡县等养蚕区大部分桑园发生桑瘿蚊危害,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我们在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基地2.67 hm2桑园设立试验点,开展桑瘿蚊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到桑瘿蚊的生活习性和蔓延危害规律,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一、危害症状桑瘿蚊的幼虫寄生在桑树新梢顶端未展开的幼芽和托叶中,幼虫少时,桑芽受害轻,仍能生长,顶端嫩梢出现轻微黑斑点,长出变形叶;若寄生幼虫多于3头,桑芽受害重,变形  相似文献   

14.
新疆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瘿蚊以老熟幼虫在柳树1─2年生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3月底到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期。柳瘿蚊在新疆喀什地区一年发生约5代,常规有机磷农药对幼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 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16.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17.
条毒蛾(Lymantria dissolute Swinhoe)是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的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青栎类、棣棠等阔叶树种。该虫在皖西低山丘陵林区年发生3代,以卵在树干、树皮缝中越冬。越冬卵期长达205~228 d、第一代和第二代卵期6~9 d,幼虫出现时间:越冬代5月上旬、第一代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中旬;幼虫期24~36 d,蛹期8~12 d。第二代幼虫于9月中旬化蛹,下旬至10月初出现成虫,并交尾产卵。成虫寿命4~12 d。对越冬代幼虫使用Bt制剂、2.5%溴氰菊酯防治效果分别为83.99%和94.84%。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1998,(3)
阳春三月,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桑树发芽开叶,桑树病虫亦结束越冬,开始出蛰危害或侵染桑树。早春桑树病虫发生面和量不大,此时抓好桑树病虫的防治是全年控制桑树病虫为害的关键所在。1.人工捕捉:结合桑树管理。捉除桑树象虫、小蠹虫成虫和桑尺蠖、桑毛虫、野蚕幼虫,随见随捉,以保护桑芽不受损害。2.喷药保芽:选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残毒期15~18天)喷布桑芽,至滴水为度,可控制桑尺蠖、桑瘿蚊、桑毛虫、桑象虫等害虫的为害,并可减轻桑黑枯性细菌病的  相似文献   

19.
一、非蚕期的防治 1. 抓好白条防治(4月份以前)把藏有越冬害虫及病菌的桑树落叶、杂草、束草,桑树的枯枝、枯桩、病虫害枝清出桑园进行集中烧毁或沤制堆肥。挖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对树穴及四周进行消毒,刮除树枝上的病斑、病膜、虫卵,钩杀蛀干害虫,消灭桑拟干枯病、膏药病、桑象虫、桑毛虫、桑蓟马等。采取深耕翻土的方法把各种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翻到地面上冻死或被鸡、鸟等吃掉。对桑瘿蚊发生严重的地区,结合翻土每亩用8%的氧化乐果2~3千克,杀死桑瘿蚊的休眠体;用1%波尔多液,10倍的石油乳剂防治桑介壳虫、桑虱、桑白粉病、桑膏药病等;用50%杀螟松1 000倍液防治桑象虫;用50%甲胺磷500倍液防治桑天蠖、桑毛虫;用50%辛硫磷500倍液注射防治桑天牛。  相似文献   

20.
芒果壮铗普瘿蚊生物学特性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芒果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ai robusta)是福建省厦门岛上出现的一种危害城市主干道、公园、机关单位和学校等地方主要绿化树种芒果树叶片的新害虫,在厦门每年发生4代。芒果壮铗普瘿蚊成虫在叶背面产卵,经3~5d孵出,咬破叶片背面的下表皮,为害叶片,形成大量虫瘿,并以幼虫和蛹在叶片上的瘿瘤内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