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夏收前后病虫发生特点。①5月份是桃、杏疮痂病侵染果实的关键时期,也是后期病果率高低的决定时期。②5、6月份如多雨,桃褐腐病会发生流行。③杏疔病5月份陆续呈现症状。④山楂叶螨、桃蚜(桃赤蚜、烟蚜)、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瘤头蚜(桃瘤蚜)、李短尾蚜等5月份大量繁殖,为害严重。⑤梨小食心虫1代幼虫5月上旬孵化钻蛀桃梢,2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害桃梢和桃果,故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⑥桃蛀螟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羽化产卵,亦为防治关键期。⑦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桑白蚧(桑盾蚧)5月中下旬孵化,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日本球坚蚧和以为害杏、  相似文献   

2.
无为市桃树病虫害优势种群共11种,其中常见的病害有缩叶病、疮痂病、褐腐病、炭疽病、流胶病5种,虫害有桃蚜、桃粉蚜、小绿叶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6种。以农业措施为基础,通过更新栽培模式,实行健康栽培,重视理化诱控,重组绿色防控策略,减轻病虫为害,降低防治难度,减少农药用量,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贵阳地区桃树常见病虫害种类及优势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阳地区桃树病虫种类及为害程度,采用实地普查、室内鉴定等方法相结合,对贵阳地区桃基地病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为害桃树病害有6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细菌病害1种;害虫有2个纲、5个目、10个科、10个种,其中昆虫纲有4个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9个科、9个种,蛛形纲1个目、1个科、1个种。为害贵阳市桃树的病虫优势种为桃缩叶病、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桃流胶病、桃蚜、桃潜叶蛾、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小绿叶蝉、桑盾蚧、桃红颈天牛、桔小实蝇。  相似文献   

4.
正蚜虫是德州市桃树春季生产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2016年春天,德州桃树蚜虫发生面积超过40%,污染了新梢、嫩叶甚至幼果,造成落叶落花落果,坐果率大幅下降。为此,笔者对德州市桃树蚜虫危害症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供广大果农参考。1危害症状蚜虫主要有桃赤蚜、桃粉蚜和桃瘤蚜3种,以桃赤蚜和桃粉蚜危  相似文献   

5.
桃粉蚜,又名桃粉大尾蚜、桃大尾蚜、桃粉绿蚜等,主要危害桃(图1)、碧桃、杏、李、梨、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在湖南,桃树的生长过程中几乎必有桃粉蚜发生,也就是说,凡有桃树的地方,几乎必有桃粉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秋灭桃蚜事半功倍蚜虫,俗称蜜虫、油旱。蚜虫种类很多,为害桃树的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蚜虫有迁移性,一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桃树的枝梢、芽腋、小枝杈及枝条缝隙中越冬,翌年早春桃树萌芽至开花期,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群集于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旬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桃树蚜虫危害严重,从1988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桃树蚜虫田间药剂防治试验,以及氧化乐果、辛硫磷、辟蚜雾、洗衣粉、1605、溴氧菌酯等几种药剂对比筛选。结论是:在桃树发芽前(3月12日~15日)结合防治桑白蚧、褐腐病等病虫害,淋洗式喷布7°石硫合剂,能杀伤40%左右的越冬蚜虫卵;在桃花露红有零星花苞时(是喷药防治桃蚜的关键时期)喷布3000~4000倍辟蚜雾添加 1000倍洗衣粉,防治效果为90.5~99.9%.在以上试验基础上1990和1991年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桃园每年推广面积达1.1万余亩.据调查每年仅此一次可减少经济损失275万元.桃树蚜虫药剂防…  相似文献   

8.
王春华 《果农之友》2014,(1):30-30,38
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品种甚多.有水蜜桃、肥桃、红花桃、白花桃、金桃、蟠桃等。桃的味道鲜美.但桃树的病害较多,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等。要想种桃致富.先要学会常见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桃褐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广泛,北方桃园多在雨季发生流行。褐腐病不仅导致桃树落果、烂果,贮运期亦可继续传染发病,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褐腐病除危害桃树外,还可侵染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现将桃褐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桃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受害,越接近成熟受害越重。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果肉随之变褐软腐,以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  相似文献   

10.
桃褐腐病是果树上的常见病害,给桃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发掘抗褐腐病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品种在桃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桃褐腐病离体鉴定技术规程,包含菌种获得、菌种鉴定、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等主要技术关键点,并应用于105份桃种质资源的抗褐腐病鉴定,发现褐腐病抗性呈现正态分布,抗性较强的有11份种质。  相似文献   

11.
沈瑞 《果农之友》2013,(2):43-43
蚜虫的种类较多,危害桃树的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这3种蚜虫均在桃树发芽展叶时,以成、若蚜群集在桃叶背面及嫩梢上吸食汁液,危害叶片。被害的叶片呈现出黑色、红色或黄色小斑点,使叶片逐渐变白卷缩,严重时引起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桃树的产量和花芽形成。因此必须注意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
危害桃树的蚜虫常见的有3种,即桃赤蚜、桃粉蚜和桃瘤蚜.桃赤蚜、桃粉蚜危害普遍,桃瘤蚜仅在局部地区危害.蚜虫刺吸桃幼嫩组织的汁液,被害后的桃叶呈现小的黑点、红色和黄色斑点,幼叶逐渐苍白卷缩,甚至脱落.蚜虫分泌排泄的蜜露污染叶面及枝梢,常造成烟煤病,加速早期落叶,影响生长.早春蚜虫便开始繁殖,4~5月最快,危害最重,夏、秋时转移到其它作物上危害,冬前再迁回到桃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3.
正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别名桃赤蚜、烟蚜、菜蚜、腻虫、波斯蚜,寄主广泛,主要危害蔷薇科的桃、李、杏、樱桃,以及烟草、辣椒、番茄和十字花科蔬菜等,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北方,桃树蚜虫普遍发生,危害较重。1桃蚜危害特点桃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危害为主。在桃树上,桃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桃树萌发的花芽和叶芽、幼嫩的叶片和幼果上刺吸汁液,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果农之友》2014,(8):25-25
桃树褐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桃树重要病害.除危害桃树外,还危害樱桃、李、杏等其他核果类果树.褐腐病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以果实受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及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造成产量欠收,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桃树褐腐病的发病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5年以来连续6年对北京地区桃树害虫的调查,我们明确了北京地区为害桃树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苹果小卷蛾、桃蛀螟、桃潜叶蛾、绿盲蝽、桃下毛瘿螨、桃蚜、桃瘤蚜和红颈天牛,摸清了这9种主要害虫在北京地区桃园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结合防治试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安丘蜜桃蚜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丘蜜桃是优质晚熟桃品种 ,但容易受蚜虫的为害 ,为害安丘蜜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 3种 ,均属同翅目蚜科昆虫。除为害桃树外 ,也为害杏、李、樱桃等果树 ,夏秋季还为害大豆、烟草、瓜、蔬菜等作物。在上 1年冬季较温暖、当年早春降水又较多的条件下 ,蚜虫往往大发生。在山东省安丘市 ,3种蚜虫均以卵在桃树的芽腋、树皮裂缝处越冬。虫卵在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桃树萌芽时开始孵化 ,孵化后群集为害嫩芽 ,然后为害桃花及叶片。桃蚜孵化为干母 ,不断进行孤雌生殖 ,1年发生 2 0代左右。桃粉蚜孵化为无翅胎生雌蚜 ,不断繁殖 ,1年发…  相似文献   

17.
深州市桃栽培面积9000hn2左右,探州蜜桃是传统名优品种,以个头硕大、美观漂亮、味道甘甜、营养丰富而享誉海内外.但近年来桃褐腐病危害越来越重,给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分析,总结了桃褐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 桃褐腐病的症状 桃褐腐病也叫菌核病,是桃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桃果,严重时也危害桃的花、叶和幼嫩枝梢.该病不仅危害桃,还危害李、杏、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花器发病,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常从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逐渐蔓延到萼片和花柄,至全花变褐.  相似文献   

18.
唐云 《落叶果树》1994,26(2):30-30
桃树害虫的综合化学防治技术唐云(天律市大钟庄农场宝坻301804)为害桃树较重的常见害虫有桃蚜、桃粉蚜、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苹小卷叶蛾。黄斑卷叶蛾、大青叶蝉、山植红蜘蛛等。对这些害虫的化学防治不能逐一的孤立的去进行,而是要确定防治方法。做到1次药、1...  相似文献   

19.
除治桃芽有好法桃蚜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多年来果农对除治桃树蚜虫感到棘手,危害轻者落花落果,没有收成,危害重者造成植株死亡。桃树对多种农药反应敏感,喷后易产生药害,使除治桃蚜更加困难。几年来,我站用新农药“桃蚜净”防治桃树蚜虫,效果非常理想。其使用方...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桃树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桃褐腐病、流胶病和疮痂病,但一般发生不太严重。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桑白蚧和梨小食心虫等。如不能及时防治病虫,则对桃树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在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其结果不仅使病虫对农药产生高抗性,同时杀伤大量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协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