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鲷俗名加吉、红加吉等,属于鲷科鱼类,其体色美丽、肉味鲜美、经济价值很高,属于海中八珍之一。真鲷作为人工繁殖的对象,国内的养殖苗种全部来自采捕天然苗,这一现象大大阻碍真鲷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真鲷的人工育苗,使其投入工厂化生产,笔者进行了真鲷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一、亲鱼来源及亲鱼培育采用的亲鱼是收购渔民钓来的活鱼,暂养、越冬后经过强化培育,使其产卵。真鲷是温水性鱼类,水温低于10℃时停食,低于9℃冻死。越冬管理中一是控制水温,二是加强投饵,经常换水使亲鱼不但膘肥体壮,而且可以提前…  相似文献   

2.
我国真鲷资源历史上较为丰富,但由于多年来捕捞强度越来越大,自然产量锐减,现已难以形成产量。于是人们又转向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但自然亲鱼有限,自然苗也相对不足,发展养殖,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进行全人工育苗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黄海水产研究所等许多科研单位致力于该方面的技术研究,现已基本解决了此技术难题,现将其全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真鲷池塘养殖试验项目,最近通过专家鉴定。该成果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真鲷俗称红加吉鱼,属鲈形目底层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在突破真鲷人工育苗后,又经过两年的试验,养殖出400克以上的真鲷901尾,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4.
真鲷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培育和海捕的真鲷亲鱼,进行自然产卵,而后观察了真鲷胚胎发育过程,用小型轮虫、微胶囊饵料配合蛋黄,海湾扇贝卵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前期培育,以鱼、虾、蟹肉糜为饵料进行后期培育。在434.8m^3水体中,一次育出体长0.49 ̄2.50cm的真鲷仔稚鱼484万尾。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养殖品种,是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大黄鱼人工育苗主要集中在闽东地区,对于大黄鱼仔、稚、幼鱼培育技术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大黄鱼育苗技术进行了生产性总结,旨在为石首鱼科鱼类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丰年虫代替桡足类培养真鲷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海区网箱养殖的真鲷作亲鱼进行人工育苗,采用轮虫、经强化的丰年虫、鱼虾蛤肉糜饵料系列。  相似文献   

7.
海产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寿山 《水产学报》1985,9(1):93-10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1年底,日本已对25科52种海产鱼类(不包括降海和溯河鱼类)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真鲷Pagrus major**、黑鲷Mylio macrocephalus***等6种已建立年产苗种达100万尾以上的生产技术;年产达几万至几十万尾的种类有褐菖鲉Sebastisus marmoratus等10-20种。育苗方式以室内水槽高密度育苗为主。日本人工育苗技术开发的要点:1.开发了与多数海产鱼分批产卵型的繁殖特性相适应的自然产卵的采卵技术;2.开发了适口优质的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并建立饵料系列;3.建立生物饵料大量培养技术。文中着重探讨和讨论了我国和日本海产鱼类人工育苗生产和科研几个方面的异同点,并就我国海产鱼人工育苗工作提出了几点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水产动物的优良开口饵料,轮虫具有个体小、游泳速度慢、营养丰富等特点,因而在水产育苗中具有重要地位。轮虫以微藻为饵料,而微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轮虫的规模化培养。酵母培养技术的长足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轮虫的规模化培养,进而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酵母培养的轮虫在用于真鲷、条石鲷、牙鲆等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真鲷(Pagrus maior)是日本人工养殖和放流增殖的主要鱼类品种,其养殖产量仅次于鰤鱼居第二位。真鲷的主要养殖地是长崎、熊本、三重、爱媛、和歌山、高知、大分、鹿儿岛等县。  相似文献   

10.
<正> 二、育苗放流技术作为放流或养殖用的人工苗种,有车虾、鲍、海参、银鲑、真鲷、香鱼、河豚鱼、梭子蟹、海带、紫菜等;利用海区天然苗种作为养殖或放流用的,有(鱼师)鱼,牡蛎和扇贝等.这次,我们没有考察到紫菜、海参和梭子蟹的育苗情况.下面将考察到比较特殊的育苗技术和放流增殖效果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