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穴株数对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降低水稻鞘腐病的危害,以主栽品种空育131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调查水稻鞘腐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在29.7cm×13.2cm插秧规格下,鞘腐病病情指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每穴4株时病情指数为6.9,每穴6株时病情指数为10.5,每穴8株时病情指数为10.9,每穴10株时病情指数为13.2。生产中建议选择每穴6~8株的插秧密度。  相似文献   

2.
己唑醇等三唑类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10%己唑醇750mL.hm-2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水稻始穗期施药2次,防治效果达到91.4%,增产687~702 kg·hm-2,增产率10.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合黑龙江地区的水田灌溉方式,以空育131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与寒地水稻主要病害发生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种类与灌溉方式无显著相关性,但与病害发生程度有紧密联系。常规灌溉的水稻叶瘟、鞘腐病、褐变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高。控水灌溉和节水灌溉病害发生较轻。产量方面,控水灌溉的产量最高,为10 049.03kg·hm-2,比常规灌溉增产6.81%,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41%甲硫·戊唑醇(稳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它对鞘腐病的防治效果及田间应用技术,结果表明:于破口期、齐穗期各施一次41%甲硫·戊唑醇(稳达)对水稻鞘腐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8%和1.9%,比空白对照降低了3.6%和1.8%,防效达到48.65%,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1.27kg/亩,增产率1.13%。但41%甲硫·戊唑醇(稳达)对鞘腐病防治效果低于常规药剂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防效低2.7%。  相似文献   

5.
咪锰·苯醚甲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5%咪锰·苯醚甲可湿性粉剂450,600,750 g·hm-2,24%噻呋酰胺悬浮剂225 mL·hm-2(对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2(对照)及空白对照等6组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与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的保产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咪锰·苯醚甲在水稻后期应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及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健苗增产作用,其综合效果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无显著差异,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用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75%咪锰·苯醚甲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600~750 g·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途保康硅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对于水稻纹枯病和鞘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在水稻拔节期喷施途保康硅肥900mL/hm2,比对照公顷增产589.5kg,增产率6.4%。  相似文献   

7.
氮肥和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种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和基本株数相互作用,探讨密肥互作对绥粳4和龙粳40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插秧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水稻插秧密度增加,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增加;但是插秧密度与褐变穗和鞘腐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8月2日和8月20日分别两次调查病害,结果显示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病率、发病情况都在加重,褐变穗却有好转的现象,但各病害变化无任何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对不同穴株数与水稻鞘腐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是9×4插秧规格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鞘腐病发病程度呈递增趋势,4株/穴时病情指数为6.9、6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5、8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9、10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3.2。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施用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于水稻纹枯病和鞘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常规施肥加入卢博士有机液体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898.4kg,比对照公顷增产255.3kg,增产率为2.65%。  相似文献   

10.
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的调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其1、3、5和7级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29%、7.73%、10.73%和18.45%,纹枯病病情指数(x)与千粒重下降率(y1)的线性模型为y1=0.3485+4.8921x,与结实率降低率(%)(y2)的线性模型为y2=1.7655+11.8407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模型为y=1.2040+20.4680x。  相似文献   

11.
甘蔗叶鞘破坏与剥离方式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蔗叶鞘的结构、生长性状和强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叶鞘个体的破坏试验和整体包裹茎秆叶鞘的摩擦破坏试验,得出了叶鞘个体破坏的基本强度值和破坏形式,提出了符合叶鞘生长性状和强度特性的剥离方式.叶鞘个体最容易实现的破坏形式为在横向拉伸力作用下的薄壁组织撕裂,最大横向抗拉强度(σ2max)为0.90 MPa.撕裂后的叶鞘与茎秆在轴向上的最大连接强度(σtmax)为0.78 MPa.在剥离叶鞘的过程中应首先对叶鞘进行横向拉伸作用造成叶鞘撕裂,破坏叶鞘对茎秆的包裹性能,再进行轴向刮擦作用将叶鞘从茎秆上撕扯脱落.叶鞘剥离应该同时满足2个基本条件:1) 在垂直于叶鞘纤维方向的应力(σ2)不小于 σ2max;2) 轴向应力(σ1)不小于 σtmax.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喝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2.5%氟环唑悬浮剂450 ml/hm2、12.5%氟环唑悬浮剂300 ml/hm2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效果较好,病蔸率均低于其他处理。[结论]12.5%氟环唑悬浮剂可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作用。[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4穴,共计20穴。记载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病指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325 g/L SC 300 ml/hm2或450 ml/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无药害作用,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连续喷药2-3次。[结论]为采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试验选择5个对纹枯病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就它们的细胞组织结构、生化反应与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数目都明显多于感病品种;人工接菌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都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也强于感病品种。试验还表明: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4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防效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0.9%。3.5%多抗霉素、25%施保克和30%爱苗,防治效果分别为45.5%、50.9%和49.1%。5%井冈霉素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 175 kg.hm-2,比对照增产6.49%。  相似文献   

17.
咪鲜胺·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开展咪鲜胺(Prochliraz)与嘧菌酯(Thifluzamide)组成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相关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剂对纹枯病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Ⅳ号的增效比最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Ⅳ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异的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5个方面对水稻纹枯病近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①病原菌分类地位的演变及其特性,②病原菌致病力分化及菌丝融合群测定,③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④病害流行因素,⑤病害防治动态。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病原物、病害循环、发病因素,并且总结出较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其防治策略主要包括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