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不仅恶化环境,危害海洋生物;而且也影响滨海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赤潮的发生频繁,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出现于沿海港湾,大洋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赤潮已成为当前沿海国家亟待解决的大患。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3,22(5)
20 0 3年 6月 2 6~ 2 7日 ,东港市海洋环境监测站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实施赤潮监控区项目过程中 ,发现大洋河口海域各项监测指标变化异常 ,特别是浮游生物量剧增 ,有明显发生赤潮前兆。该市海洋与渔业局接到监测报告后 ,立即向沿海乡镇和赤潮预报志愿者发出预警 ,建议各港湾养殖单位和个人 ,在预警未解除之前 ,停止向养殖池进水。由于预报及时 ,措施得当 ,加上正置大潮期 ,海水流动性较强 ,使赤潮仅仅持续 2d ,未给生态环境及养殖生产造成破坏和损失。丹东市有效防止赤潮危害$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09,(6):20-20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日前称,浙江省近海海域即将进入赤潮高发期。2009年4月23日,温州苍南县大渔湾一带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60平方公里,呈块状分布。24日赤潮面积扩大为80平方公里。受降雨影响,25日赤潮已消散。截至目前,赤潮发生海域尚无鱼、虾死亡报告。这次赤潮已临近养殖区,预计近海海域即将进入以甲藻为主的赤潮高发期。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中旬~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至牟平养马岛间约50km^2的近岸海域,发生了因红色裸甲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历时1个月,致使该海区的底栖、底播生物及筏式养殖下层贝类大面积死亡。本次赤潮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问长,造成的渔业损失惨重,在山东沿海地区是少见的。2004年5月3~10日,四十里湾养殖区再次发生了由棕囊藻、夜光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扩展面积为25.7km^2,由于持续时间短,属轻微赤潮,对养殖业影响不大。现将该海域赤潮形成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沿海主要港湾和养殖区不断有赤潮发生。赤潮爆发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危害。本文就1989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沿岸的赤潮进行详细报道,同时提出了福建省赤潮发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厦门海域赤潮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斌 《中国水产》2012,(10):27-29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西部与漳州毗邻,北接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厦门海域环绕厦门岛,主要由同安湾、西海域、东部海域组成,其中同安湾与厦门西海域由高集海堤隔开,并通过一闸口相连.近五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赤潮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冬季赤潮接连发生,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种类也不断出现以前未引起过赤潮的种类. 厦门海域的赤潮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近五年来有关赤潮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没有较系统介绍近几年赤潮现状的报道.本文通过近五年厦门海域赤潮的发生情况,详细地分析赤潮现状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实现厦门海域赤潮研究和控制,海洋保护和管理,改善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赤潮与赤潮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沿海海域的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尤以河口、近海、内湾更为突出,导致赤潮频频发生。赤潮不仅影响鱼、虾的洄游,以及多种水产生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屡有赤潮发生的报道,引起了海洋环境工作者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8.
吴琴瑟 《海洋与渔业》2009,(8):45-46,17
随着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变化,海水中某些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而形成赤潮。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其中1998年-2002年的5年间发生赤潮221起。而2007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11610km^2,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6000万元。这些赤潮多数发生在近海港湾、给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近年来对水域环境进行不少保护措施,但近海水环境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减少损失,我们要了解赤潮形成原因,对渔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生活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含油废水、工业排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影响,海洋受到石油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就2009—2014年相关数据,对福建中南部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海区中养殖的僧帽牡蛎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围头湾泉州湾厦门湾佛昙湾东山湾大港湾旧镇湾湄洲湾诏安湾,其中泉州海区的围头湾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超标严重。2009—2014年间各个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基本都是呈波浪型变化,其中2010年和2013年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较高。2009—2014年间福建中南部沿海养殖僧帽牡蛎总体上受到石油烃不同程度的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I)在0.08~23.30之间,六年监测的54份僧帽牡蛎中有26%样品受到重度污染,37%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10.
围塘养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隘顽湾海域贝类、青蟹、对虾、弹涂养殖区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产品围塘养殖水体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铜含量在贝类养殖区中最高,铬含量在弹涂养殖区中最高,而铅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厦门同安湾海域一次三相型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秀霞 《福建水产》2012,(3):203-207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水产》2012,34(3)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碣石湾位于粤东沿海中部,是广东的一大型开阔海湾,面积520平方公里。沿岸有优良养殖港湾多处,养殖面积广阔,湾内生物资源品种多、分布广,增养殖自然条件优越。碣石湾海水增养殖业历史悠久,进入80年代后,生产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增养殖面积、产量、养殖最种及技术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4.
青岛近海赤潮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及赤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面积和赤潮藻类的危害类型,将青岛近海发生的赤潮划分为特大、重度、中度、轻度和轻微共计5个灾害级别。结果表明,1990-2013年青岛近海共计发生赤潮33次,以轻微灾害和轻度灾害为主,其它级别尚未发生;其中,发生面积小于10 km2赤潮占总数的51.5%,60.6%的赤潮由基本无害的赤潮种类引起,发生范围以胶州湾和浮山湾近海为主;赤潮次数和面积基本呈现4~5年的波动周期,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6-8月;主要赤潮生物种类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甲藻比例升高,罕见种类逐渐出现。赤潮种类的变化反映出青岛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发生了改变,与期间青岛近岸海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区南部沿海赤潮发生及其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区南部沿海赤潮发生及其影响的调查吕建发,孙成明,朱丽岩(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1、前言大连市区南部沿海,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和海滨风景旅游区。由于海洋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造成增养殖生物的大批死亡,海水浴...  相似文献   

16.
一、风暴潮。预计2001年我国沿海地区发生风暴潮次数与2000年持平。其中6~10月将发生3~4次灾害性风暴潮,主要影响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其次为上海、海南、广西等地。其中,6~10月灾害性风暴潮影响广东省2~3次,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次;7~9月影响福建省2~3次,浙江省2次,上海市1~2次,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各1次。春、秋两季,渤海湾、莱州湾沿岸将出现1次左右灾害性温带风暴潮。 二、赤潮。预计2001年我国赤潮灾害发生情况与2000年大致相同,发生次数约为30次。…  相似文献   

17.
东海是我国赤潮的多发海区。近十余年来有关的海洋、水产研究单位先后开始了对东海的赤潮进行研究工作。初步研究表明,引起东海赤湖频度最高的生物为夜光藻和束毛藻,此外,也出现多种类的混合型赤潮.东海赤潮通常形成于营养物质丰富的河川径流影响明显的河口锋区(长江口和杭州湾)及上升流海区(浙江中部沿海)。在短期内(约一周)海水C迅速增温大于2℃者及连续天数较长的潮湿闷热天气持续一周以上者,均可视为赤潮暴发的预警性征兆。赤潮对渔业的危害表现为,破坏渔场饵料基础导致渔获量下降;影响贝藻类生长,导致贝藻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沿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带毒的单胞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海水,尤其是内海湾海水的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沿海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或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健康。赤潮所产生的藻毒素杀死各种水中生物,容易被人们认证,但是最近几年带毒的藻类边生长边死亡,不容易引发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赤潮。海水藻毒素含量虽不会像赤潮那样那么高,但是夏、秋高温季节,天天有毒藻死亡,海水中藻毒也可积累到一定的量。当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池时,池中养殖的对虾就会大量中毒死亡。有时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后,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邻徐闻县,北接湛江市麻章区、遂溪县,面积3532平方公里。雷州市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东部为台地溺谷湾海岸,南部为火山台地海岸,西部为海成阶地和台地溺谷湾海岸。港湾主要有雷州湾、乌石港、企水港、流沙港、海康港、三吉港。  相似文献   

20.
林永添 《河北渔业》2014,(5):41-42,54
<正>开发污染小、高效率的海水鱼规模化人工养殖,把传统的海水鱼网箱养殖从港湾内向港湾外海域转移,减少对内湾海域的污染,把沿海岛屿的劳力从水产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提供示范,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由于设置在湾外开敞的广阔海域,水流畅通,减少鱼粪、残饵的沉积,同时也减少了对养殖水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