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台湾加工型花生新品种"台南13"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处理A2在整个生育进程的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重、地下部干物重和植株干重均大于处理A1和A3,差异达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重、地下部干物重和植株干重均随着花生的生长而增加.花生叶面积系数和植株干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8和r=0.877).  相似文献   

2.
大豆植株中上部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爽  张贤睿 《大豆科技》2000,(1):10-10,29
大豆叶片是光合作用生产干物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系数和比叶重与产量的关系已有许多报导。对于生产1克风干籽粒所需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早在60年代初日本学者家藤一郎(1962)在《豆类》一书中曾有所描述:生产1克风干籽粒所需叶面积为100~340平方厘米,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3.
陇东塬区玉米不同发育期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陇东塬区玉米单株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7叶以前单株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与营养器官的生长主要呈正相关,与产量构成因素以负相关为主;7叶以后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不同,叶、叶鞘、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慢-快-慢,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表现为高-低-高。穗的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对产量构成因素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夏播玉米产量形成动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在华北地区高产水平下,夏播掖单4号玉米的产量形成动态,建立了叶面积、干物重增长与籽粒灌浆模型;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活动积温的关系,为采取适宜栽培措施、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获得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不同用途大麦高产、优质栽培适宜播期的确定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港啤1号、扬农啤2号、苏引麦3号、单2等4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播期对冬大麦开花期形态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形态指标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产量、千粒重、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呈减少趋势,开花期单茎茎鞘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产量在早播时与开花期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正相关;适播时与开花期干物重和单茎茎鞘重正相关;迟播时与开花期单茎茎鞘重负相关,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千粒重早播时与开花期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负相关,适播和迟播时与开花期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早播和晚播时与开花期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正相关;适播时与开花期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正相关。各个播期下籽粒淀粉含量与开花期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Wells  R  柯兴盛 《江西棉花》1989,(4):42-44
杂种优势会导致植物生长的普遍增加,然而,这一反应中光合作用的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们已测定了棉花(陆地棉)杂种一代和其亲本的叶面积与株冠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对叶片表观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效应也作了研究。在两种大田环境条件下测定了三个常规品种和三个杂种一代。在所研究的植株生长早期阶段,两种环境条件,杂种后代都具有显著大的叶面积指数和株冠光合作用率。与此同时,杂种后代与其亲本的单叶表观光合作用效率没有任何差异。干物质总重与叶面积呈显著相关(r=0.85~(**),显著性达0.01概率水平)。生长前期的测值发现单株表观光合作用与单株叶面积显著相关。在生长后期,发现这个相关性随着叶片相互遮蔽而减弱。数据表明:杂种一般会比它们的亲本生产更大的植株而获得更多的光能,因而增加按单株计算的光合强度。影响植物早期生长的因子,可能会导致单株表观光合作用的相关变化以及强调对作物生长前期小心管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1、把棉籽放在侯格朗(Hoagland)氏营养溶液中,使之在温热的夏季温室内发芽生长,在30天内每5天测定一次棉株生长情况及矿物质累积情况。结果指出:5天幼龄的种苗(在第4天出土),其干物重与籽粒干物重没有差别(显然是在发芽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而损失的干物重,已在第3天中借光合作用而得到补足);镁的含量亦无变化;但是氮、钾、鈣、则有大量累积;而磷含量则有减少。在这以后的棉花生活周期内,其矿物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8.
曹大伟 《杂粮作物》2009,29(6):371-376
红小豆在3叶期的叶面积和个体重中为最小,菜豆最大。3种豆类的两种性状与粒重之间都呈现了很高的正相关关系。但是,3叶期的叶面积和干物重的增加速度与粒重之间只有大豆呈有意正相关关系,红小豆和菜豆没有有意相关关系。本研究显示了出苗后的红小豆初期生育状况不如大豆和菜豆。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判断粒重对叶面积以及干物重的影响到3叶期为止。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淮北小麦选择适宜的播期,以冬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对小麦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皆以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最高,其次为10月3日和24日播种。正常播种(10月10日)和适度晚播(10月17日)可以改善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10月10日播种时烟农19的Fo、Fm、Fv/Fm、qP、ETR和ΦpsII分别比10月3日和11月7日播种的增加了8.5%、7.9%、3.0%、38.1%、15.9%、16.9%和21.1%、33.3%、6.9%、73.0%、67.6%、62.0%。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烟农19和皖麦52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皆高于其他播期,并与11月7日播种处理差异显著。因此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可作为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叶面积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面积是衡量棉花生长发育和群体缔构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也是光合性能中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因子。在研究棉花光合作用、群体结构和棉花生长发育的计算机模拟以及棉花的生长分析时,都离不开叶面积的测定。为了准确、快速、廉价地测定棉花叶面积,国内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尝试,擦索出了许多测定方法。根据测定过程中,是否进行破坏性取样可分为破坏性取样测定法和非破坏性取样测定法两类。  相似文献   

11.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如何利用与控制棉花“三发”(霉发、伏发和秋发),以争多座“三桃”(伏前挑、伏桃和秋桃),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棉花“三发”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关系很密切,而环境条件则又随着光温水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而改变。温度的高低能使生育期提早或推迟,雨量的多寡,能造成棉株的徒长或滞缓。日照的多少影响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霉发——争发棵多座桃要获得棉花的高产,首先要求棉株有稳健的苗架,以促进发棵稳长,为多座伏桃创  相似文献   

12.
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等于株数、单株有效成铃数及平均单铃子棉重的乘积。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选用相适应的棉花密度及行株距,调节棉花个体与羣体的发育关系,使能充分利用土壤营养条件和光能,是达到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棉花密度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及试验研究证明,在地力不太肥沃而且棉花生长中后期不易引起严重郁闭的情况下,密植能增加单位面积上根系和棉株干物重总量,能以更多地利用土壤营养和光能,肯定可以增产。但在肥沃棉田,增加密度到一定限度时,由于中后期易形成阴蔽,使单株结铃减少,总产量往往  相似文献   

13.
棉花的经济产量主要是通过绿色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积累起来的。为了夺取棉花高产,在苗期应迅速提高叶面积系数,使棉花早发稳长,充分利用光能。开花结铃期又要稳定合理的叶面积,使它们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干物质,为棉铃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的增加,光合产物也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叶面积也不是越大越好,如群体过大,势必造成棉田荫蔽,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总干物质并不增加,干物质分配也不合理,产量反而会降低。在一般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对农作物最主要的改良是增产。对多年来的株型调查表明,干物生产保持稳定,产量收获指数提高。现代棉花正具备了这一特点,即收获指数高、叶面积小、可迅速达到一定的叶面积指数、结铃早而快。与株型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相应的耕作制却稳步不前。如果说株型的变化是育种家在产量基础上选育而成的,那么也就有可能通过改变生产体制进一步利用高收获指数使之更利于株型。1984—1987年在加州圣华金河各进行了19个田间重复,对表现型和栽培体制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干物重增长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物质的积累是作物净光合作用的重要标志,是最终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对于某一特定作物品种来说,干物质积累水平主要由环境条件所决定。水分消耗作为大豆最重要的生命过程、生育期内水分供应条件的好坏,必将影响大豆生产力水平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干物质重增长的不同动态,它们都表现为S型无动差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求取五种水分条件下干物重增长数学模型的参数,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地揭示了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水分条件的关系。 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不同水分条件下干物重最大增长率的出现时间分别为88天、93天、95天、96天、96天。所对应的干物质日增量极大值为15.71、11.28、10.12、9.72和8.92克/m~2·日。 通过不同水分条件对植株产量的影响的分析,看到大豆营养生长阶段水分保证的重要性。但增长效率即每单位水量增加的值株产量则以花荚期为最高,每10毫米水量可增产2.0%。  相似文献   

16.
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28  
以廊玉6号和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随着密度增加均降低;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光合势(LAD)和作物生长率(CGR)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生育前期差别不明显,中后期效应显著。无论单株性状还是群体性状,廊玉6号对密度的反应均比农大108迟钝,廊玉6号的耐密性强于农大108。本试验条件下,廊玉6号和农大10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67500株/hm2和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花生主茎叶片的干物重、叶面积、比叶重及糖氮化合物含量叶位间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受到叶令的影响。中部叶片叶面积大,叶片薄,干物重及糖氮化合物含量高。衰老的叶片干物重和糖氮化合物含量均有所下降。叶片这些性状的差异与叶片各自所处的生态条件及植株内部代谢有关。用逐步回归对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主茎叶片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圆柱管栽培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氮肥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生物炭对单株干物质积累与LAI的调控起到了促进作用,其调控作用在生育后期大于生育前期。在R6期C1(施炭750 kg·hm-2)处理单株干物重与LAI最高,但随着施炭量的进一步增加单株干物重与LAI却逐渐下降,施炭量为C3(施炭2 250 kg·hm-2)时单株干物重与LAI低于不施炭处理。施入生物炭使大豆株高降低,施炭量越多株高降低幅度越大。在相同施炭量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的均值以N2(施氮60 kg·hm-2)最高,叶绿素的均值以N3(施氮90 kg·hm-2)最高。施炭750 kg·hm-2和施氮42 kg·hm-2为大豆高产的最优施用组合,理论产量为3 546.9 kg·hm-2。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单株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光合产物是作物产量的基础,棉叶是棉花的主要光合器官,棉花的光合产物大约有95%左右是棉叶制造的。深入研究棉叶的消长动态和棉叶的工作效率,对丰产栽培具有实际的意义。一、叶面积系数和透光系数在低肥水条件下,由于棉花营养体较小,若能增大棉花叶面积,就能增加棉花产量。在丰产条件下,如果叶面积比较小,增加叶面积也会增加干物质产量。过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胁迫对棉花叶片水分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牟筱玲  鲍啸 《中国棉花》2003,30(9):9-10
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 ,棉花叶片水分状况及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 ,盆栽棉花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 ,水分饱和亏缺明显增大 ,自由水含量降低 ,束缚水含量增加 ,棉花体内代谢水平下降 ;叶面积缩小 ,叶绿素含量下降 ,棉花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经分析 ,轻度水分胁迫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 ,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与对照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