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采取放牧方式,以纯天然牧草为饲料的畜牧业养殖形式,所以天然牧草质量的好坏以及丰歉是决定草原畜牧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面对我国草原畜牧业日益尖锐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促进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直接关系着牧草资源的永续利用,进而影响草原牧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本文从生态环保及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旨在保护草原和在草原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促进草原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草原是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牧区、半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由于人们长期超载过牧,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利用,草原质量下降十分严重,出现了大面积严重的"三化"现象,产草量和载畜量都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恶劣。草原生态的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不和谐。为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省主要牧区从1996年起实施了草原承包,2000年实施了草原禁牧,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草原大面积退化、科技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明晰草地资源产权,规范草地流转,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保护力度,实行草原重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广先进的畜牧业科技成果,发展经济生态草原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草原牧区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酒泉市牧区两县草原退化严重,生态恶化呈加快趋势。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如何转变传统观念,转移牧区畜牧业人口,改变牧业生产方式,实行以草定畜,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 实现牧区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协调发展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酒泉市牧区两县草原退化严重,生态恶化呈加快趋势.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如何转变传统观念,转移牧区畜牧业人口,改变牧业生产方式,实行以草定畜,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牧区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协调发展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草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更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由于新疆草原牧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生产方式粗放,草原牧区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增加—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难"的状况。与传统农业相比,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更为滞后,效益低下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更为突出;与农民相比,牧民收入来源更为单一,增收渠道更加有限,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与农村相比,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更大,成为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草业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草原退化已成为制约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明晰草地资源产权,规范草地流转,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实行重大建设项目草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广先进的草业科技成果,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牧区牧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与森林一起构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鼠虫害是我国草原上重要的生物灾害,其大面积发生,造成草原生产力下降,加剧草原沙化退化,影响牧区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鼠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们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国上下举世睹目的大事 ,结合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 ,有效的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本文通过对目前兴安盟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加快草原建设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型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四川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草原畜牧业是整个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牧区草原面积占全省的72.5%,牛、羊肉、奶、毛等多来自牧区。但牧区草原畜牧业存在着自然灾害频繁,草原退化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草原管理,大搞草原建设,推广科学养畜等8项发展四川草原畜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谈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青海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东祁连山高寒地区常见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燕麦(Avena sativa)人工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大小及物种构成,并与相邻天然草地进行比较,旨在为东祁连山人工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信息。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草地、燕麦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平均数分别为22611.45±4725.88,4210.88±1913.44和2937.01±2471.60 个·m-2。垂穗披碱草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4种植物,分别是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萼果香薷(Elsholpzia bensa var. calycocarpa);燕麦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6种植物,分别是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旱雀麦(Bromus tectorum)、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迷果芹、蓝翠雀花(Delphinium caeruleum)和萼果香薷;天然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6种植物,分别是异针茅(Stipa alien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独行菜和蓝翠雀花。垂穗披碱草草地和燕麦草地土壤种子库可萌发的幼苗多为一年生植物;垂穗披碱草草地与燕麦草地和天然草地之间可萌发土壤种子库数量差异较大,后二者之间差异较小;天然草地与燕麦草地物种构成差异较小,与垂穗披碱草草地物种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蒿类半灌木植物在草地中的地位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在我国约9属335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总数的5.27%,其中蒿属近230种,绢蒿属34种,在生态型上多为旱生和超旱生种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草原及荒漠草地中、面积4776.19万hm^2,约店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16%,占六省区草地面积的17.3%。主要以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草原及荒漠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以托云牧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放牧样地,一个对照样地,研究不同强度放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放牧压力下羊体质量增加的效果。结果表明,1)托云牧场是以银穗草(Leucopoa albida)、羊茅(Festuca arioides)、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和棘豆(Oxytropis falcatae)为优势种的高山草地;2)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低,禁牧区7月地上生物量(干物质)仅830 kg·hm-2;3)放牧活动对地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重度放牧能显著降低牧场地上生物量;4)以羊体质量增加值为评价指标,该高寒牧场在载畜量为1.05羊单位·hm-2时能获得较好的体质量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技术对喜马拉雅山西北部高寒草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玉林  任继周  P S ROY 《草业学报》2003,12(5):106-116
对大面积喜马拉雅山区高寒草地载牧量的动态监测是草地合理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该研究利用监督分类法绘制了1995年和1980年山格拉地区的植被图和土地利用图。在植被类型划分中成功地利用了数字三维模型作为辅助资料,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通过卫星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森林线以上分布的主要植被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弃荒地增加也表明“刀耕火种”是该区域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通过对24个卫星光谱参数与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到的地面生物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正规化植被指数与草地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模型。利用陆地卫星TM和陆地卫星MSS资料,分别对1980和1995年的草地载畜能力进行估测。在1980年,山格拉地区堪达草地约有4l%饲草剩余,在1995年的理论草地载畜量为12035个羊单位。即在传统的放牧制度下,暖季游牧家畜数量还可以增加1倍。这种当地游牧制度是印度高寒草地一直保持良好草地基况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就提高高寒草地家畜生产力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青海省高寒牧区草产品生产加工和利用的实际需要,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高寒牧区草产品加工的草种选择,草捆、草块、草颗粒和青贮等草产品的加工技术,集成提炼,形成高寒牧区草产品加工技术规范,对青海省高寒牧区草产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的样地,在围栏内外采用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作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后优良牧草重要值呈增大趋势,且围栏内比围栏外增大程度高;对照区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亦是围栏内较围栏外高;人为调控措施对群落物种丰富度有显著的影响,施肥群落的植物种类显著降低;围栏内物种数增高;施肥和围栏封育都能影响群落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  相似文献   

20.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汀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汀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