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活动,构造运动复杂,是早期拉张和晚期走滑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边界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特征,将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部的断坡类型分为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3类。不同断坡类型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砂体发育规模和油气藏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式断坡结构中断坡一方面控制扇体的发育,另一方面作为油源断裂沟通扇体与油源,成藏条件优越。铲式及坡坪式断坡结构中发育的低位湖底扇和滑塌浊积扇易形成岩性油气藏,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青东凹陷是受走滑断裂影响、区域拉张作用控制而形成的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是胜利油田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的热点和重点地区。利用测录井、取心和地震资料,对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u4)沉积及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大物源-沉积体系,即北部以垦东凸起为物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西部以青坨子凸起为物源的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及东南部以潍北凸起为物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Esu4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断层活动的联合控制,"四周环凸、垒堑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多物源体系、多沉积类型并存;NNE、近EW、NWW向3组断裂系统活动形成的断沟、断坡及沉积中心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空间分布。凹陷主体呈现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东部受郯庐断裂控制主要呈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4.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对五墩凹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发育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受北西向北山、南部三危山和东部物源体系控制。在五敦凹陷北部和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中部为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5.
埕北低凸起自从发现埕北油田和埕岛油田以后,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近几年,在低凸起围区开展滚动勘探,成效一直不佳,分析原因认为储层发育程度是制约该区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基础资料,结合对古地貌的恢复,系统分析了构造特征、地层发育及沉积控制因素等。研究表明:埕北低凸起围区可分为南侧陡坡带、北侧缓坡带和西侧超覆带等3个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低凸起南侧及西北部发育源沟一陡坡耦合控制的扇三角洲沉积,北侧缓坡带和西侧超覆带发育源沟一缓坡耦合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到东营组下段沉积期,埕北低凸起南侧及西北部仍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分布的范围有所扩大,西侧及北侧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多期次辫状河三角洲朵体叠置沉积,平面上朵体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以上的分析,为该区下步进行精细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指明了低凸起围区下步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鹤山凹陷发育于南海北部陆架边缘的洋陆过渡壳之上,对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综合分析了凹陷的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古地貌和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根据凹陷结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北部断陷区和南部断坳区2部分;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阶段,即陆缘断拗期、洋壳扩张期、洋壳停滞期和陆缘斜坡期;鹤山凹陷恩平组沉积期为较局限的沉积环境,有利于主力烃源岩的形成;珠海组沉积期,三角洲砂、泥岩及深水浊积扇砂、泥岩是有利储盖组合;差异沉降作用导致鹤山凹陷初次掀斜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层,在鹤山凹陷北部形成背斜型和断背斜型圈闭,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环境和沉积特征的问题,通过构造和沉积地貌恢复、岩心观察、元素和同位素测试等,定性或(半)定量重建了沉积环境,分析了该时期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具有广盆平缓古地貌特征,古水深相对较浅,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主,水体总体表现为封闭性,沉积环境纵向上自下而上呈现旋回性和周期性;在沉积环境控制下,江陵凹陷为远源浅水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砂体类型多样,具"满凹含砂"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地球化学特征、粒度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桃园组三段碎屑岩体的储层特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核桃园组三段为一套扇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湖底扇等沉积微相内。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值为10%~20%,渗透率平均值为1000×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的湖底扇沉积砂体物性较好,且被周围的浅湖-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包围,是该区核桃园组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歧口凹陷沙三段岩性体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空间,通过大量岩芯观察,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歧口洼陷沙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和物源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滩坝;沧县隆起(葛沽、小站、沈青庄-大青旺)、港西凸起、埕宁隆起和羊三.木凸起为主要的物源区。在详细分析沉积体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古地貌、构造特征和物源区性质等因素控制了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塔里木盆地钻井、地震、野外露头、古生物、同位素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层的重新厘定,以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沉积地貌和沉积环境为核心,参考盆地周缘构造背景,编制了寒武纪各世岩相古地理图。纽芬兰世,盆地中南部发育古中央隆起,隆起北部发育潮坪-瀉胡相、陆棚相,为快速海侵下的碎屑岩沉积,经推测,南部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第二世,满加尔坳拉槽快速沉降,形成东盆西台的古地理格局;第三世和芙蓉世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继承性,都代表了稳定沉降背景下的格局。结合野外露头和钻井揭示,预测了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结果表明其主要分布在古中央隆起的北部广大地区,厚度一般在10~30m之间;推测古隆起南部也发育该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巴音戈壁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巴音桑布尔坳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形,地质条件复杂。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巴音戈壁凹陷石油地质条件(地层特征、沉积特征、构造特征、烃源岩评价、储盖组合)和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研究区的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2套成熟烃源岩,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储层以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为主,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储层条件;主要发育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即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其中自生自储型是主要的成藏组合;巴音戈壁凹陷的北次凹洼槽成藏潜力较大,南次凹洼槽成藏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结合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油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岩性油藏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以及三角洲沉积;岩性油藏主要形成于各种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中扇、远岸水下扇和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砂体中;研究区油藏类型为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的分析,阐述了3种类型沉积砂体的特征,并进一步对3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进行论述,从而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陆丰凹陷南洼古近系文昌组四段湖相浊积岩岩心、测井、地震响应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湖相浊积岩主要发育在陆丰凹陷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针对湖相浊积岩埋深大、与泥岩间互沉积的特点,在对浊积岩沉积特征、测井相、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伪纵波阻抗地震反演技术,刻画了浊积岩的平面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浊积岩具有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平面上连片分布的特点;所预测的砂体厚度与钻井结果符合度高,浊积砂体展布与物源方向匹配程度高,符合地质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板桥斜坡区位于沧县隆起东南侧,是夹持于沧东断裂和滨海断裂系之间的大型旋转掀斜斜坡,以大张坨断层为界,其上升盘为板桥高斜坡区,下降盘为板桥低斜坡区。从构造演化特征、沉积特征以及烃源岩条件等方面对板桥低斜坡区沙三段(Es3)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Es3早期断裂不控制砂体的沉积,晚期控制 Es13油组的沉积;Es3沉积时期,多期砂体受物源体系、沉积古背景和沉积旋回的控制,平面上交互沉积,纵向上叠置发育,造就了富泥富砂的沉积格局,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板桥低斜坡区Es3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为主力优质烃源岩;板桥低斜坡区Es3储层形成“凹~断~坡~隆”的油气成藏模式,Es13油组下部-Es33油组为自生自储的超压气藏;板桥低斜坡区东部砂体带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录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大芦湖油田东北部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沉积体系类型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四级层序1、四级层序2和四级层序3。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岩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三角洲是研究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在3个四级层序均有发育;受断层坡折和负地形的影响,浊积岩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1和四级层序2早期,位于三角洲沉积前端;滨浅湖滩坝沉积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2晚期和四级层序3时期,受相对平缓的古地貌、滨浅湖波浪和沿岸流作用的影响,该沉积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被再搬运、沉积而形成。总体而言,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规律和沉积古地形的演化特征控制了研究区垂向上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陆家堡凹陷是辽河外围众多中生代凹陷中发现油藏类型和油气储量最多的凹陷,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和指导同类型凹陷的勘探,对其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凹陷已知油藏类型可划分为4大类9个亚类;油藏分布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沉积相带和构造带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油气藏紧邻生油洼陷分布或位于生油洼陷中。在纵向上表现为油藏多分布于烃源岩厚度大、类型好、丰度高的九佛堂组;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最有利的相带;凹陷的陡坡带以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断块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和砂体上倾尖灭油藏为主;深陷带主要发育透镜状岩性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火山岩油藏。  相似文献   

19.
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岩心重矿物、古生物、密井网测井资料,对三肇凹陷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进行沉积体系分析,了解古气候、古水深以及沉积体系分布。研究表明,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气候湿热、水体较浅,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受北部物源控制,且发育3个水系分支,从而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并对油田外扩评价和分区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