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喇萨杏油田在层系井网重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和层系井网优化技术,确定了分类油层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形成“层系细分、井网独立、井距优化、匹配调整”的层系井网重组方式。2008年以来在多个区块开展不同形式的层系井网重组试验,实施后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水驱采收率得到提高,为特高含水期砂岩油田的层系井网重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154区块富县组油藏位于胡尖山油田中西部,目前1口井试注,需要进行高效开采技术政策研究。应用油藏工程理论分析、矿场数理学统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对油藏进行评价和分析,论证油藏注水开发合理技术政策,建议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边部不规则井网部署井网、200~300m井距、单井产能1.49~2t/d、合理生产压力5~7MPa、单井日配注量18m3、合理注采比0.9~1.0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开发。设计注水开发方案3套,推荐按合理技术政策指导注水方案进行开发,根据实际油水运动调整单井配注。  相似文献   

3.
XX气田二叠系气藏为低渗透、低丰度的辫状河沉积气藏。在分析了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对气藏的井网方式及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设计多套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圈闭气藏的合理井距。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井距1000m、排距800m的矩形井网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年限及较高的采出程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考虑储层渗透率、断块面积、断块长宽比以及地层倾角等地质因素,建立了68个不同的概念地质模型,设计了420个数值模拟方案,系统研究了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合理的注采井网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较低,宜采用五点井网;渗透率较高,断块面积较大,宜采用反七点井网;窄条带状断块长宽比越大,反七点井网越适宜;渗透率越大,地层倾角越大,底部注水开发效果越好。在海拉尔油田典型断块的应用结果表明:窄陡断块,宜采用底部注水方式,特低渗透宽缓断块,宜采用反七点井网,开发效果均较好。该研究对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优化和井网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油水井人工裂缝方向单一,裂缝长度是动态变化的,且具有规律性,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裂缝动态变化特征对油田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试井资料分析计算出注水井动态裂缝延伸速度和采油井动态裂缝闭合速度,并阐述了动态裂缝的变化对井网部署和单井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认为井网与裂缝进行匹配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潜力。周期性重复压裂,可以不断延长采油井人工裂缝长度,提高单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辉 《长江大学学报》2018,(3):70-76,85
透镜状油藏沉积特征明显,高渗条带显著,核翼物性差异大,采用常规注采井网开发导致高渗条带水淹水窜严重、砂体边缘注不进采不出问题严重。为了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以典型透镜状油藏河146块为例,在层系划分、井网方向、井距大小和工艺措施等方面均进行了差异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叠置区域剩余储量丰度高,可采用局部层系细分的方式开发;含水突进方向受沉积相方向影响大,沿沉积展布方向部署井网较好;井距计算以主力砂体物性为主考虑,对于局部注采井距离偏大、井组内水淹不均衡等问题,采用径向水力射流井网适配。差异化调整的对策思路对同类型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博 《长江大学学报》2013,(6):137-138,143
宋芳屯油田南部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差,注采难度大,目前处于低效开发阶段。以芳156区块为例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已加密区开发效果,具体阐述综合挖潜措施,即对优化井网开展加密调整、对优化井型部署水平井和对老井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井网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统一考虑新老井,完善注采关系,充分挖掘剩余油,可以达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增加可采储量的目的,同时能为编制同类区块综合调整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扶余油田已经进入含水中后期,注采井网不适应地下的地质特点,尤其是"两夹四"、"两夹五"注采井网,平面矛盾较突出,注采井网的不适应,年产油量下降,但部分区块剩余油仍然很高。通过对井网存在问题及剩余油研究认识,提出了注采井网的重新调整——线性注采井网。通过钻少量新井,对老井的封、补、转及低效井综合治理,强化注采关系,提高油井多向受效方向,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强化补充潜力层驱替能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扶余油田经过井网的重新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0.2~0.3提高到0.5,采收率由27.5%提高到33.5%。  相似文献   

9.
A井区是由B断层和近北东向的C断层夹持的小断块。该断块以前一直归属于D区块进行开发,2015年通过井震结合重新落实构造,该断块仍处在大洼断层上升盘,与E油田主体同属一块。构造重新落实后,结合新建储层二次解释,该井区含油面积增至0.5km2,地质储量增至158×104 t。以前井区内共有9口油井,累计产油39.71×104 t ,采出程度较低(为25.1%);井区仅有的3口注水井均位于断块边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整体水淹程度较低,部分区域未水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精细油藏地质体研究、精细量化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分层系开发井网优化部署研究,一次部署调整油井14口、注水井12口。在中东部区域优先实施直井2口,日产能力较高达(23.9t ),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该井区分层系规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庆长垣油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高度零散,寻找潜力、保持油田稳产越来越难.在开发形势迫切需要找准潜力油层的情况下,大庆长垣油田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的推广研究,用以指导油田的二次开发.在密井网条件下的杏六区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研究,形成了以“井断点引导”小断层解释、密井网约束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为特色的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断层方法,准确刻画了该区的断层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指导部署了4口断层边部大斜度定向高效井,取得了成功经验,对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庆长垣油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高度零散,寻找潜力、保持油田稳产越来越难。在开发形势迫切需要找准潜力油层的情况下,大庆长垣油田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的推广研究,用以指导油田的二次开发。在密井网条件下的杏六区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研究,形成了以"井断点引导"小断层解释、密井网约束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为特色的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断层方法,准确刻画了该区的断层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指导部署了4口断层边部大斜度定向高效井,取得了成功经验,对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佟颖 《长江大学学报》2008,5(4):167-169
针对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挖潜难度增加的情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的可行性以及调整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孤东油田七区中后续水驱阶段通过水井抽稀、油井局部加密的方式进行井网调整,可提高采收率1.68%,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胜坨油田整装砂岩油藏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整装油藏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对造成单元井网完善程度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实施井网调整,以网控储,实现了层系矢量化井网调整对于物性好的高渗层和主力砂体,抽稀注采井网,实现均衡驱替最大化;对于物性较差的非主力层和非主力砂体,加密注采井网,舅现储量动用最大化。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之后,单井产液量降低,综合含水率下降,日产油量上升,动液面回升,注采对应率、储量控制程度都有所上升,油藏整体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开发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增产增储措施效果差的现状,喇嘛甸油田利用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加密井网,采用150m五点法面积井网按三次采油层系,对 SⅢ4-10层段先期选择性射孔水驱挖潜,适当时机再转入三次采油,达到了预期目的。“二三结合”试验区自2006年投产,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在分析试验区开发效果及做法的基础上,从完善试验区新老井注采关系、减缓水驱产量递减、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增加可采储量等多方面对“二三结合”试验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海上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油水系统等的复杂性,综合调整对策研究成为重点.南海西部A油田属于断块砂岩油藏,具有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异明显、各断块采出程度差异大等开发特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指标效果评价,从"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角度,筛选确定了水质达标率、能量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7项评价指标,表征注水工作在油藏、工艺、生产的系统性特点,客观反映海上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水平.然后对海上断块油田提出了增产措施和建议: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采用针对性的工艺技术,加深对断块破碎程度的认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抑制地层脱气,注水时地层压力不能低于饱和压力;采用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三角形井网,并考虑进行气水交替注入的注水方式;合理的井网密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海上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调整.该研究对同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田稳产要求,开采挖潜的主要对象由厚油层转向薄差油层,单纯依靠井资料对薄差储层描述仍存在井间砂体认识不清、井点微相平面组合多解等问题,尤其是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走向等问题上成为薄差油层砂体刻画的一大难题。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区块内前缘亚相为例,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信息丰富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在密井网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振幅属性切片优选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地震信息丰富、沉积特征清晰的高一油层组6+7油层(GⅠ6+7)进行研究,探讨内前缘亚相窄小河道砂体刻画的方法和优势。对GⅠ6+7进行了精细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提高了窄小河道的刻画精度,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谢凤桥油田是江汉油田荆州采油厂重点开发区块,但是在该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机械钻速慢和钻井周期长一直制约该油田开发速度。对谢凤桥油田某井的岩心进行了室内可钻性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相对应的声波时差数据建立了该油田地层岩石可钻性与声波时差数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依据该模型确定了的该油田地层岩石可钻性分布规律,并绘制出地层岩石可钻性与地层深度剖面图。该项研究为谢凤桥油田地层分层、合理选择和设计钻头、优选钻进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流线分布直观反映了油藏流体在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运动轨迹,油藏在确定井网后,如何使注采流线均匀的分布,是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9砂组在实施矢量化调整后,注采井网完善,注采对应率和水驱控制程度均达到100%,但是由于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油井地层能量恢复和水线推进不均衡。通过对单井的流线认识及验证,探索判断主流线的方法,并对影响流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单元下一步的注采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雷64区块是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段的巨厚块状边底水稀油油藏,该区块南邻陈家洼陷,西邻雷11井区。对于注水开发,如何注好水,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成为关键。对雷64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油井注水后受效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受沉积相、注采井段高度差等因素影响,同时内部夹层对纵向上的注水效果起一定的遮挡作用,不同注入倍数下的驱油效率并不与注入倍数成正比,需要在考虑经济因素的条件下选取合理的注入倍数进行注水,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为实现复杂断块油田稳油控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距离油,气,水管道混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油田的开发中,若在海上建立多个开采处理平台,来处理井液(含油、气、水)是极不经济的,于是提出了多相流的管道输送问题,即将末处理的井液输送到岸上,然后进行处理。国外多相流管道混输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海洋油田的开发,这项技术也可引入荒漠油田及滩涂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