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效率,改进优化了1种受精卵流水孵化装置,可有效地进行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集约化高密度生产。流水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1 000万~6 000万粒/m3,平均孵化率在85.0%~92.7%。流水孵化的孵化率与常规的产卵池孵化无显著差异,但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携菌量和损伤率、黏脏率明显低于产卵池孵化(P<0.05);同时,为筛选优质的无节幼体,采用光诱、流水清洗等方法处理无节幼体,结果表明,流水清洗可显著降低无节幼体的损伤率、黏脏率和细菌携带量(P<0.05),有效提高无节幼体的生物安全及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张雪松 《畜禽业》2004,(2):59-59
肉鹅由于种蛋的特殊结构,致使人工孵化率低,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采用仿生孵禽温箱提高肉鹅蛋孵化率的技术问题谈几点体会。1仿生孵化箱的组成仿生孵化箱由立式圆型箱和卧式平型箱配套组成。在孵化前期肉鹅蛋自温低,将种蛋于立式圆型箱内孵化,利用圆型箱圆周与圆心  相似文献   

3.
基于循环水孵化系统的俄罗斯鲟受精卵孵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绝大多数海淡水增养殖鱼类的苗种繁育几乎完全是人工繁殖,但对受精卵的孵化方式的研究较少,尤其循环水孵化方面。为探索封闭循环水孵化系统对鲟鱼(Acipenseriformes)受精卵孵化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受精卵孵化率、孵化酶组成和含量以及孵化过程中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孵化系统中总氨氮浓度随孵化时间呈线性增长,受精卵的排氨率为60~90 mg/(g·h),破膜6 h后孵化率为86%,孵化水体中孵化酶累积较严重。俄罗斯鲟的孵化酶主要由分子量为41.3 k Da的蛋白质组成,受精卵的孵化液由23种蛋白质组成,其中包括7种水解酶。研究表明,对氨氮的去除及孵化酶控制技术是循化水孵化系统急需攻克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岩原鲤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探索研究了水温对孵化时间、孵化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成反比;孵化水温明显影响孵化率、畸形率;22~24℃为岩原鲤孵化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  相似文献   

6.
我们多年来采用孵化槽孵化鱼苗,认为孵化槽是一种适合于中等规模鱼种场的鱼苗孵化工具,现介绍如下。 1.孵化槽的结构孵化槽是用砖石水泥砌成的池子,长2米、宽1米、深1米、体积2立方米,内壁表面光滑,槽底角略圆。进水口三处,主要进水口在槽底中间,管口套上铝制鸭嘴管,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5-6月,我们在长寿基地进行鳜鱼人工繁殖研究,为了提高孵化率,设计出一种软孵化桶,并做了几种孵化设备的孵化和鱼苗培育对比试验。现将有关资料予以整理,以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孵化用水来自于长寿湖,经60~80目过滤网  相似文献   

8.
王烈华 《科学养鱼》2006,(10):12-12
将孵化用沙按要求堆积在室内进行甲鱼苗人工孵化,既可进行多达数万只苗的孵化,也可进行数十数百只苗的孵化,规模可大可小;同时不需固定设施投入,经济实用、便于管理、操作简单、孵化率高。据笔者试验,这种方法孵化甲鱼出壳率达95%以上。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在26℃的水温条件下,通过在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孵化密度和水流量进行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交互试验,观察并统计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及鱼苗的畸形率。试验结果,当水流量为30 L/h时,整体呈现出随着孵化密度的提高,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降低、畸形率上升的趋势。孵化密度在80粒/L时,孵化时间为45 h,孵化率为75. 6%,畸形率为8. 8%;孵化密度达到120粒/L时,孵化时间为43 h,但畸形率升高至33. 8%,孵化率降低至51. 7%。当孵化密度为70粒/L时,整体呈现出随着水流量增大,孵化率升高、畸形率降低的趋势。静水孵化组的孵化时间比水流量在20 L/h以上的试验组长4~5 h,孵化率仅为28. 0%,畸形率高达83. 3%。水流量高于20 L/h的试验组,受精卵发育时间基本稳定在45~46 h,孵化率升高至69. 3%以上,畸形率降低至31. 7%以下。水流量增大至40 L/h时,可将受精卵全部冲起,孵化率升高至79. 3%,畸形率降低至8. 4%。水流量增大至50 L/h以上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变化。在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双因子交互试验中,水流量在30 L/h以下时,中华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水流量在30 L/h以上,水流量和孵化密度的数值比大于1/2时,比较适宜中华倒刺鲃胚胎的发育,孵化率均在65%以上,畸形率均在15%以下,且数值比越大,孵化率越高,畸形率越低。结果表明,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均是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王健  肖学流 《畜禽业》2000,(1):42-42
孵化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而机器孵化是人工孵化的一种,它采用了自动调温、调湿、翻蛋系统,因而操作简便,温湿度容易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孵化效果良好,但在生产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机器孵化质量,本文就此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山女鳟人工受精孵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日本引进的山女鳟发眼卵育成亲鱼后,以挤腹法采孵,取精,干导法人工受精,经30-60分钟止水膨胀后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发展率25.2%,孵化稚鱼畸形率5.1%,患脐囊白点症的占7.3%,稚鱼体质软弱,受精后1-分钟内采用免膨法将卵将卵直接入桶孵化,发眼率59.4%,孵化稚鱼98%以上发育正常,畸形率3.6%,水质澄清孵化水温12℃试验组发眼率95.1%,孵化率94.0%,孵化稚鱼体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木箱在室内人工孵化甲鱼苗,具有规模可大可小、便于管理、经济实用和孵化率高等优点。据笔者试验,这种方法孵化出壳率达90%以上。有关要点如下:1.选沙:甲鱼卵孵化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三个要素。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条件相关联。如果沙子太粗(粒径1毫米以上),虽然与卵接触的沙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  相似文献   

14.
唐文联 《内陆水产》1996,21(6):23-23
孵化甲鱼把五关甲鱼卵的人工孵化是甲鱼养殖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切实把好以下五关。一、孵化用品消毒为减少病菌对甲鱼卵和稚甲鱼的感染,提高稚甲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凡收卵箱、孵化箱、孵化用砂、毛巾、面盆、温度计、湿度计等孵化用品,均用3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鳖卵孵化率,使鳖早出苗、出好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几年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电子自动控温孵化箱孵化鳖卵的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电子自动控温孵化箱的设计箱体规格长110cm、宽50cm、高120cm。箱体为铁皮或木制结构,正面双开门。在箱体内,后、左、右三面铺设电阻丝,这三组电阻丝一般用并联方式连接。箱顶打三个孔,一个用来安装自动控温仪器,一个用来安装温度计,一个留作通风孔。箱内设有用来支撑孵化盘的木制或三角铁框架,孵化盘像抽屉那样(见图一阿前后推拉。孵化盘为白铁板或木制结构,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起,我们通过在室内对鳜鱼卵进行控温孵化,提高了鳜鱼的孵化率和开口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龟鳖卵出壳率,成为当务之急。一些龟鳖饲养场沿用原来传统旧方法,用未经消毒处理的砂子做孵化卵截体,砂子中含有数量众多的病菌及害虫,往往使孵化中的卵粒污染报废,有些场家因此而失败。我所在21年的养龟鳖实践中,摸索出对孵化砂消毒办法,提高了孵出率,现介绍几种消毒法。曝晒法将砂子平铺在水泥地坪上,厚度2~3厘米,利用太阳曝晒5~6天。要每天翻动砂体数次,让太阳紫外线均匀照射到,太阳紫外线没有穿透力,只能杀死表面细菌,所以多翻动有利杀菌。漂白粉消毒用1万倍漂白粉溶液澄清液浸泡砂子,以傍晚日落时进行,以免阳光照射引起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在淡水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科研生产领域,如何提高产出率、受精率、孵化率,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努力研究的方向。在鲤鱼、鲫鱼、团头鲂等产粘性卵的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传统孵化方式都是将受精卵放置在孵化环道、网箱或苗池的水体中孵化。存在水质污染造成死卵、坏卵多,孵化率低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一系列孵化对比实验,探索一种创新型的挂卵孵化方式,实现了受精卵在雾水中孵化。该技术可以控制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19.
<正>鲤鱼人工繁殖中,由于各个生产场家的孵化水源、孵化 工具、生产规模和操作习惯不同,鱼卵孵化所采取的方式也 不一样。不同孵化方式,其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也不 同。为探讨不同生产设备的孵化效果,2005年我们就长江水 产研究所鱼类选育种中心鲤鱼不同孵化方式进行了比较试 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5月进行了金鳟自繁试验,获得金鳟受精卵9.55万粒.在同一孵化室内培育至发眼卵,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在孵化室内(水温6.1℃)经40~42 d的孵化,全部发眼,发眼率96.8%,发眼积温达244~256℃·d.发眼卵在孵化室内的积温达到336~34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91.2%;在凉棚下积温达到315~32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89.1%.试验证明:在金鳟发眼卵孵化时适当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期,昼夜温差对金鳟发眼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