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简明新闻     
1.为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对涉农专业的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以鼓励未考入大学或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到职业院校继续学习。2.辽宁拨付37.7亿元发放农民种粮直补。  相似文献   

2.
畅爽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设计、旅游等研究中应用广泛。涉农专业就业难度较大,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畅爽理论,基于自我效能中介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检验方法研究涉农创业课程学生畅爽体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显示,涉农创业课程教学时目标明确、及时反馈、技效相当是学生产生畅爽体验的基本条件。畅爽体验对提升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对学生产生畅爽体验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并在畅爽体验和创业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涉农创业课程教学应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科学评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形成畅爽体验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市职业院校为例,分析了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内涵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确立1个主题,重视2个建设,深化3项改革,突出4项工作,探讨了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目的是使涉农专业内涵建设有新的提升,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阐述了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6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作为农业人才储备的农业院校大学生"离农""弃农"现象越发严重。如何引导农林高校学生向农业人力资本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学生就业涉农意愿以及"一懂两爱"目标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距"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业领域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农村抱有偏见,就业涉农意愿普遍较低。对此,文章提出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并重点关注实践课程的设计;营造"支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农业;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涉农专业的误解,涉农类专业学生的转专业需求更高。分析河北农业大学2011—2013年学生转专业情况,发现就业率低是涉农类专业无法吸引学生的硬伤。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他主性和盲目性,对专业满意度不高,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是涉农类专业学生的转专业原因。学生转专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为此,涉农类专业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做好转专业后续工作,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加大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快速推进,对涉农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涉农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通过对涉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及涉农专业学生心理道德素质分析,论述了农业类职业院校加强对涉农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需要总结提炼,加以推广。为了探索贵州省民族地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为"三农"发展提供持久的人才支撑,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文献研究、观察、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建议贵州省涉农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5个方面来做好培育工作:定位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选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实践为主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部门协作,共享涉农信息资源;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全面保障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采取灵活学制,培育学历农民教学模式,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之一,它对改善农村劳动力学历结构,培养"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较好的社会影响。从规划建设、师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形式、考核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办好农广校涉农中专学历工作,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巧艳 《河南农业》2016,(11):149-150
当前尽管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但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涉农专业毕业女生就业中面临就业质量差、功利性强等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为涉农专业女生搭建就业平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序Probit模型估计了新时代背景下16所农林类高校3279位大学生从事涉农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专业涉农、家人从事涉农工作、经历过粮食短缺、参加过农业研学活动、关注粮食安全、了解粮食安全、农业教育作用评估和涉农大学生保障粮食安全作用评估较高的农林类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涉农工作的意愿更强,而父亲学历越高,农林类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涉农工作的意愿越低。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短缺经历仅对本科组未来从事涉农工作意愿有改善作用,种地经历仅对非农专业组未来从事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据此,本研究认为,农林类高校应加强新农科建设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落实大学生基于农耕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耕读教育,抓好大学生以“三农”为主题的双创教育工作,强化对大学生“一懂两爱”等“三农”情怀的思政教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新型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力保障。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涉农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培训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及对策。结果表明,湖南省大部分市(州)的涉农职业院校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人才与资源、定位、政策等多方面优势。培训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组织专家下乡、结合国家项目、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农机推广人员等方式进行培训。然而,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理论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投入薄弱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与培训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进行了调研,找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创新涉农高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如培训内容、师资、方式、考核等,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进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提升农民参训意愿,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招生难一直困扰着设有涉农专业的中职院校。一方面国家需要具有涉农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学生不愿就读涉农专业、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招不到学生,解决由这两方面构成的矛盾是当务之急。围绕专业设置和师资状况这两个方面,以江西某中职院校为例进行分析,试找出影响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招生的原因,以及各种举措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3,(23):104-105
农广校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现代新型农民的重任,涉农专业中专作为全新办学模式,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要完善这一办学模式,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该文围绕涉农专业中专班的农民参学、教学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到商水县固墙镇叶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进行实际调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任务驱动、产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体现出"教学内容要融入生产实际、技能训练紧贴现代农业发展需求[1]、培养过程立足岗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特点。为推进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索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的内在逻辑,系统分析了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耦合机制中的时空系统、要素互动系统和利益分配系统,揭示两者之间互动互补协同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在时空系统中具有时间的同步性和空间的一致性,在要素互动系统中两者在人力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资本要素方面具有一致性和互动性,在利益分配系统中形成以农民、企业和社会为受益主体,共享耦合发展红利。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形成互动互补,动态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因此,应加快产业新城与乡村产业的空间互动,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协同发展,优化涉农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促进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的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三农”的服务缺乏精准度,面临若干现实困境,诸如涉农高职院校的培训服务和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未形成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整体机制、涉农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技能形成能有效应对经济转型和技术革新引发的变化,找寻应对现实困境的道路,因此,从技能形成视角出发,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涉农学生和农民的涉农技能形成,提出增强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涉农专业和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区域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等行动路向,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教育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提出,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将由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招收50岁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聚焦新型职业农民"人口大国无人种地",这个论断绝不是危言耸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和各部委都在行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其中,重点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一直都是中职农类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现代化政策的重要性保障,因此必须要重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 设工作。本文主要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 业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