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  彭燕  邱英 《北方园艺》2007,(6):20-23
晴天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匍匐翦股颖品种普特(Putter)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存在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进程都呈下降趋势.根据Pn、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匍匐翦股颖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n、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74和R=0.852,与大气温度(Ta)都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RH)都呈现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各生态因子与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PAR>Ta>Ca>RH.各生理因子与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Tr>Gs>Ci>WUE.  相似文献   

2.
3种白菜类蔬菜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小白菜和芜菁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利用CI-34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面温度(Tl),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st)等指标,以期为3种白菜类蔬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种白菜类蔬菜间Pn、Tr和Tl存在极显著差异,Ci存在显著差异,Gs和WUEst差异不显著。另外,3种白菜类蔬菜的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但第二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相关分析表明:PAR、Tr、Ci、Gs、Tl等生理生态因子对3种白菜类蔬菜的Pn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大白菜和芜菁,WUEst和Ci是主导因子,而小白菜的Pn受各因子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测定了野生苋菜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蒸腾速率的峰值比光合速率的峰值晚2 h,出现在14:00左右。苋菜的Pn与PAR、Ta、G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Ca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RH呈负相关。苋菜的Tr与T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R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PAR、Gs、Ca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及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使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樱桃、小叶丁香的Pn、Tr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单峰曲线;东北连翘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东北山梅花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Tr日变化呈单峰型。影响4种灌木的Pn、Tr的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Pn、Tr与Con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光合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存在紧密联系,PAR是促进Pn的主要环境因子,而Ca常常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粉防己为试材,对江西永丰、遂川、高安和乐平4个种源粉防己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粉防己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呈不规则的"W"型;4个种源之间光合特性存在差异;Pn日均值依次为:永丰种源遂川种源乐平种源高安种源;除了Ci午后平均值比午前平均值略有增加之外,其它光合参数午后平均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影响粉防己Pn的主要指标有Tr、Gs、Ci;影响Tr的主要指标有Gs、Ci、光合有效辐射(PAR)。  相似文献   

6.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2a生欧李叶片秋季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探讨了欧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欧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第1峰(峰值为7.96μmol.m-2.s-1)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峰值为6.26μmol.m-2.s-1)出现于15:00左右,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欧李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Ci)及空气相对湿度(RH)显著负相关。其光合"午休"现象原因主要为气孔关闭引起的气孔限制因素。Gs与Ci为影响欧李Pn的关键因子,Gs影响最大、Ci次之。  相似文献   

7.
杨梅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东魁杨梅成熟期(6月下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Pn与各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成熟期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Pn与Gs和Tr均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PAR有双曲线关系,与Tl有S型曲线关系,与RH有二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作用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密切,可为探讨杨梅合理栽培和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鲁西地区“明豆子”、“西施种子”、“鸡皮糙”、“大白玉”、“大和玉”和“九斤黄”6个山药地方品种为试材,对叶片光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生理因子进行了测定,并对Pn、Tr的日变化趋势,以及Pn与Tr、Gs、Ci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Pn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首峰出现在10:00左右,次峰出现在14:00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Tr呈现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西施种子”、“大白玉”和“大和玉”3个品种的Pn与Gs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i呈显著的负相关;“明豆子”Pn与G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鸡皮糙”品种的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欧李品种(系)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种不同欧李品种(系)为试材,使用GFS30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自然条件下叶片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9种欧李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蒸腾比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存在差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的生长环境下,Pn与Gs、Tr、WU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Ci、T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i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Gs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n最高的"宏宇Ⅵ号"其WUE较高,但不是最高;WUE最高的"宏宇Ⅰ号"其Pn较高,但不是最高;"01-01号"的Pn和WUE均最低,其它品种(系)的Pn和WUE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欧李品种(系)通过不同方式协调自身的光合和水分利用来适应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梨树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密植园和棚架园内玉露香梨和黄冠梨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指标.结果显示,棚架式栽培的玉露香梨和黄冠梨叶片Pn、Ci、Gs和Tr值均高于密植式栽培;采用...  相似文献   

11.
赤霞珠葡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杨凌地区赤霞珠葡萄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葡萄不同节位叶片不同季节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动态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在5~9月份中呈典型的单峰曲线,5月份时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第6节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峰值逐渐向高节位移动。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在光合有效辐射(PAR)人为恒定的情况下气孔导度(Gs)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重要的生理因子。在5~9月份不同节位叶片蒸腾速率(Tr)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Tr与叶片大气水汽压亏缺(VpdL)、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均比较显著,说明叶片VpdL、Gs是影响葡萄叶片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三种异形叶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3个不同干旱程度样地中胡杨的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3种异形叶为试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3种异形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指标,应用叶绿素仪对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下胡杨不同叶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异形叶Pn和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Gs日变化除披针形叶为单峰曲线外,卵圆形和锯齿卵圆形叶为双峰曲线,而C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Pn呈负相关;Pn、Gs、Ci、Tr在各时间点的均值大小均为卵圆形锯齿卵圆形披针形叶。3种异形叶的Pn、Gs、Ci日变化最大值大小均为123号样地,且Pn在3个样地间差异显著,Gs和Tr在1和3号样间差异显著,而Ci只有锯齿卵圆形叶的1和3号样地存在显著差异。样地间3种异形叶SPAD的变化趋势与Pn、Gs、Ci、Tr的基本一致,且各样地间差异显著。表明干旱胁迫可显著影响胡杨的光合特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且3种异形叶中,锯齿卵圆形和卵圆形叶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林下、露地2种生境条件下栽培的三年生‘龙城2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两地软枣猕猴桃夏季光响应曲线及光合速率日变化,并分析各环境、生理因子对软枣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探究了林下、露地2种生境条件下软枣猕猴桃光合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生产栽培过程中立地环境选择以及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除表观量子效率(AQY)外,林下栽培软枣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低于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2)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一天中各个时刻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林下软枣猕猴桃,林下和露地生境下软枣猕猴桃“午休”分别是由非气孔因素及气孔因素引起的。3)林下软枣猕猴桃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43、0.497),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858)。露地软枣猕猴桃Pn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呈现极显著正相关(0.440、0.405、0.696),与气温(Ta)极显著负相关(-0.459)。林下软枣猕猴桃对弱光的利用和转化能力高于露地软枣猕猴桃,但对强光利用能力弱于露地软枣猕猴桃。一天中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具有更强的净光合能力。郁闭度>0.6的林下栽培环境下软枣猕猴桃光合能力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较弱,露地栽培环境下主要限制因素是高温及强光。  相似文献   

14.
以天山地区收集的600个无性系中优选得到的18个新疆野苹果无性系为试材,在生长季节采用Li-6400XT光合仪和Porket PEA高速连续激发式荧光仪对各无性系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动态变化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影响光合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6月份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主导因素为气孔导度(Gs),7、8月份均为胞间CO2浓度(Ci),9月份影响Pn的主导因子为蒸腾速率(Tr)、Gs,10月份Tr、Gs、Ci对Pn的影响因差异不明显;叶绿素荧光年动态分析表明,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荧光发出时间(Tfm)、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O)、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荧光诱导曲线和F=Fm之间的面积(Area)均与Pn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光化学反应对Pn的影响较大。不同月份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1号无性系年平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为解析贵州中部栽培甜樱桃的成花结实障碍,并为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于7月上旬选晴天,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露地和避雨大棚内3年生"萨米脱""布鲁克斯""美早"和"黑珍珠"植株(砧木均为吉塞拉6号)成熟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i)、空气相对湿度(RH)、气温(T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空气CO_2浓度(Ca)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避雨环境中PAR、T_a、RH、C_a和T_i日变化幅度变小,而且PAR、T_a和T_i在中午明显低于露地,C_a中午高于露地,RH在早晚低于露地。避雨栽培下4个甜樱桃品种中午期间的P_n均较露地出现不同幅度下降。叶片光合特征对避雨环境的响应因品种差异而不同,露地4个甜樱桃品种的P_n均呈现"单峰"曲线,避雨栽培后,"萨米脱""布鲁克斯"和"美早"的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黑珍珠"仍然是"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较露地时提前。气孔限制因素是导致避雨栽培甜樱桃光合"午休"发生的主要原因。避雨对贵州中部甜樱桃的光合特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黄种质资源光合日动态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地黄品种为试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于06:00-18:00每隔2 h测定1次地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研究了10个地黄品种的光合日动态特性,以期为优选地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个地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但不同品种在高峰和低谷值及该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10个地黄品种的Ci、Gs和Tr的日动态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10个地黄品种的Pn与Ci(除"小黑英"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AR和Tr(除"9302"外)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10个地黄品种中的"金九""红薯王""小黑英"净光合速率较高,可以作为优质种源做进一步筛选或推广,而"83抚育""9302"净光合速率较低,不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测定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探讨光皮木瓜光合特性及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为非气孔限制,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在7月达到最高值;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直接绝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叶片温度(Tl)>叶室温度(Tc)>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大气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r),其中Tl和Ci为负向效应,Tc、PAR、RH、Tr为正向效应,且Tc、Tl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以"金春2号"、"金夏55"、"金夏50"和"金秋55"4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生理因子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期为生产上大白菜的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除"金秋55"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外,其它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存在着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峰值和低谷出现的时间及值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小于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15年9—11月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冬樱花(Cerasus cerasoides)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生理指标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相对湿度(RH-R)、大气温度(Tair)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Pn、Tr、Cond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冬樱花Pn的峰值出现在12:30和14:30,其峰值分别为7.33μmol·m~(-2)·s~(-1)和7.74μmol·m~(-2)·s~(-1);日本晚樱Pn的峰值出现在12:30和15:30,其峰值分别为6.08μmol·m~(-2)·s~(-1)和3.37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与冬樱花Pn均呈显著相关性,与日本晚樱Pn无显著相关性;冬樱花和日本晚樱的Pn与Cond均无显著相关性;冬樱花Pn与Tr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936**),与Ci有显著负相关性(r=-0.763*);日本晚樱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r=-0.723*)。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干旱处理与正常管理下"沙金红"、"玛瑙"和"山杏"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片温度(Tleaf)、大气CO2浓度(Ca)、水分含量(H2O)、空气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等主要生理生态参数的灰色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明确了干旱处理与正常管理下影响杏净光合速率各生态因子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正常管理下影响杏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分别是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温度,干旱处理下影响杏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分别是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而且不同品种影响其净光合速率的生态因子主次关系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影响其净光合速率的生态因子主次关系也不同,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