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小流域人类群体子系统,需要的投能主要来自粮食、燃料和食油,它在整个小流域系统中的贡献是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自身提供人工能量产出及人类尿能量产出,能量产投比为0.151∶1.小流域能量流的系统分析表明,各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排序为:胡麻<豌豆<小麦<马铃薯<玉米;乔灌木树种的光能利用率排序为:柠条<柽柳<沙棘<刺槐<毛条<云杉<落叶松<白榆<杨树.通过能流图分析,求出了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了减少牧草播种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和增加化肥投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人类群体子系统,需要的投能主要来自粮食,燃料和食油,它在整个小流域系统中的贡献是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及自身提供人工能量产出及人类尿能量产出,能量产投比为0.151:1。  相似文献   

3.
计算了毛条等5种灌木和杨树等4种乔木在整地,栽培,抚育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环节的人工,畜工和机具投能量,对各种林木的活立木和薪材产能做了对比分析,分析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生产的人工种子投能和畜力,幼畜,鸡蛋和畜禽类等产能,在分析家畜,家禽投能结构与产能关系的基础上,对畜牧业子系统能量流做了系统分析,建议发展养羊和畜牧,限制和减少兔,鸡的饲养量。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毛条等5种灌木和杨树等4种乔木在整地、栽培、抚育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环节的人工、畜工和机具投能量,对各种林木的活立木和薪材产能做了对比分析。分析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生产的人工种子投能和畜力、幼畜、鸡蛋和畜禽类等产能,在分析家畜、家禽投能结构与产能关系的基础上,对畜牧业子系统能量流做了系统分析。建议发展养羊和畜牧,限制和减少兔、鸡的饲养量。  相似文献   

5.
将西柏店村畜禽养殖规模折合为1.50万头猪场当量污染负荷,并将整个园区生产工艺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种植3个阶段,不考虑隐藏流的情况下,以1a为系统边界,通过数据调查、已有资料研究和小区种植试验,采用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村养殖种植园区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氮素和能量流动,以期为村级养殖种植园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为村级区域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减少环境压力解决方案的科学依据。园区养殖种植过程的氮素分析表明,养殖阶段年输入N素总量为7.14×104kg,其中猪身总固氮量为2.68×104kg,粪氮和尿氮总量为3.93×104kg,氮损耗为0.53×104kg。废弃物处理阶段输入的氮主要为粪氮3.28×104kg,而0.65×104kg尿氮直接进入种植阶段,粪氮通过厌氧处理由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其中有2.78×104kg无机氮通过沼渣和沼液进入种植阶段,有0.50×104kg氮损失。由于作物对氮的吸收,植株增加氮为7.53×104kg,土壤减少氮为6.37×104kg,不计其他作物种植,如果沼渣、沼液能满足施用于全村43hm2农田,若以保持土壤中N素计算,种植一季玉米土壤还需氮素2.94×104kg,若以作物需求的N素计算,种植一季玉米土壤还需氮素4.10×104kg。整个园区能量流分析表明,饲料投入能为443.51×108kJ,产出的畜产品能179.94×108kJ,养殖阶段能量产出率为40.57%,废弃物处理阶段沼气能产出为26.30×108kJ,种植阶段一季玉米产出能为198.84×108kJ,其中玉米籽粒81.22×108kJ的能量可用于饲料进入新的循环,要满足养殖种植园区的能量循环,以一季玉米种植计算,还需补充饲料能量362.29×108kJ。由氮素流动分析可知,西柏店村具有可容纳该村养殖废弃物的环境容量,有较好实现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条件,还可加强养殖业的发展,但需大力加强畜禽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提高园区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由园区的能量流分析表明,该园区能较好地实现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6.
振动能量流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振动能量流法是研究柔性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能量流的计算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基于模态叠加的导纳能量流计算法计算精度不高,处理复杂结构时计算过程复杂,该文提出了基于波动理论的导纳能量流计算方法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能量流计算方法。通过对一具体模型计算对比,表明波动计算法精度最高,模态叠加法存在模态截断误差,而有限元法在划分网格细时也能保证计算精度。有限元法是一种适合于各种复杂结构的分析方法,值得在工程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评述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能量投入产出现状和国内有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地区基本自然条件和能量投产情况,并制定了该区小流域能量流分析程序,包括确定范围、划分和调查子系统、能量计算、指标分析及能流图绘制。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灌溉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各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能量生产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益评价为依据,对北京市灌溉农田的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该区域优化粮食作物、果树和瓜菜类作物的种植结构,推进节水型种植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生态工程能量流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能量流的分析步骤应包括确定 系统边界,分析系统结构,测定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绘制能流图。能量流分析对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生态工程能量流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能量流的分析步骤应包括确定系统边界,分析系统结构,测定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绘制能流图。能量流分析对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以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为对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模式的人工辅助能投入、能量产出、投能结构以及能量转化率等能流特征,了解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的总投能、有机能投入、有机能/无机能、能流循环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12×1010J.hm 2、5.44×1010J.hm 2、3.25和0.76;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模式是小麦秸秆粉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为0.669%;能量转化率最高的是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为6.05。从能流特征角度来看,秸秆还田模式的功能效益优于不还田模式。从综合评判得分来看,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得分最高,达到0.792,说明该模式的生态效益最佳,是该区种植业生产的最优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农户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大洼县榆树农场青年分场农户杨玉宝生态系统的投能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物质转化。结果表明,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均以有机为主,农田土壤库中氮、磷、钾均有盈余。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能量转换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分析的角度对种养一体化系统进行了探讨,为定量化研究种养一体化系统的生产及对指导能量、物质投入,调整系统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系统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大洼县榆树农场青年分场农户杨玉宝生态系统的投能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物质转化。结果表明: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均以有机为主,农田土壤库存中氮、磷、钾均有盈余。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能量转换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坡耕地植物篱和施钾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植物篱+横坡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66.0%,耕地生产系统产出能提高17%,输入能总量增加50%,有机输入能增加117.6%,提高耕地光能利用率17.6%;作物系统的能量产投比提高16.1%;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3.8%和10.2%。植物篱结合钾肥情况下,分别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6.3%和22.4%,产值增加38.3%,纯收入增加46.6%,产投比增加20.9%,劳动生产率增加20.3%。钾肥和植物篱之间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根据白岔种植业的自然条件,通过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种植业的生产水平,限制了因素及种植结构,从水分,肥力,气候资源对作物的利用和满足程度多角度分析,提调整结构,增施化肥,优化农耕地质量建设,强化地力培能,实现良种化,推广窑窖蓄水节水灌溉和覆盖载培,应用生物调节剂等新型旱农耕作栽培技术,对指导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业生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的循环农业园产业链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产业链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方案,促进农业园区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该文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基于适当的指标体系评价园区循环发展状况,提出园区产业链的调整思路。结果表明:1)园区资源产出率为0.54万元/t,能源产出率为2.60万元/t,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耦合程度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兼顾。2)引进食品加工业,推进光伏发电、生物天然气工程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工程,使园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为0.67万元/t,能源产出率提高为3.35万元/t,促进了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3)从供给侧调整,用市场需求决定经济导向,加强园区科技创新力度,做好示范和推广。这一方法对国内其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演替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研究了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演替情况。结果表明,曲周农业生态系统年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投能以系统以外的化石能投入为主,系统环境资源投能的绝对数也在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上;总产出能值先以种植业产出能值占绝对优势后演替为农牧结合同时兼顾林业和渔业发展的能值产出形式,但农牧业系统多样性降低;农业发展在全国居于较好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能值产出效率增加幅度减慢,系统连接网络不佳,优势度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林业和渔业的子系统能值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太低。  相似文献   

20.
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出并探讨了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关系问题。其目的旨在发展完善农业机械化理论,为科学估算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提供理论参考。该文首先分析指出了用同型号的机组替代种植业劳动力具有线性替代关系,指出了机械化程度具有可分性,并对其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不仅能够计算某一地区目前种植业劳动力需求数量,而且通过对未来各种作物机械化程度和播种面积的预测,也可计算出未来各时刻的种植业劳动力需求数量。最后进行了示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