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5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施用3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研究种肥对5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草甸黑钙土上施用氮肥,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品种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产量而言,增施氮肥提高了晚熟品种黑农37和早熟品种东农44的产量,降低了中熟品种东农48和东农53的产量;就品质而言,增施氮肥提高了绥农14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其余4个品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黑农37籽粒中油分含量,降低了绥农14和东农48籽粒中油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产量的影响.3 a的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茬口上连作3 a的大豆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玉米和大豆茬口上相应连作年份的大豆产量;不同年份,施肥对不同作物茬口上连作大豆的产量影响效果不同;在每公顷施二铵180 kg、尿素45 kg、氯化钾45 kg(C2)肥量以下时,各茬口连作大豆产量与相应茬口不施肥处理连作大豆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即使苜蓿茬口上不施肥,其连作1、2、3 a大豆产量也高于所有玉米茬与施肥水平组合的对应年份连作大豆产量,而全部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豆茬与各施肥水平组合的对应年份连作的大豆产量.苜蓿茬上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75 kg·hm-2组合处理大豆产量最高(2911.5 kg·hm-2),显著或极显著的比其它21个组合增产0.57%~54.42%.可见在连作大豆情况下,相对玉米和大豆茬而言,苜蓿茬起到了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型和降低施肥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菊艳  任继秋  姚文秋 《大豆科学》2006,25(3):336-338,335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上均比对照好;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绥农10、绥农14的株高普遍降低,而施用B、Zn、Mo及配施使合丰43增高大于5%;单株结荚数:绥农10和绥农14增加较明显;百粒重:绥农10增加较明显;单株重: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绥农14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5%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品种,不同产量性状均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的正相关,且多数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木薯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施肥对木薯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氮、磷、钾肥增产的主次顺序为K>N>P.(2)木薯最高产量的氮、礴、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150.00 kg/hm2,P2O5:36.75 kg/hm2,K2O:150.00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36.04t/hm2,其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4:1:4;木薯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150 kg/hm2、P2O5:29.50 kg/hm2、K2O:150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10 780.11元/hm2,此时产量为36.00 t/hm2,其最佳施肥利润配比为N:P2O5:K20=5:1:5.(3)施肥对木薯淀粉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氮、磷、钾肥对木薯淀粉含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不同东北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L·L-1,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绥农4号、绥农8号和东生1号,研究在高臭氧浓度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负作用,3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平均降低33%。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产量降低幅度:绥农4号(-41%)>东生1号(-36%)>绥农8号(-23%)。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籽粒大小(x_1)和单株总荚数(x_2)变化可以用于估计大豆产量变化,两者与大豆产量的回归方程:y=-3.639+0.098x_1-0.285x_2。此外,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品质产生明显影响,3个大豆品种籽粒中蛋白质浓度均显著提高2.8%~4.6%(P<0.05),而脂肪含量则显著降低4.2%~7.8%(P<0.05)。  相似文献   

6.
肥料组合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黑龙江省高油高蛋白大豆产量高和化学品质好的N、P、K组合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产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高油大豆东农434最适施肥处理为N3P4K5+叶面喷肥,较习惯施肥增产23%,大豆含油量增加,较习惯施肥脂肪含量高1.4个百分点.高蛋白大豆黑农35的适宜施肥处理为N3P4K5+叶面喷肥和N3P4K5.  相似文献   

7.
黑农46是以哈857-1为母本,吉820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蛋白质含量38.6%,脂肪含量21.2%。区域试验产量为3198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5.2%;生产试验产量为2790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0.5%。200B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准予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白山、延吉和新疆昌吉州、新源等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中筋小麦品种中麦175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运筹对小麦植株和产量性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或氮磷、氮钾、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单施钾、磷钾配施以及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并改善了植株性状。施肥处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影响显著。籽粒产量性状和不同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有别,如施肥处理对产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影响较大,对容重、吸水率影响较小。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别,如中麦175的籽粒产量、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济麦20,而济麦20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中麦175。施氮对改善籽粒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效果优于单施磷或单施钾处理。  相似文献   

9.
栽培措施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肥料,适当晚播能提高大豆产量;影响高蛋白大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其次是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5307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光合势最高,四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农大3191和农大35307的蛋白质含量是较高的。农大35318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肥料为74.63 kg/hm2、5月11日播种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达5572.14 kg/hm2;农大3191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不施肥,5月6日播种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高蛋白大豆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优质大豆新品种合农75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农75高产稳产,脂肪含量高,抗病能力强,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4%,生产试验产量3 000公斤/公顷,脂肪含量22.92%,为高产高油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二棱青稞在藏区的应用潜力及关键栽培技术,以二棱型青稞品系14-3492为材料,以六棱品种藏青3000为对照,设置不同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对青稞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六棱品种藏青3000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二棱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肥料运筹影响较大。施用拔节肥青稞秸秆蛋白质含量最高,穗肥次之;相同施肥量,施用拔节肥+穗肥处理的秸秆产量显著高于单次施肥处理。从协同秸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角度,低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的施肥模式可以同时提高分蘖成穗数及穗粒数;高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施肥模式可以保证青稞的稳健生长;二棱青稞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品质总体优于六棱品种藏青3000。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 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荃优丝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设置3种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研究大田生产中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水平对荃优丝苗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栽插密度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25.5万穴/hm2移栽密度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764.5 kg/hm2,栽插过稀过密均不利于获得高产。不同施肥水平其产量差异较大。较低栽插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荃优丝苗产量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栽培时,施肥不能过多,否则产量会降低。[结论]荃优丝苗作中稻栽培,目标产量在10500 kg/hm2左右时,栽培密度为25.5万穴/hm2以内,则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左右,施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间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和对青藏高原青稞种植区进行生态区划,以15个青藏高原主推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连续两年进行种植,测定株高、平均生育期、千粒重等8个青稞农艺性状,同时收集了9个地区的日照时数、降水量、温差等8个气象因素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被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生育期、千粒重、月均最低温度和温差与青稞产量显著相关,且在9个地区中均存在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地区划分为4个青稞种植生态区,分别为高寒旱作青稞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灌溉青稞生态区、河谷非饱灌青稞生态区和农林混合山地青稞生态区,其中高寒旱作青稞生态区综合表现最好。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9个地区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贵南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且不同生态区均存在优势青稞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施氮量对雅玉8号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雅玉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在四川资阳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00 kg/hm2,其地上干物质产量高达23 345 kg/hm2,果穗率为59.93%,粗蛋白含量为75.5 g/kg,粗纤维仅为124 g/kg,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钙含量分别为34.6、62.0、598和4.0 g/kg。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的地上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产量及果穗率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给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旱地冬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设229、459和688kg·hm~(-2)3个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设180×10~4、240×10~4、300×10~4和360×10~4株·hm~(-2) 4个水平,研究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普冰151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普冰151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在施肥量为459kg·hm~(-2)和种植密度为240×104株·hm~(-2)时达到最高值。随施肥量增加,普冰151产量先升后降,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加施肥量可显著提高普冰151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稳定时间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达到最大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沉降值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普冰151高产和优质的适宜施肥量为459kg·hm~(-2),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8.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和常规施肥量提高,高油大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油分含量下降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油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对产量及油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