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桑园立体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园立体种植是通过合理增加植株密度,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阳光,并配合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增加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提高桑园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从2000年开展桑园立体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促进凉山州蚕业发展,推进国家级优质茧丝基地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邓文  叶楚华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4-2477
分析比较了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西红柿、生姜、玉米、甘薯4种套种作物中,套种生姜的经济效益最优,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达91 539元/hm2,土地生产率达135 289元/hm2,有效能量产投比达3.6∶1.0。套种玉米对桑叶产量有不良影响,桑园全年产叶量仅为14 000 kg/hm2;套种生姜的桑园全年产叶量最高,为17 500 kg/hm2。不同桑园立体种植模式总体评价结果是桑树/生姜>桑树/西红柿>桑树/甘薯>桑树/玉米。  相似文献   

4.
孝义市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已在孝义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立体种植效益,扩大种植规模,笔者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出了适宜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验探讨栝楼与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的效益。从栝楼和生姜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栝楼与生姜的多个产量、品质指标,并对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棉田高效复种及立体种植是我国现代植棉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当前棉花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稳定棉花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棉田高效合理复种和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国内学者提出了利用现代新技术,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无公害栽培技术对策,开展棉田高效种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多种棉田高效复种模式。江苏省对棉田高效复种的实践探索也较多,有些地区获得5000元/亩以上的棉田种植效益,但目前有关棉田高效复种和立体种植的系统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栽培体系,这是大部分棉田复种和间套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秦庆峰 《河南农业》2013,(23):47-47
近年来,兰考县立体种植高光能生态工程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方式较多,效益显著。大田间主要表现模式有:农桐间作、农作物间作套种,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国骄 《新农业》2014,(8):51-52
<正>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产量,同时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技术综合效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立体种植是否成本高昂呢?其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棉田的高产高效.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植棉效益,近年出现了多种立体种植模式.现将在长江流域棉区的立体多熟的7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桑园立体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新途径,桑园当年亩产叶量达1600~1800kg,成株后亩产3000~3500kg,养蚕量增加1倍多。1.立体桑园建立立体桑园就是采用乔型桑与灌型桑交叉种植的方式,建立起来多层次、多品种的桑园。乔型桑为早生杂交桑,灌型桑为中晚熟湖桑。在冬季封冻前,翌年开春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兴化市桑园规模化散养草鸡的实践及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桑园散养草鸡的技术措施,指出了蚕桑生产的增效途径和桑园立体种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兴化市桑园规模化散养草鸡的实践及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桑园散养草鸡的技术措施,指出了蚕桑生产的增效途径和桑园立体种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果桑园中以不同配方和不同栽培方式进行套种姬菇,开展果桑园套种姬菇立体生态栽培对比试验,对产量、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料添加蚕沙栽培姬菇并采用半脱袋覆土栽培方式为果桑园立体生态栽培较好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麦、玉米是肃州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2万hm2.由于近几年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大,使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为全面提高小麦、玉米种植效益,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几种小麦、玉米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栽培技术,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丰收.现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玉米和白菜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高矮秆作物的立体生长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种植效益。平均亩效益超过3000元,比常规小麦一玉米连作模式的亩效益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杨树与美国一球悬铃木、广玉兰等绿化植物的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杨树林地与园林绿地植物立体种植,选择适宜的套种混种品种,可有效降低杨树林地长期管理护费用,提高林地使用效益,林地利用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郑君 《农技服务》2008,25(11):34-35
介绍了邳州大蒜的种类、特点、生物学性状、栽培技术和5种立体种植模式及其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永新县是江西省第二大蚕桑基地,全县桑树种植面积3300多公顷,每年可以收获蚕茧400~500吨,667平方米(1亩)桑园收入4000~5000元。为了提高桑园的土地利用率,当地农民每年在桑园里套种花生、毛豆等农作物,每年667平方米可增加收入800~1000元。如何让有限的土地更增值呢?永新县蚕桑管理办公室的技术人员把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的竹荪种到了桑园里,667平方米的效益一下子翻了1倍多。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当前曲靖市沾益区银杏种植现状,结合曲靖市沾益区中药材生产实际,在已种植的银杏地块选择种植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一年生当归,两年生黄芩、桔梗发展中药材立体种植,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条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做到了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有效地提高了银杏园内间作中药材的总体效益,为曲靖市沾益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是当代农业关注的重点课题。立体生态种植能够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单位地面上的作物产出率。文章首先分析了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然后以礁石镇为例细致讨论了果树、花椒、烤烟3者融合的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