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推进安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信息化就是农业技术在农业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是一个传统农业向信息农业转化的演进过程,本文论述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要把加强安徽农网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实现全省农业信息化确定为实施安徽农业信息化的三大战略目标;提出了做好“三个方面服务”,创立“三大模块”,构建“三大体系”,制定“三大政策”,打造“三个平台”等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丹红 《北京农业》2013,(21):225-22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跟随时代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信息是生产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因此,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所在。基于此,探讨了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建设,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物流主体发展不完善、供应链不连续、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促进机制;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物流主体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指出了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真 《吉林农业》2010,(6):13-14
农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文章指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黑龙江农业信息化建立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快速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本文明确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希望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帮助我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对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理论研究概况,深入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农业领域的经济管理的加强也是我国综合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转型,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村现代化的"四化"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寒亭镇作为宣城市宣州区传统农业大镇之一,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该文论述了寒亭镇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稳定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根据禄丰“县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禄丰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十一五”期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措施如下:一、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禄丰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是围绕一项产业,构建三大园区,培植三大市场,建设十大基地,确保实现二项目标。围绕一项产业即围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