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佳辐占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优质早籼重点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引进我市示范种植300公顷,获平均单产532.4公斤,比对照汕优016单产486.7公斤,增产45.7公斤,增幅达9.39%。同年在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品种评选招标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3.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4.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漳佳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做母本与优质高产中间材料特丰矮/多系1号杂交,从杂交F2代起,每代采用出糙筛选法进行优质单株选择,定向培育,育成优质早籼稻品种漳佳占。该品种高产、米质优、抗性强、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在2002~2003年福建省区试中,两年平均比对照种佳禾早占增产2.86%。  相似文献   

5.
佳辐占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佳禾早占为母本、佳辐4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引进我县,参加省早籼优质组品种区试,2002年扩大中试,获平均单产418.5公斤/亩,同年通过福建省新品种审定,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优质早籼重点示范推广的新品种。20  相似文献   

6.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利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选育出的佳辐占,在清流县种植2年,表现出分蘖力强,丰产性好,产量水平高(平均亩产450~500kg),抗病,适应性强,米质优的特点,是我省目前选育和引进的诸多早稻品种中米质最好的一个。该品种2003年在福清市早季推广面积达到4.6万亩,深受种植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金优725是1998年引进我县,区试品比均表现突出,平均亩产588.5公斤,比汕优63增产6.8%;1999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639.0公斤,比汕优63增产7.8%;2000年品比试验、示范平均亩产639.0公斤,比汕优63增产11.13%。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均表现突出,是一个中晚熟新品种,是陕南浅山稻区实现高产更高产的跨世纪的优良新品种,已被我县和其它浅山县确定为主推品种,金优725品质优,丰产性好,产量高,符合“两高一优”产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 (一)来源及产量中籼糯也叫申粘糯(原代号TH16—5,系谱号80—30—2—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1980年从红早糯中系统选育而成。1983年进入糯稻品系鉴定试验,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15.89%。1984年信阳地区农科所糯稻品种比较试验,亩产343.4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32.9%(均于8月30日倒伏),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年在豫南农专试种0.507亩,在4月28日播种,6月16日麦茬稻移栽的长秧龄58天的情况下,亩产408.9公斤。1985年豫南稻区区试结果,13个参试单位,平均亩产474.9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10.
郑单 958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近育成,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植等特点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连续 6次产量均居第 1位,增产幅度为 11.5%~ 28.0%。于 2000年同时通过了河南、河北、山东及国家审定,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之一。 1 产量表现 1.1 区域试验结果 1997、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88.0 kg和 512.8 kg,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分别增产 15.1%、 22.4%,均居第 1位。 1998、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直辖市 )平均亩产 577.3 kg和 583.9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分别增产 28.0%、 15.5%,均居第 1位。 1.2 生产试验结果 1999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30.2 kg,比对照种豫玉 23号增产 15.2%,居第 1位。 1999年全国 (7省、直辖市 )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7.1 kg,比 7省、直辖市对照种平均增产 11.5%,均居榜首。 1.3 示范情况 1999、 2000年在河南鹿邑县示范, 2年平均亩产 650.4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36.12%、比豫玉 18号增产 16.7%,均居第 1位。 1999年在河南武陟县西滑村 1.3亩高产攻关田,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927.3 kg。 2000年定为河南省重点推广玉米品种之一,示范推广 10万亩,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可望成为河南及黄淮玉米区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 夏棉豫早1109新品系,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以中抗5、中10、中657三个品种连续杂交、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系主要是把高产、早熟、抗病、优质四个性状统一协调起来,既具有较好的抗(枯、黄萎)病性能,又有较高的产量。突出的早熟性和优良的纤维品质。一、产量高:1989年国家攻关联试,平均亩产皮棉60.4公斤,比中10增产38.2%,居于第一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0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平均亩产皮棉72.3公斤,比中14增产15.1%,居于试验第一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0年河南省夏棉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皮棉68.3公斤,比中14  相似文献   

12.
<正> 鲁玉12号(鲁原单13号)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以鲁原133自交系作母本,外引自交系“811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199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一、产量表现经4年10项试验,表现高产稳产。1990~1991年山东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555.09公斤,比对照种掖单2号增产8.5%,居12个参试种首位。两年27处试  相似文献   

13.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引进段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中优448于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67.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1.57%。2001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晚籼优质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01.38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0.57%。二、主要农艺性状中优448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6.4天,比对照汕窄8号迟熟9.7天),株高86厘米,穗长23厘米,亩有效穗15万,成穗率65%,穗平着粒1…  相似文献   

14.
一、品种来源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由熊芝1号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周80—01”,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命名为豫芝三号。二、产量表现1984—1986年参加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8.25、66.53和67.67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芝一号增产16.3%、9.1%和18.00%,其中1984、1986两年与对照豫芝一号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1986、1987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试验,两年12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58.2和59.2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芝7号增产18.1%和14.86%。居所有参试品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8,(10)
温麦10号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由兴麦1号/偃大72—629//兴麦1号选育而成。经省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表现突出。三年平均亩产240.86公斤,比对照浙麦2号增产11.2%;比同时参加省区试的杨麦158增产8.5%。在两年省区试中不仅产量均占首位,而且产量变异系数均最小,是个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据1994~1996年三门、瓯海、永嘉、新昌等县(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平均亩产231.3~  相似文献   

16.
一、南粳52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9。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1%。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  相似文献   

17.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泉珍10号是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早籼品种.该品种在2001年福建省首届优质稻评选(招标)会中入标.米质12项指标中5项达优质米一级标准,4项达优质米二级标准.参加2002年福建省早籼稻优质组区试,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7.85%,2003年提早进行全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于1980年经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早5×掖选1号)F_3×7832110—1。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株型叶姿特优。1988~1989年度在莱州市试验,平均亩产430公斤,比烟农15增产3l%,居10个品种之首;同年在烟台市品种联合试验中,9个县(市)试点平均亩产464公斤,比烟农15亩增60.75公斤,增产14.9%,居10个品种之冠。1988~1990年烟台市两年区试,仍居首位,平均亩产459.58公斤,比烟农15亩增46.5公斤,增产11.3%。  相似文献   

20.
T优5570系福建农林大学遗传育种研究所用T55A与明恢70配组而成的中、晚稻新组合。1999年引入我市试种,连续3年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连续3年在我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2.55公斤,位居区试品种第二名,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3%。2002年在我市水源乡大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