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湖泊河蟹捕捞规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又名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 ) ,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之一。随着河蟹人工育苗的成功与推广 ,加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河蟹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精养和湖泊粗养。然而湖泊养蟹过程中 ,成蟹回捕率低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放养扣蟹 ,一般回捕率不会超过 2 0 % ,而影响成蟹回捕率的因素较多 ,如蟹苗种质差、成活率低等。但据作者的调查 ,起捕时间规律和起捕方法的选择是提高成蟹回捕率的关键因素。对湖泊采用“迷魂阵”捕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蟹苗运输是人工养殖河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蟹苗个体小,抗逆性较差,运输过程中稍不小心,就会造成蟹苗大批死亡。因此,人工养殖河蟹,首先要重视蟹苗的运输,这里介绍的蟹苗干运法,经我们使用,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切实把好幼蟹苗种选购关人工养蟹苗种质量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苗种质量好,成蟹生长快,个体大,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效益相对就好。幼蟹苗种质量不好,就会导致成蟹个体小,疾病多,死亡率高,效益差。因此,对河蟹苗种要认真把关,做到“两选五看”。一要尽量选择长江水系河蟹养殖。不能随心所欲,什么苗种都买,要懂得和掌握一定的幼蟹苗种知识和选择识别能力,以判辨优劣,以保证有足够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二要选择规格大的蟹种,每公斤数量在100-150只以内为宜,价格适中。这些较大规格的幼蟹必须是性腺未成熟的个体,以…  相似文献   

4.
蟹苗成活率高低是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在自然状态下,河蟹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在蟹苗阶段死亡率太高。在人工养殖河蟹的情况下,采取蟹苗暂养的办法,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出蟹苗暂养的最佳模式,我们于1986年5月10日至6月3日进行了蟹苗土池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5.
湖区河蟹群体通常由三个年龄组组成。造成河蟹资源量年变化有三方面原因。影响其资源盛衰主要有十大因素。秋冬季河蟹捕获量中Ⅱ秋龄占多数达61.68%。蟹苗放流后的回捕指数400~800,回捕率2~4%。放流效果由湖区饵料基础、放流密度、栖息环境、水位变动、潮泊性状和人为伤害等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6.
河蟹回捕率为什么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蟹养殖回捕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40%左右,高的不超过6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认为造成河蟹回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苗种放养成活率低。购苗种时,苗种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蟹种鳃丝萎缩,放养时未经充分吸水,调温处理,入池后蟹种因突然吸水过多而“胀死”。有些苗种是在严寒的冬季投放,操作、放养过程中苗种直接被冻伤、冻死。有些养殖户缺乏鉴别能力,投放病蟹、肢体不全的蟹种、性早熟蟹种等劣质蟹种,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人工培育的幼蟹第二年养成率低,死亡率高和蟹苗人工放流回捕率低的原因归结为河解的性早熟,产根据不同生长环境将河蟹生活年限分为三种类型,据此作者提出三种适合不同气候条件的河解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泊外荡代良的生态环境,在网箱中将蟹苗养殖,幼蟹,再投放到大水体中饲养,可以大大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生长率及回捕率。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统称为河蟹)养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江河建闸,阻断了河蟹天然蟹苗(大眼幼体)洄游通道,河蟹年产量急剧下降,只有数千吨。之后通过长江口蟹苗汛期规律研究,在长江口捕捞蟹苗,运回内陆湖泊进行放流增殖,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回捕率在3%~5%,投入与产出比在1∶30左右。由此,中国的河蟹业进入以采运天然蟹苗进行人工放流为主的增殖期(1950-1985年)。这一时期的河蟹产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充分开发利用了长江口蟹苗资源,湖泊人工放流取得显著效益;蟹苗资源迅速下降,促使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为河蟹养殖业发展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士罡  刘强 《齐鲁渔业》2004,21(4):31-31
江苏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15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在实践中他根据本地特点总结出提高河蟹回捕率五个高招,使河蟹回捕率达到40%以上。去年投放2万只扣蟹,回捕了近8200只成蟹(约400千克),盈利11000元,是当地养河蟹回捕率和效益最高的养蟹大户。邱海波养殖河蟹的5个诀窍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蟹养殖在东北地区蓬勃发展,许多养殖户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河蟹养殖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中,养蟹户提出最多的共性问题是河蟹养殖成活率较低,即秋季回捕只数与春季投放只数的比率较低,一般为20%~30%.笔者根据生产和经验,总结出东北高寒地区河蟹养殖成活率低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因其生长速度快,养成个体大,抗病力强而成为河蟹种苗市场的抢手货,但养殖成活率低是其不足,既浪费了宝贵的蟹苗资源,又使蟹苗供需矛盾更趋突出。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养殖实践,成活率低的主要因素有:   1.没有把好天然蟹苗的质量关,天然蟹苗的销售受潮水的限制,每天从捕捞船到成交点只能有两次机会,相对放在船上的时间较长,加之捕捞技术、暂养水平参差不齐,捕出的天然蟹苗质量相差较大。   2.苗源来自中间商,暂养时间长,有的甚至是假苗,影响了养殖成活率。   3.未经淡化,直接下池养殖,天然蟹苗个体发育…  相似文献   

13.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二)河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天然蟹苗资源的枯竭和数量不稳定,目前河蟹的苗种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工育苗,苗种的生产单位以江苏为主体,2006年江苏人工蟹苗的产量占全国蟹苗产量的83%。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河蟹育苗场忽视亲本的选育复壮,导致种质退化,“原种不原,良种不良”。这些育苗场对亲本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基本上实行“拿来主义”,在河蟹交配时期,直接让从池塘、湖泊拿来的蟹进行交配,等待其产卵孵化,因而育苗成活率低,苗种质量差。对亲蟹的强化培育也不够重视。这样直接造成大眼幼体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扣蟹养殖回捕率低,成蟹养殖期间病害多等,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亲本的营养状况对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亲本进行合理的强化培育,可显著提高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幼蟹培育死亡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倪建忠(江苏省南通市水产研究所226005)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蟹苗的需求量激增,而天然资源极不稳定,人工繁殖的蟹苗各项成本高,近几年来蟹苗价格成倍增长。因此,在幼蟹饲养过程中分析幼蟹死亡的原因和提高成活率是河...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高效益,蟹苗的饲养成?舌率是关键的一环,实践证明:蟹苗直接投放成活率仅5-8%,而采取暂养的办法,其成活率可提高到25%以上。湖南省汉寿县水产研究所河蟹技术攻关小组于1988年利用网箱进行了蟹苗暂养试验,在水温23--25℃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蟹苗质量与河蟹Ⅰ期仔蟹成活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春节前后的早繁蟹苗到6月份的后期蟹苗,在大限幼体培育成Ⅱ期仔蟹的过程中,中华绒螫蟹(河蟹)Ⅰ期仔蟹大量上滩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正常的养蟹生产带来了影响,为此,笔者根据1994年至1999年的多年从事河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及仔蟹死亡原因课题研究的结果,对蟹苗质量鉴别、蟹苗质量与1期仔星成活率的关系及其蟹苗选购技巧及健康育苗技术作一介绍。从健康有苗及蟹苗质量鉴别方法上入手,以促进健康育苗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规范发展,为河蟹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指导。一、不同质量大眼动作的表观情况相差很大优质蟹…  相似文献   

17.
候传宝 《内陆水产》2002,27(2):21-21
近年来,随着大水面河蟹养殖的发展,围网养蟹以其节省饲料和养成规格大、品质好而得到迅猛发展,仅我县东平湖区就有几千亩围网养蟹面积。根据几年的养殖情况看,不少围网养殖存在河蟹回捕率差(有的回捕率仅2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低。现根据我地的情况,分析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供参考。1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1.1苗种质量差从目前看,大多养殖者不是自己培育蟹种进行养殖,而是到外地购买蟹种。由于缺乏蟹种鉴别知识,不少人所购买的蟹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辽蟹、或是瓯江蟹;有的还掺有性成…  相似文献   

18.
自1973年起,有关单位就在本市梁子湖等湖泊进行蟹苗的人工放流工作。一般认为,蟹苗在湖泊中成活率不高,通常回捕率只有2~5%,有的仅为1%左右。近三年,我们改投放蟹苗为投放一龄幼蟹,效果较为显著。现将本市主要湖泊1988年生产河蟹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地理条件:投放幼蟹的工作分别在移山湖、虾子径、涂正湖和红莲池进行。这些湖泊位于长  相似文献   

19.
1998~2002年在辽西地区进行河蟹生态养殖试验。5年共投放蟹苗19.46万只、625.15kg,收获成蟹4.21万只、2987kg,回捕率16.1%~33.8%、平均为21.6%,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3.47。  相似文献   

20.
筑坝围塘5.33hm^2进行河蟹养殖,投放规格6g/只的蟹苗2.7万只,养殖5个月,起捕成蟹1329kg,平均规格132g/只,回捕率36.8%,单产249kg/hm^2,总收入28.78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折合纯收入2.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