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玉米污水灌溉时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田间实验研究污水灌溉条件下夏玉米水分与氮素的利用效率。试验设置了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下的9个对比处理,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水质、施肥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很小;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污水灌溉夏玉米的耗水规律与清水灌溉的耗水规律十分接近,且累积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质和施肥无关,仅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清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高于污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氮的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和施肥无关,仅与灌溉水质有关,且污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高于清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王风  张克强  黄治平  杨鹏 《土壤》2010,42(6):993-997
应用养殖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解决农业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特别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应用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分别应用原水、厌氧水和氧化塘水与清水进行1∶5稀释)和厌氧水不同量(830m3/hm2,简称"厌高";500m3/hm2,简称"厌中";160m3/hm2,简称"厌低")灌溉冬小麦,应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结合降水量、灌溉量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返青拔节水后,厌氧水不同量灌溉处理170cm土体贮水量和冬小麦耗水量分别呈现厌中厌高厌低和厌高厌中厌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土壤贮水量差别较小,基本稳定在650~700mm之间。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和不同处理阶段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厌中厌低厌高和厌清1∶5塘清1∶5原清1∶5清水的趋势。耗水量分别与灌溉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达到5%显著相关水平。本文建议高效的养殖废水利用效率模式为厌氧水中量灌溉和厌清1∶5、塘清1∶5稀释灌溉。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潮土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主要指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相比,长期缺磷、缺氮、缺钾导致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长期缺磷、缺氮、缺钾处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NPK处理的10.78%、21.14%和83.43%。对不同施肥处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高于光合速率,说明不同施肥处理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其次是光合速率。长期不施肥或缺磷、缺氮、缺钾导致作物低产或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光合面积低和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养分的运移及其利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的微区试验,比较了水肥异区交替灌溉与传统均匀灌溉条件下,水分与养分在200cm剖面上的动态迁移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灌水模式下的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低灌水量(450m3/hm2)水平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区和灌水区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差异,NO3-N含量也有差异;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均高于均匀灌溉。在高灌水量(900m3/hm2)水平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水与常规均匀灌水差异不显著,但养分离子发生了强烈的淋洗。收获后,交替灌溉的NO3-N残留量比传统灌溉要高,而水分残留量则相反。研究结果发现,交替灌溉在450m3/hm2时的产量与均匀灌溉在900m3/hm2时的产量相差并不大,即交替灌溉可节水一半。秸秆覆盖能影响060cm土壤水分运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促进农业用水增效为目的,开展了作物水肥生理调控技术研究,选用主要农作物冬小麦,进行不同水肥耦合的灌溉试验,对冬小麦生理指标(株高、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索了冬小麦对水肥(氮)需求影响的规律。通过对冬小麦生理生育指标的统计分析及比较可知各个处理之间各生物指标的生长趋势相同,而200kg/hm2氮处理的各生物指标普遍优于100kg/hm2氮处理的各生物指标,这表明在低肥力条件下适当的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产量,不过各个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水分处理上灌浆水和返青水很关键,只是在灌灌浆水时已进入雨季,可以减少灌溉水量而充分利用雨水。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在生产上考虑选择100kg/hm2氮肥量,并不显著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及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6.
依托24 a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重点对2007年不同轮作方式和施肥条件下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及籽粒产量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玉米连作(CT)处理的叶面积、生物量以及籽粒产量均高于玉米轮作处理;在轮作(RT)条件下,叶面积、生物量以及籽粒产量均为:RT-NPM>RT-NPK>RT-NP;不同处理间总生物量及籽粒产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0-3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先降低后升高,灌浆期降至最低,春玉米耗水量顺序为:CT-NPM>RT-NPM>RT-NPK>RT-NP;在相同施肥条件下,轮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连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轮作不同施肥处理,RT-NP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RT-NP和RT-NPK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分处理下液膜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针对塑料地膜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运用对照处理方法,探讨了液体地膜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覆盖使夏玉米株高和茎粗均比对照偏大,其中,低水分处理下差异最为显著。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低水分处理时液膜覆盖在生育前期较对照偏大,生育后期偏小;而中、高水分下液膜覆盖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比对照偏大。液膜覆盖使夏玉米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增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低水分处理下液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到56.97%,产投比为1.695,高水分下液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差,增产率仅为15.57%,液膜覆盖产投比小于对照。研究认为,夏玉米液膜覆盖能有效抵抗干旱逆境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膜下滴灌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的滴灌灌溉定额。试验以传统漫灌CK(358 mm)为对照,设置不同滴灌灌溉定额DP_1(180 mm)、DP_2(200 mm)、DP_3(220 mm)、DP_4(240 mm)和DP_5(260 mm)共5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全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叶片SPAD值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滴灌处理玉米生产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漫灌处理。随滴灌灌溉定额的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和SPAD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整体表现为处理DP_5DP_4DP_3DP_2DP_1,但各指标DP_4和DP_5间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当灌溉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灌溉水量对玉米生长指标影响大幅减弱。膜下滴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处理DP_4增加最显著,产量分别较处理CK,DP_1,DP_2,DP_3和DP_5高56.06%,40.37%,33.67%,6.50%和5.48%,水分利用效率高149.05%,26.56%,25.22%,5.82%和12.44%。综合分析该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以240 mm为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滴灌施肥水平对北疆棉花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探讨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0.6、F0.8、F1.0、F1.2和F1.4)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水肥互作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2 a的大田试验表明:2 a的W1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均低于60 cm且叶面积指数小于3.2,除2013年W2F0.6处理外,W2和W3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介于60~71 cm且叶面积指数介于3.4~4.2,其中W3F1.0,W3F1.2和W3F1.4处理2 a有效铃数均在6.8个/株以上且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棉花有效铃数比百铃质量对水肥更加敏感。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为W2F1.0,2 a分别为1.65和1.52 kg/m3,比产量最高的W3F1.0处理高12%和6%,但其产量比W3F1.0下降约5%。在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在10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灌水量在8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籽棉产量约5%的籽棉产量和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灌水量80%ETC、N-P2O5-K2O 250-100-50 kg/hm2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该研究可为北疆棉花实施有效的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明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型基质栽培番茄最佳灌水量和施肥量,为番茄有机型基质栽培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将腐熟玉米秸秆、腐熟牛粪与河沙、蛭石、珍珠岩、凹凸棒等物料按一定比例复配成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肥条件下番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不同灌溉量和施肥量对有机型基质栽培的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溉量下,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施肥量下,番茄产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把最大灌溉量和中等施肥量耦合使用时,番茄产量最高,为3.73 kg/株,较其他处理增产10.9%~83.0%;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8.45 kg/m3,较其他处理提高10.8%~50.1%;生产收益最好,为10.43元/株,较其他处理增收10.9%~87.2%;纯收益最多,为6.00元/株,较其他处理增加17.7%~363.2%。以玉米秸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有机型基质栽培番茄,当番茄全生育期灌溉量为162.00 L/株、施肥量为41.53g/株时,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