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郭瑞林提出的同异分析法 ,对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部分大豆品种及 2个新品系在水、旱地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有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 ,豫豆 2 3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1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1 8号、豫豆 2 5号、洛 961为较好的品种 ,豫豆 1 6号、豫豆 1 9号、972 5为一般品种 (系 ) ,972 2为较差品系 ;在灌溉条件下 ,豫豆 1 8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5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2 1号、豫豆 2 3号、洛 961为较好品种 ,豫豆 1 9号、豫豆 1 6号为一般品种 ,972 5、972 2为较差品系。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尉氏县生态条件和生产加工需要的高蛋白、高油、丰产的大豆新品种,为尉氏县优质专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更换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品种豫豆25,豫豆29,陕豆125,陕豆152,周豆12,豫豆  相似文献   

3.
豫豆1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豆16号原名郑双交8607,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1986年以豫豆10号作母本,豫豆8号作父本采用双列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豫豆16号的特征特性 植物学特征:豫豆16号属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85cm上下,分枝2~3  相似文献   

4.
豫豆19号是通过有性杂交选育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6.15%,产量比豫豆二号增加12.8%,比豫豆八号增加3.43%;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比豫豆二号增加16.4%,比豫豆八号增加9.1%,籽粒外观优良,是一个丰产、优质、多抗、早熟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旱性不同的豫豆24和周豆14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WSS)、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叶片的相对电导率、WSS和游离Pro以及MDA含量的变化与大豆抗旱性密切相关。豫豆24的相对电导率小于周豆14,WSS和游离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是豫豆24大于周豆14,说明豫豆24抗旱性强于周豆14。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本市大豆产业化对优质专用大豆品种的需求,2004年本站从省内外引进一批高蛋白、高油夏大豆新品种进行试验,以筛选出适应生产加工需要的产量高、品质优的专用大豆品种。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豫豆25、豫豆29、陕豆125、陕豆152、豫豆22(CK)、周豆12、郑豆96-16、鑫农68  相似文献   

8.
介绍豫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轮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豫豆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品种豫豆24号(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NCC-Spd)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PISCC-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的NCC-Spd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豫豆6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豫豆6号大豆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豆24号大豆幼苗的抗性;PISCC-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Spd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大豆幼苗的抗性.表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和PISCC-Spd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要选用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品种,如皖豆16、皖豆15、皖豆19、皖豆24、国审含豆1号、豫豆22、豫豆25、徐豆9号、中黄13等,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90%以上.精选处理后播种.  相似文献   

11.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豫豆13号的选育崔润芝,田保明,李延军(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豆13号(原名郑506)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1993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一、品系来源豫豆13号...  相似文献   

13.
<正> 豫豆8号(原名郑长叶豆)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尖叶型大豆新品种。1988年通过省品种审定,199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命名为“国审豫豆8号”(简称GS豫豆8号)。同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GS豫豆8号先后经过河南省区试、国家级区试及生产试验152次,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早熟、品质优等特点。一般亩产162.4公斤,比对照种跃进5号增产21.2%;比豫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杨树林地空间资源,进行了宁丰一号、豫豆11、开豆4号、早熟1号大豆耐荫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耐荫性强的品种为豫豆11,较耐荫的品种是早熟一号,均适宜林地种植;开豆4号、宁丰一号耐荫性差,不宜在林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国审豫豆8号     
<正> GS豫豆8号系我所1980—1988年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原名郑长叶豆,198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12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豆8号。同年被列入农业部“八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GS豫豆8号经1983—1990年152次省级和国家级区试、生产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平均亩产162.4公斤,比对照种跃进5号增产21.2%,比豫豆2号增产13%,多居各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 豫豆23号原代号郑交8739-47,是河南农科院经作所于1987年以鹿851作母本,郑86506(豫豆1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豆23号.  相似文献   

17.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豫豆23号的选育段贵娥李卫东许景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豆2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适合与玉米间作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在省和国家区试中,该品种比对照种GS豫豆8号分别增...  相似文献   

18.
豫豆 2 5号 (原名郑 1 0 0 )是河南省农科院以豫豆 1 3号 (蛋白质含量 45 .1 % )为母本 ,郑 85 5 5 8- 0 - 3(蛋白质含量 5 2 .0 %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蛋白优质夏大豆新品种。系谱号郑 871 0 0 - 0 - 4- 0 - 5 - 0 ,1 998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豆 2 5号 ,为“优质高蛋白大豆豫豆 2 5号和郑 92 1 1 6生产技术”项目的核心品种。该品种遗传基础丰富 ,适应性广。其 3年省区试 5 3点平均产量 2 4 0 1 .5kg/hm2 ,比高产对照豫豆 8号增产 7.2 % ,蛋白质含量 46.3% ,是一个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选择按照高产优质的要求,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中晚熟品种,要求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45%,生育期100~105天.供选品种:郑59、豫豆22号、豫豆29号等.  相似文献   

20.
国审豫豆2号     
<正> 豫豆2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由于其含有农家品种血缘,所以豫豆2号具有较强的稳产性和适应性。1981—1986年通过省、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是河南省大豆育种工作开展以来育成的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198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豆2号,1989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国审豫豆2号。该品种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最高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