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信息素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上述的种内和种间信息素都是昆虫化学通讯系统的媒介物,都存在着应用的潜力。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性信息素和集结信息素,特别是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一方面可作为虫情侦查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可用作诱捕法和交配干扰法直接消灭害虫。 1.虫情侦查 用昆虫信息素作为虫情侦查和测报的工具已获普遍承认。国外已有商品60多种出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合成的有30—40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10余种(水稻二化螟、显纹稻纵卷叶螟、棉红铃虫、棉铃虫、亚洲玉米螟、桃小食心虫、梨  相似文献   

2.
室内试验及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黑胸茧蜂除寄生棉红铃虫及梨小食心虫外.豆荚螟是又一新发现的重要寄主。黑胸茧蜂对棉红铃虫寄生率高,豆荚螟,梨小食心虫次之.在湖北。黑胸茧蜂越冬代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寄生二代梨小食心虫,6月中、下旬越冬代大量羽化集中寄生春大豆上第二代豆荚螟,7月上、中旬转移至棉田寄生第一代棉红铃虫。8月上、中旬又向棉田四周的夏大豆田转移寄生第三代豆荚螟,9月上、中旬迂回棉田寄生第三代棉红铃虫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检疫:加强检疫工作,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花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二、虫情监测: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幼虫不要随意乱丢弃,应就地销毁,以防蔓延。  相似文献   

4.
信优灵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区对比法,对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效果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好,干扰率为99% ~100%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天敌增加1.30~9.23倍,控制棉红铃虫虫害花效果为76% ~100% ,对棉红铃虫青铃危害控制效果为58.52% ~84.25% ,单铃虫道(瘤)控制效果为68.54% ~87.50% 。  相似文献   

5.
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湘市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临湘市早稻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数量全年均较少,天敌在水稻生育前期对稻飞虱控制作用明显.针对临湘市双季稻种植特点和稻飞虱发生规律,提出了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对...  相似文献   

6.
用大区对比法,对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效果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好,干扰率99 ̄100%同时对棉花害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天敌增加1.30 ̄9.23倍,控制棉红铃虫虫害花效果为76 ̄100%,对棉花铃虫青危害控制效果为58.52 ̄84.25%,单铃虫道控制效果为68.54 ̄76.59%  相似文献   

7.
生育意愿是预测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为了预测政策实施效果,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地的无锡、扬州、淮安的适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经济和社会等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二孩生育意愿因素的显著性情况,比较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三地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集中在26~35岁,且二孩生育意愿受现实因素和主观观念的影响。政府应尽可能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适龄妇女提供各种计生卫生服务,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温度、光照对80优121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联松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10-11,14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播始历期缩短4~6d;构成80优121产量因素的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704,结实率不仅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而且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771,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总积温、光照相关不显著。合肥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对豇豆危害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美洲斑潜蝇LiromyzasativaeBlanchard危害豇豆造成的产量损失及虫情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虫情指数越高,产量损失越多,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虫情指数达8-12时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对二点委夜蛾的最佳监测方法,2012—2013年在江苏省丰县进行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田间诱捕试验,对性诱捕器及佳多虫情测报灯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佳多虫情测报灯诱蛾量大,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且操作简单,可用于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性诱捕器诱蛾量小,可作为虫情测报灯的补充,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棉红铃虫别名红虫子、棉花虫,其危害特点是专袭棉花的“生殖系统”(蕾、花、铃)、专蛀棉桃。本文通过介绍棉红铃虫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规律、特点和防治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山西省二代草地螟发生与消长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二代草地螟在山西北部大发生。就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以及虫源基数、种群数量、生态环境等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子进行了概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虫情监测、农业治理、药剂防治及生态控制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籼型优质不育系“金23A”主要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不育系金23A的生育特性、育性、开花习性等的研究表明:金23A属早籼早熟类型不育系,播抽天数60-66天;品质的主要指标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业科学》2005,(4):60-60
目前,江苏省水稻移栽已结束,部分地区因秧田期条纹叶枯病危害的影响导致移栽期延后,灰飞虱虫卵随着移栽带人大田孵化成二代若虫。当前应加强水稻大田灰飞虱的防治,以免造成灰飞虱二代若虫传毒危害,加大三代灰飞虱发生基数。防治应做好虫情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和病情发生动态;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匀增栽插密度,保证大田基本苗数;加强肥水管理,返青期增施磷钾肥,适当搁田后增施氮肥,以肥促长,提高植株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6.
鹿邑县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数学、天气学和生物学方法,根据西华县32年来有关虫情与气象资料,建立棉铃虫季月发生发展趋势气象预测模型,研究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凡6~8月3个月累计降雨量达500mm以上的年份,棉铃虫发生都轻;3个月累计降雨量在400 mm以下的年份发生严重。经相关分析,不同时段的雨量大小与该虫发生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时段雨量与相应代次棉铃虫发生程度负相关极为密切,均达显著水平,尤其是6~8月雨量与年发生程度、四代发生程度,7月份雨量与三、四代及年度发生程度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标准。[结论]棉田棉铃虫发生季节的降雨量是制约该虫发生程度的关健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二点委夜蛾使用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测报灯的诱虫量明显大于性诱捕器的诱虫量,使用虫情测报灯进行二点委夜蛾监测方便简单,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可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及防治。性诱捕器诱捕虫量偏少,可在预测预报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韦艳玲  林飞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47-10049
针对虫情预测的模糊性、相关性、非线性、实时性等特点,以及神经网络在小样本预测时泛化能力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神经网络农作物虫情预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快速、准确预测虫情,特别在样本少及样本相关性较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任志 《北京农业》2012,(28):41-42
正棉花红铃虫俗称花虫、红虫、花蛆,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引起蕾铃脱落,导致僵瓣、黄花,使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越冬阶段是棉红铃虫生活史中最薄弱环节,搞好越冬防治是控制棉红铃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豫中补灌区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豫中补灌区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用许昌等7个代表性县(市)1986-1987和1989-2003年的小麦产量与小麦生育期间的10月到次年5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市)3月份的平均气温与小麦产量的正相关均达10%以上显著水平,10月份的日照时数(除西平外)与小麦产量的负相关也均达10%以上显著水平,但其余因子和时段与小麦产量的相关绝大多数未达显著水平;逐步回归表明,影响豫中补灌区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段因县(市)而异,规律性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