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冷棚建造与管理、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草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9个方面综述了石榴冷棚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石榴冷棚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冬枣’的果实品质特性,以5~7年生‘冬枣’为试材,比较其温棚、棉被冷棚、双膜冷棚和普通冷棚4种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下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冬枣’果实含水量,降低果皮及果肉硬度,改善口感;与露地栽培‘冬枣’相比,设施栽培‘冬枣’大小均匀,整齐度高;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对总酚含量的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综合来看,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品质,其中温棚栽培的‘冬枣’果实品质较佳,且成熟最早、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山东平原地区石榴安全越冬方式,以冷棚设施栽培为对象,从冷棚建造与管理、园地选择与规划、石榴栽植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山东地区平原地石榴冷棚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在石榴栽培生产中,经常会发生裂果现象,给石榴果实的美观和经济价值造成一定的损失。其预防途径有:合理浇水,控温保温由于水的热容量高,对调节果实温度、防止日灼、骤冷等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果实生长发育季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石榴种质果实日灼发生情况及其抗日灼能力,进而筛选出反映果实抗日灼能力的生理指标。【方法】调查了120份石榴资源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并对其进行抗日灼能力评价。对15份具不同抗日灼能力的资源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并测定果皮日灼面的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最后对日灼指数、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石榴种质果实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具明显多样性。15份不同资源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总抗氧化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日灼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最强(p 0.01)。【结论】不同石榴种质果皮的抗日灼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总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抗日灼能力,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状元红葡萄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1991年以巨峰为母本,以瑰香怡(沈阳玫瑰×巨峰)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葡萄品种。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果皮黄绿色,韧性较好,果粒较整齐,果肉较脆,品质中上,较丰产。目前,国内对状元红葡萄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露地栽培上,对其在冷棚栽培与温室栽培表现方面研究较少。为筛选出状元红葡萄品种的最佳栽培模式,我们设计实施了状元红葡萄在温室与冷棚栽培模式下的果实性状、物候期与经济效益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景刚  邹存兵 《北方园艺》2010,(11):191-192
对辽宁东部山区香菇栽培采取露地栽培、冷棚地栽、冷棚袋栽3种栽培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冷棚地栽和冷棚袋栽棚内温、湿、光、气等环境因子便于人工调节,其平均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近20%,是当前辽东山区香菇生产的主要模式;在单位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香菇冷棚袋栽产值与利润最高,其次是冷棚地栽,并且这二种栽培模式投入与产出比没有明显差异,生产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8.
果实日灼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每年均给果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和强光(尤其是远紫外线UV-B)引起的果实日灼现象将会更加严重。据报道,所有果树栽培区都有果实日灼发生,尤其在气温偏高、雨水较少的地区果实日灼更为严重。日灼给果品优质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因此,研究果实日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果实日灼症状、发生原因与规律以及果实抗日灼的生理生化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石榴生长过程中易出现的虫害、日灼、锈斑、裂果等问题,提高石榴生产效益,以临潼石榴为试验对象,比较了膜袋、纸袋对石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膜袋的石榴单果重明显高于套纸袋石榴及对照组(未套袋)果实,裂果率明显低于套纸袋石榴及对照组果实,但果实糖度、酸度明显低于套纸袋及对照组果实;套纸袋果实单果重低于套膜袋果实,但高于对照组果实,糖度接近对照组,但明显高于套膜袋果实,酸度与套膜袋果实基本相同,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套纸袋石榴果实甜中带酸,色泽鲜艳,大小基本均一,石榴套纸袋技术可增加石榴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落叶果树》2021,53(5)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进行了蓝莓品种莱格西和都克的冷棚栽培试验,明确两个品种的栽培表现和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相比露地栽培,冷棚栽培提早了两个蓝莓品种的成熟期20 d左右,平均666.7 m~2产量超过750 kg,比露地栽培(650~700 kg)提高10%左右,同时单果重增加5%~10%,效益超过2万元。介绍了其冷棚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气侯灾害造成甜樱桃生产中的低温霜冻、遇雨裂果、高温日灼、大风碰伤等现象发生,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笔者对甜樱桃晓文一号开展简易大棚栽培试验,经5年实践表明,简易大棚栽培可有效抵御自然灾害风险,且一次建造使用寿命10年以上,投资少,维护简单,产量和果实品质明显优于露地栽培甜樱桃。简易大棚与露地栽培的晓文一号相比,平均单果重分别是12.6g、10.5g;果实直径22.3mm、19.5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2%、18.1%;商品果1320kg、858kg。每666.7m^2简易大棚栽培净收益69102元,是露地栽培的近10倍,种植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蓝莓裂果、果实品质及相关抗氧化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蓝莓果实成熟后期裂果率仅为2.92%,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87.1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7%,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11.13%;果实葡萄糖、果糖、总花青苷、总酚含量,以及DPPH和FRAP值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果皮色泽b*绝对值显著大于露地栽培;单果重、果实硬度、苹果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等指标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而PPO活性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综上,在蓝莓果实成熟期多雨的南方地区,避雨栽培能明显减少裂果,提高果实品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冷棚覆膜时间和方式对蓝莓物候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南高灌、北高灌、兔眼蓝莓的15个品种进行冷棚栽培试验,研究覆膜时间和方式对蓝莓物候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两个覆膜处理:处理1,11月26日前后最低温度低于8℃时覆膜,早上8时左右卷起侧膜通风,温度低于5℃时下午16时左右放下侧膜;处理2,0~7. 2℃有效低温冷量至250小时后于1月15日覆膜,两侧膜卷起通风,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宁波地区,两种处理不同蓝莓品种的成熟期比对照提早15~30天。兔眼品种灿烂、杰兔、芭尔德温和中晚熟南高灌品种温莎、南大、南金、久比力、甜心等适宜处理1,早熟南高灌品种奥尼尔、夏普蓝、薄雾、绿宝石、珠宝宜处理2。北陆、布里吉他不适合冷棚栽培。冷棚栽培的奥尼尔和夏普蓝两品种比对照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含酸量显著底,固酸比高,风味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对突尼斯软籽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永胜县四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观品质进行观察,对其内在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高度不同,套袋石榴的果实品质具有一定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石榴果实的外在品质越来越好,内在生理指标以1450m海拔区域内表现最佳;对于永胜县石榴栽培生产来讲,结合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以1450m海拔区域栽培的石榴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杨凌,以关中地区主栽鲜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果实外观品质、理化性状及感官特性的差异;同时,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关中地区,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八号”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模式;从果实结构角度进行分析,“户太八号”的果实耐拉力大小与果柄粗细、果蒂大小以及果刷面积呈正相关;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温室栽培模式下的“户太八号”耐贮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5个保护地栽培草莓新品种在沈阳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保护地栽培草莓发展较快,由于其具有果实成熟期早、应市期长、收益高等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取代露地栽培,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草莓栽培的主要模式。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保护地栽培草莓产区发展历史较短,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相对较少,且良莠不齐,一些果农选择保护地栽培草莓品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地栽培草莓的单位面积产量、市场竞争力和收益。为此,沈阳农业大学1997年以来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入草莓新品种20余个,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分别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和冷棚栽培方式,在沈阳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步选出适宜沈阳及与其气候相近地区试栽的2个适合日光温室栽培品种和3个适合冷棚栽培品种,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陈仓区渭北源区进行了葡萄避雨棚栽培示范,示范品种为红芭拉多和阳光玫瑰,并调查了避雨棚栽培对2个葡萄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避雨栽培叶部和果实发病率均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的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颜色、粒重与露地栽培并无差异;露地栽培的葡萄叶片脱落率(11月上旬)明显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棚栽培在夏秋季多雨的种植区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菜用甜瓜栽培形式有暖棚越冬栽培、冷棚早熟栽培、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等,早春保护地栽培经济效益较好,栽培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根据栽培模式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供选择品种有:八棱脆、红瓤酥、过路白、白皮棱子酥瓜、一串铃梢瓜等。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葡萄避雨栽培土肥管理科学合理,保障葡萄品质稳定提升,本试验以巨峰葡萄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探讨避雨栽培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及速效氮、速效钾以及全钙含量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速效磷含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避雨栽培葡萄果实糖酸比、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以盆栽兔眼蓝莓品种‘灿烂’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其生长光环境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对照)相比,避雨栽培条件下可见光、UVA、UVB光照强度显著降低,且阴雨天气蓝光波段的光照强度较其他波段的可见光降低更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单果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单株商品果产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了12.9%。综上,避雨栽培改变了兔眼蓝莓生长光环境,导致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所下降,但减少了裂果和落果损失,从而显著提高了商品果产量,可在兔眼蓝莓果实成熟期多雨的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