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秦岭山地火地塘林区典型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利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表征乔木层15个优势种群、灌木层19个优势种群、草本层15个优势种群间的种对关联程度及显著性.[结果]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显著负关联和显著正关联;x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正关联种对数占绝对优势,分别达81.9%,77.2%和85.7%,负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为15.2%,13.5%和4.8%,无关联种对数较少,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1,2和5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3,2和1对;Jaccard指数结果与x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群落3个层次Jaccard指数较高的种对基本都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青榨槭和千金榆、青榨槭和刺叶栎、刺叶栎和少脉椴、山蚂蝗和刚毛忍冬、野草莓和牛尾蒿种对JI值>0.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其余种对JI值较小.[结论]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该群落总体结构为针阔混交林,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趋于形成一个整体较为稳定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基本趋于稳定,灌木层优势种群则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草本层优势种群结构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种间联结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森林群落稳定性与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应将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作为生态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濒危植物单性木兰主要分布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60块乔木样地,30个灌木样方,150个草本样方,对其乔、灌、草进行调查,并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21种主要种群、灌木层15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13种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的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单性木兰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关联度呈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呈负相关。(2)乔木层中翻白叶树和檵木、野山楂,檵木和栓叶安息香、野山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性。翻白叶树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以及檵木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和野山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粗糠柴和润楠种间存在极显著的负联结性,翻白叶树和小叶山柿,栓叶安息香和润楠,野山楂和小叶山柿,粗糠柴和虎皮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联结性。(3)灌木层种群中显著关联的只有翻白叶树和檵木。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49个,负关联为47个。(4)草本层友水龙骨和狭叶沿阶草、砂仁和蔓生莠竹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25个,负关联为43个。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东兴市竹山村滨海天然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重要值(IV)、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比率法,通过基于2×2列联表对χ~2进行检验以及引入种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率PC的方法,对乔木层的15个优势种群和灌木层的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和D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乔木层Jsw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上表现为负关联,灌木层则表现为正关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主要树种间负相关的种对多,灌木层则相反,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的物种对较多,联结强度也不高,本区木本植物种对间独立性较强,在种间关系上表现松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热带海岸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以期阐明群落演替与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为海岸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海南文昌热带海岸典型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群落,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使用χ~2检验2个种群关联与否,进一步用Ochiai指数来表征关联程度。【结果】乔木层的总体关联性表现出不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为54对,负关联种对数为49对,无关联种对数为17对,分别占总对数的45.0%,40.8%和14.2%;香蒲桃与群落中其他乔木树种无关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灌木层负关联种对数有33对,占总对数的43.6%,这些负关联的树种多以阳性植物组成为主;竹叶木姜子和九节易与其他物种形成正关联种对,亦是灌木层互利共生的主要树种;草本层的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关联(P0.05),正关联种对数较少(12%),负关联种对数比例较高(78%),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演替;海金沙和铺地黍这2物种在草本层中互利共生。【结论】热带海岸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海岸次生林演替进程,应以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对(山楝-黄槿、竹叶木姜子-九节、东风桔-露兜树)作为海防林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Pearson相关和Spearman轶相关检验对乔木层5个主要树种、灌木层25个优势树种、草本层16个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及相关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体种间关系分别表现为显著负关联、不显著正关联和显著负关联;x~2检验统计显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负关联种均占较大优势,分别占总种对数的40.00%、66.67%、61.67%,正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占总种对数的10.00%、33.33%、38.33%,无关联种对数较少;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乔木层有正关联种对4对、负关联种对6对、正负关联比为0.67,灌木层有正关联种对113对、负关联种对187对、正负关联比为0.60,草本层有正关联种对51对、负关联种对69对、正负关联比为0.74;Spearman轶相关检验显示乔木层有正关联种对3对、负关联种对7对、正负关联比为0.43,灌木层有正关联种对111对、负关联种对152对、无关联种对37对、正负关联比为0.73,草本层有正关联种对46对、负关联种对65对、无关联种对9对、正负关联比为0.71。  相似文献   

6.
基于方差比率(VR)和2×2联列表,通过x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的方法,对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乔木层9个树种、灌木层12个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层极显著和显著关联的种对数较少,乔木层正负联结比为1.571,灌木层为1.286,各层物种间的联结较为松散;乔灌层从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看,大部分物种的联结关系很弱;很多物种间竞争有限的环境资源而有着竞争与排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差分析(VR)、X2检验,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南宁市城区近自然林林下灌木层25种灌木种联结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优势种多物种种间联结呈正关联;成对物种种间正关联居多,负关联较少,不显著居多,显著居少,说明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种间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但联结性不显著,这是由于南宁市城区森林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各种对间随机结合,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年轻性,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稳定;②得出10个比较明显的生态组合,有三叉苦-九节、阴香-小叶女贞、水蒲桃-土密树等,这些生态结合种组的可以作为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样地进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以及赤松枯梢病病情调查,计算各植物物种重要值,应用方差比率法检验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判定病情-植物物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灌草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正关联(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 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和盐肤木,灌木层大花溲疏和葎叶蛇葡萄,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和紫穗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桔梗、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 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水榆花楸和盐肤木,灌木层大果榆、大花溲疏、葎叶蛇葡萄、小花扁担杆和郁李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和鸭跖草为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 0.05)。2种分析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较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更为灵敏。【结论】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形成了稳定的共存状态,其中13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呈正关联趋于共存,对赤松枯梢病流行具有促进作用; 9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呈负关联难以共存,对赤松枯梢病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减少植物群落中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共存植物物种,或增加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难以共存植物物种,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在对其常绿阔叶林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主要常绿阔叶林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多样性、方差/均值比率、种间关联性等方法进行分析,以阐明研究区主要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396、0.826、7.473,且都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种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6.6%、3.6%和15.7%;优势种群林木水平分布格局4个样地呈随机分布,2个样地呈集聚分布;20个优势种群总体正关联不显著,种群种间联结较为松散,总体趋于随机性;190个种对间呈正关联的占总对数的45.79%,其中极显著、显著正关联种对分别为3对和5对,正负关联比为0.88。综合分析表明,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依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的调查结果,研究了油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了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64个样地中发现了177种植物,其中乔木28种,灌木51种,草本98种,隶属于49科110属。(2)乔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更为明显。依各层次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油松,草本层优势种为披针苔草,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3)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最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乔木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和盖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中调查了1hm^2群落空间垂直结构上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以及2个100m长样带上的林窗斑块和油松斑块(冠幅相互连接的油松个体被合并为同一斑块)内部的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群落的垂直空间结构上,乔木层(油松)盖度与灌木层盖度、林下总盖度(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以及林下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成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盖度与草本层成显著负相关。林下物种丰富度与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但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内部,物种丰富度与盖度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水平空间结构上,随油松斑块增大,斑块内灌木层盖度下降,草本层盖度上升;物种丰富度约在油松斑块直径为12~15m时达到最大。在林窗内部,物种丰富度和灌木层盖度在林窗边缘高于林窗中央,而草本层盖度在林窗边缘较高。考虑到不同斑块大小支持不同物种的生存,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应建立由不同大小的斑块(林窗和油松斑块)组成的镶嵌式群落.  相似文献   

13.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松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不同梯度水平下林下生物量所呈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草本层植被生物量为0.339 8~1.322 9 t·hm-2,灌木层生物量为0.018 1~0.289 2 t·hm-2;加权后的关联度与原始关联度排序大致相同,关联性最为密切的因子同为林分均高、林分胸径及林龄,但加权后各单因子关联度数值间差异性增加;以样地作为各单因子聚合的系统进行聚类,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可反映林下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波罗呈显著正关联外,其他种间联结性都较低。群落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林业实用技术》2021,(5):35-38
以中村林场大庙岭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运用Patric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目标树全林经营前后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抚育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都有增加,说明目标树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2)灌木层物种各指数在经营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均匀度指数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目标树全林经营对灌木层多样性影响较大;经营后灌木层均匀度增加,草本层物种均匀度降低。3)林下结构多样性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综合影响,不同层次的物种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贡献不同,松栎混交林下多样性主要由灌木层决定。  相似文献   

16.
以各个植被样地为对象,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对姑婆山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采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姑婆山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4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2)分层对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群落优势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灌木层中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最多,草本层次之,乔木层最少,这说明了姑婆山植被在主要层次上优势种的发展表现为相互竞争性呈由大变小趋势,顶极群落要么是单优群落,要么是互不相关的多优种共存群落。显然,姑婆山植被大多未达应有的顶极状态。该研究对森林资源经营、公园的建设及资源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藏色季拉山高寒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样方调查,分析了杜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灌木层有14种木本植物,植物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地被层共有40种草本植物,总体上阳坡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阴坡。各样地中,杜鹃群落分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或灌木层〉草本层两种情况。各样地间灌木层的多样性各项指标差异较小,草本层的多样性差异较大。总体上,灌木层与草本层之间的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N1指数无差异,Simpson多样性指数、N2指数差异显著,Pielou均匀度指数、Heip均匀度指数差异极显著。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条件对高寒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杜鹃群落的保护与管理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东北大兴安岭典型次生林内优势种群落叶松Larix gmelinii种内关系以及种内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揭示种群发展程度、发展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以期为今后在植被修复、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比率方法(RV)和基于2×2联列表关联性分析方法,通过χ2显著性检验并结合AC联结系数、OI指数、Jaccard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检验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优势种群落叶松种内关联性质和关联程度。【结果】1)落叶松种群内存在显著的正联结作用,不同龄级的落叶松个体间关联性随龄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成龄个体间基本上表现为无关联,幼龄个体间整体上呈显著的正联结。2)不同龄级个体间(第1、2龄级除外)龄级间差距越大,相关两龄级的个体间负关联作用越强。3)相邻两龄级个体间的关联性随着个体的发育而发生着动态变化,具体为发育早期表现出正关联,随着个体的发育正关联作用减弱,而后表现出负关联,发育到老龄阶段,相邻的个体间又表现出一定的正关联作用。4)在进行种内关联性分析时Spearman相关分析较其他分析灵敏更高,种内联结性与关联性分...  相似文献   

19.
对文成县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第2亚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显著大于第1亚层.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多样性各项指标总体无显著差别.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且差异极显著,群落均匀度差异显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各项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灌木层、乔木层的差异较小,草本层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海南乐东县药用植物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海南西南部乐东县50种国家重点药用植物为对象,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为参数,研究分析了频度≥0.054的50种重点药用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在50个物种组成的1 225个种对中,X2检验有436对表现为正关联,有789对表现为负关联,0对无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552 6。其中仅有35个种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1个种对表现显著负关联。在1 225个种对中,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联结性较弱。由于药用植物分布分散、人为干扰导致生境破碎化,共同出现于同一样地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了种间联结的松散性。通过种间联结性研究,可为将来保护这些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