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牛的慢性胃肠卡他有许多原因引起,在我们地区多数因肝片吸虫、牛新蛔虫等体内寄生虫诱发。这些寄生虫在牛的消化系统内寄生,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机械性刺激和毒素物质的长期慢性作用,致使胃肠粘膜表层发生轻度炎症,同时伴有胃肠的运动、分泌、吸收机能紊乱,呈现以消化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普遍性疾病。如果治疗方法不当或长期不治疗,病牛将继  相似文献   

2.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32-32
进入夏季后,天气开始变热,雨水也逐渐增多,各种幼嫩的青草开始旺长,数量增多。在牛的饲养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便去掉了其日粮中的干草,全部喂给鲜嫩多汁、甘甜可口的青草。牛非常喜欢采食,常常出现过饱现象,引起胃肠不适应或负担过重而发生水泻。有的病牛一日水泻多次,有的甚至边行走边水泻。病牛很快消瘦,如不及时治疗,会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牛胃肠炎是指真胃和肠粘膜深层的炎症。原发性急性胃肠炎 ,病牛多数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泻 ,排出水样粪汤 ,内混有粘液、血液、脓样物 ,并具有腥臭味。体温高达 40~ 41℃ ,角根、耳根等末梢部发凉 ,严重病牛眼球下陷呈现明显的脱水及酸中毒现象。最后站立困难 ,衰竭死亡。继发性胃肠炎 ,先呈现原发病症状 ,而后慢慢表现出胃肠炎症状。治则是清理胃肠、消除炎症、保护胃肠粘膜、制止胃肠内容物异常发酵 ,维护心脏机能 ,解毒 ,防止脱水。治疗胃肠炎时可用肠炎散 (郁金 40 g、诃子 30 g、白芍30 g、枝子 30g、木香 30 g、黄芩 30 g、黄…  相似文献   

4.
牛的胃肠积沙 ,中兽医又叫砂石积。是牛长时间采食混有泥沙等不洁净的饲草料 ,或患有异食癖的病牛长时间舔食墙土、泥沙等 ,从而导致胃肠积沙 ,消化机能受到扰乱 ,食欲减退 ,反刍减少或变弱。本病不仅会使牛生产性能下降 ,还易导致循环衰弱 ,甚至死亡。1 临床症状  轻者主要表现为前胃迟缓、慢性胃肠胃卡他的症状 ,并且逐渐消瘦 ,胃肠音减弱 ,粪稀干燥 ,粪便中偶尔混有细沙 ;重者食欲废绝 ,鼻镜稍干 ,被毛粗乱、焦黄 ,经常性下痢 ,贫血 ,日渐消瘦。有的还表现腹痛 (哞叫、回头顾腹等 ) ,磨牙 ,口角流涎 ,气喘等症状。粪色发暗 ,严重者粪便…  相似文献   

5.
牛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所引起牛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受伤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口腔、胃肠、粘膜坏死,内脏有转移坏死病灶。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潮湿、炎热的夏季多发,而秋冬季仅为散发。本病除感染牛外,也感染马、羊、猪等。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及带菌牛和带菌动物。不论病牛或健康动物的粪便,以及被粪便污染的牛舍、牧地、土壤、饲料、垫草等均含有此菌,而水塘、低洼地、污泥塘等也含有本菌,所以,也可成为传染源。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口腔)而感染。新生幼犊可经脐…  相似文献   

6.
奶牛腹泻主要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病牛主要表现为大便稀烂或水样拉稀,有的掺杂有粘液或肠粘膜。病牛食欲不振,体现消瘦,极易脱水,病程较长,死亡率不高。笔者经过本牛场两例特殊顽固性腹泻奶牛为期一个月的诊断治疗,使病牛得以康复,减少了奶牛面临淘汰的  相似文献   

7.
芥籽饼,群众称为麻渣,常作为牛的精料。但芥籽饼含有配糖体黑芥籽苷,在家畜胃肠中由于芥籽水解酶的作用而产生芥籽油(mustard oil,异硫氰酸脂),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而发生中毒。笔者用美蓝液静脉注射治疗11头中毒病牛,均  相似文献   

8.
牛胃肠积沙指的是一些存在异食癖的病牛长期舔食泥沙或牛长时间食用混合泥沙的饲料,进而形成胃肠积沙,严重影响牛的消化机能,给牛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牛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附红细胞体病指的是一种附红细胞体在牛、羊等家畜细胞表面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热,当牛出现胃肠积沙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症时,必须及时予以诊治,以维护牛的健康。笔者主要对牛胃肠积沙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 ,笔者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共收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例 73例 ,疗效较为理想 ,现介绍于后。1 临床症状牛尤其是犊牛表现为急性、热性、贫血性疾病 ,患牛体温升至 4 0 5~ 4 2℃ ,精神沉郁 ,前胃弛缓 ,食欲减少或废绝 ,病初可视粘膜苍白 ,有的病牛呼吸急促 ,病程长者畜体消瘦 ,可视粘膜、皮肤黄染 ,尿液酱油色。怀孕母牛患病后易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2 病理剖检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急性死亡的病例 ,一般尸体营养状况变化不明显 ,病程长的尸体表现为消瘦、皮肤弹性降低 ,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 ,角膜混浊、无…  相似文献   

10.
奶牛和猪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习惯上简称为牛病毒性腹泻(BVD)。以腹泻、消瘦和消化道(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粘膜的充出血、水肿和糜烂为主要特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而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的分泌物、排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到40℃左右,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鼻镜干燥,流脓涕,咳嗽,个别牛口流黏液,口腔内有小溃疡,肩前淋巴结略肿。病牛早期采食量下降,后腹涨,不食,反刍减弱,其先排干硬的球样粪便,后排粥样粪便,粪便中混有黏液及血液,其味恶臭。有的病牛鼻流血丝,尿液发红。有的患牛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迅速死亡,临死前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牛胃肠炎是牛养殖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牛患上此病会严重影响到自身胃肠机能,进而对健康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牛的胃、肠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胃肠炎常同时发生,体温升高、腹泻、脱水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1发病原因首先,能导致牛发生胃肠卡他的因素均能引发胃肠炎。但是胃肠卡他和胃肠炎有很大的区别,胃肠炎的病原体刺激性很强,促使病牛抵抗力显著降  相似文献   

13.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牛粘膜病,病原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其临床表现为病牛腹泻、体温升高,粘膜发生炎症,糜烂、坏死。牛、羊等反刍动物和猪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易感宿主。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以8月龄~2岁的幼牛多见。舍饲牛及放牧牛都可发病,肉牛比乳牛更为常见。该病可常年发生,常见于冬末和春季,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氏杆菌后,多表现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或腱鞘炎,有跛行症状,孕牛发生流产是本病的特征症状。牛布氏杆  相似文献   

15.
蓖麻油在有些成书上记载可用于治疗牛胃肠疾患清理胃肠,用量800~1000毫升。实践证明,用蓖麻油治疗牛胃肠病,清理胃肠导泻,预后不佳,会造成牛前胃弛缓,甚至有死亡的危险。我应用蓖麻油治疗四例病牛(三例瘤胃食滞,一例胃肠炎),用此药清理胃肠均引起病情恶化,因此,应特别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痢疾是牛冬春季易发的肠道疾病,牛患病后对草料的消化吸收受影响,如治疗不及时和治疗方法不当,则会危及病牛生命,影响牛的育肥和安全越冬。1发病原因 饮水不洁,牛采食了水淹并带有黏泥的饲草及霉变的草料,导致湿热相浸,淫邪、湿热伤及胃肠,滞气郁结时可致发病。2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鼻干无汗,口热舌红,头低拱背,四肢无力,行动缓慢,下痢且次频、量少,里急后重,小便短赤,饮水增多。后期病牛排腥臭、红白色的黏性物,排粪时常发出声响。重症病牛呼吸加快,如出现发热,则时常伴有肌肉颤抖,最后其四肢发冷,眼呈赤紫色,卧地不起。如治疗不及时和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病牛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我市胜芳镇某养牛专业户的牛群发生一种以腹泻便血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生突然,发病率高,迅速消瘦,治疗及时,很少死亡。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为牛弯杆菌性腹泻。1 发病情况 该户舍饲鲁西黄牛80头,黑白花小公牛3头,年龄8个月至1.5岁。3月中旬发病3头,肌注青链霉素、氨卞青霉素饮水效果均不佳,且五天内80%牛轻重不同发病,遂来我局就诊。2 症状 病初仅见粪表面有胶样半透明粘膜,有的带血呈紫红色。随后病牛磨牙,不食,腹胀、肌肉震颤、很快排出恶臭棕色稀便,严重的排血汤样水便。病牛腹痛、伏卧,不愿站立和走动,迅速消瘦。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的农民来信询问牛掉鼻涕,不愿上膘是何病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 一、鼻炎 这是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主因风邪病毒侵入或受寒感冒,气候变化无常或潮湿多风;厩舍通风不良或灌药时胃导管不洁,致使鼻粘膜机能降低,病菌得以繁殖而发病。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急性表现为鼻腔粘膜发红(充血)肿胀,病牛常  相似文献   

19.
1946年Olafson等首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称之为病毒性腹泻。1953年Ramsey等对以消化道粘膜病变为主的疾病称之为粘膜病。1961年Gillespie等证明了引起此二疾病的病毒为同一种病毒,从而把此二病名合并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us Diarrhea/Mucosal Disease以下简称BVD/MD)。引起本病的病毒BVD/MD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Togaviridae的Pestivirus,属于此群的病毒还有猪瘟、马动脉炎及羊的Border病等的病毒。牛对本病有易感性,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型经过。急性型病牛可虽现肠道疾病並出现死亡。慢性型病牛生长缓慢。孕牛可发生流产及畸形犊等。患牛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口腔、消化道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等。在食管粘膜上可见到特征性的大小不等的浅而不规则的糜烂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原寄生在牛体内的球虫主要是邱氏艾美耳球虫和斯氏艾美耳球虫。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牛的直肠、小肠、盲肠和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2症状球虫病的潜伏期约为2~3周,病牛一般呈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 d。发病初期病牛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其粪便稀薄并混有血液,个别犊牛发病1~2 d后死亡。发病约一周后犊牛症状加剧,其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消瘦,喜卧,体温增高到40~41℃,胃肠蠕动微弱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