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藏野生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10℃、15℃、20℃、25℃)和不同浓度(0、5%、10%、15%、20%、25%)PEG-6000溶液的互作胁迫模拟老芒麦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西藏野生老芒麦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老芒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条件下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达到了最佳响应;PEG浓度为5%时,老芒麦在15℃和20℃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处理;当PEG-6000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且温度越高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西藏野生老芒麦种子在温度为25℃和PEG溶液浓度为0~5%培养条件下发芽效果较好;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响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限对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年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种子萌发和主要贮藏物质的变化,探讨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贮藏2~4年时数值较高,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分别从第5年和第7年开始发芽率低于50%.随着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逐渐降低,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而斧形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4~5年,斧形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6~7年,均为中命种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年限为2~4年.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8)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交互因子作用对老芒麦种子形态及萌发活力的影响,以老芒麦DJ-01新品系为种质材料,设计了高、低密度与5个不同施氮量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施氮60 kg·hm~(-2)、90 kg·hm~(-2)、高密度施氮120 kg·hm~(-2)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均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4份老芒麦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人工加速老化后种子活力及其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其中供试材料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均随发芽率的下降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与未老化的种子相比,人工老化后种子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发芽率降低为55%及以下,育成品种川草1号、农牧由最初的2、3种谱带类型减少为仅表现1种谱带类型,而2份野生材料较对照分别丢失了2~3种谱带类型。老芒麦醇溶蛋白谱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当发芽率低于55%时,4份材料的等位基因数均与对照间呈显著差异。因此,建议60%~70%作为老芒麦繁殖更新的参考发芽率标准,最低临界值为55%。  相似文献   

5.
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的筛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2013,32(7):1-6
以4份不同发芽水平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9、41、43℃和45℃)和老化时间(1、2、3、4、5、6、7 d)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老芒麦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的测定程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升高,Lot1、Lot2和Lot3样品种子发芽率均下降,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只有Lot 3在45℃条件下老化后发芽率下降的比例最低;Lot 4样品种子老化后发芽率较低,且45℃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老化时间延长,Lot 1和Lot 2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不断降低,老化1、2 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发芽率间差异显著(p<0.05);Lot 3和Lot 4老芒麦种子老化至第4天后发芽率出现峰值。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互作效应与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程度有关,且对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老化2 d。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4)
以大葱种子为材料,通过定期测定人工老化(45℃、100%RH)和自然老化(室温贮藏)各项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研究大葱种子衰老过程中的活力变化规律及两种研究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人工老化处理的大葱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CAT活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OD活性随老化时间先下降后上升,种子活力在老化初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较慢,而SOD活性和自由基含量变化不明显。自然老化状态下大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CAT和POD活性均随自然贮藏时间下降显著,说明种子的活力丧失明显。在发芽率变化一致的情况下,自然老化大葱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CAT活性、POD活性下降明显快于人工老化的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老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不能完全替代自然老化。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子零上低温贮藏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之常  张景昱 《种子》1998,(4):64-67
以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HPGMR)多种子为材料,在>0℃低温条件下贮藏,对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与贮藏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该贮藏条件下的水稻种子的寿命一般为111个月;发芽率随贮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萌动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除1987年外,其它各年种子的同工酶谱带未见明显差别。干种子浸提液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贮藏时间增长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适贮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种子含水量11%、贮藏温度25℃的适贮条件,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比较供试材料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玉米种子在适贮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贮藏一年后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活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大,活力指数可作为反映种子劣变及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生理特性的决定因素,参试材料京科968种子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均变化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9.
对西宁地区室温下贮存的不同年限豆科牧草发芽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不同豆科牧草室温最大贮藏年限,为西宁地区室温豆科牧草贮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豆科牧草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豆科牧草种子大小、饱满度、完整性、色泽、贮存年限等对发芽率的影响较大,在西宁地区室温贮存条件下,豌豆种子寿命为15年左右,而大部分苜蓿种子寿命为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年限的2种三叶草属牧草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1)
以三叶草属不同贮藏年限的2种牧草(红三叶和野火球)种子为材料,采用标准试验发芽率方法,测定硬实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析其不同贮藏年限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打磨处理后,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平均提高了52.53%、野火球发芽率平均提高了26.53%;贮藏当年的红三叶种子硬实率显著高于野火球种子;贮藏2年后,红三叶种子大部分可以破除休眠,活力和生活力最高;贮藏3年的野火球种子活力最高,贮藏15年的种子仍具有较高的活力;同一贮藏条件下,红三叶较野火球更耐贮藏;生产应用中红三叶、野火球种子贮藏2—3年后再播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