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水象甲为我国重大植物检疫对象,在我国有10多个省市发生分布。隆昌县自2011年5月率先在四川发现后,到2012年已在9市(州)、19个县(市、区)发生,呈快速扩散蔓延之势,稻水象甲的传入危害,对我县粮食生产安全和水稻制种基地的健康发展构成长期威胁。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控稻水象甲,笔者对隆昌县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两年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原平市稻区自2003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为害以来,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检疫性害虫,黑龙江省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已有多年,为了进一步探明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两处调查地点,对其稻田、田埂、沟渠、邻近山坡或林带等生境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研究表明,稻田边林带、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主要生境,其次是沟渠,田埂及稻田间无分布;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0~5 cm土层中相对湿度在10%~30%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2014—2018年连续5年时间对普定县5个村作定点观察,研究其越冬成虫的始发期和高峰期及虫口密度。结果表明: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始见期在小秧寄栽后4-6 d(4月底到5月初),高峰期在小秧移栽9~12 d(5月上旬),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虫口密度在五年内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为掌握栽小秧时间和寻找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为害水稻,被国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二类昆虫.2010年5月,黔南州首次在长顺县发现稻水象甲危害.至2011年,全州(长顺、惠水、龙里三县)在秧田期有7个乡镇15个村发生稻水象甲,发生面积0.28万亩;大田期,全州(长顺县、惠水、龙里三县)有8个乡镇16个村发生,发生面积达0.34万亩.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稻水象甲灾变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1991年发生稻水象甲,至今已在12个市39个县(区、市)发生,发生面积约23.3万hm2,对我省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现将稻水象甲灾变因素作如下浅析:1灾变与虫源关系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稻水象甲在我省发生后,其扩展及为害很不平衡,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稻水象甲田间调查与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是我国对内、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水稻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自1991年传入辽宁省以来,目前已在全省13个市、56个县(市、区)、413个乡(镇、场),发生面积约35.5万hm2。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取食叶片,幼虫啃食根部,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分蘖,严重时造成漂苗。一般危害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稻田养殖和水稻产品出口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稻水象甲的田间检验和调查方法,旨在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指导农民适时防治,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防止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温的回升,四川省泸县和隆昌已于2012年3月29~30日发现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这是继2011年5月12日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四川省在田间发现稻水象甲成虫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 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稻水象甲属于国家植物检疫对象,原产美国东部平原和山林中,自1988年传入我国,吉林省于1993年在集安首先发现,近几年随着水稻种植范围的扩展和引种等自然、人为因素,其危害逐步向中西部水稻产区蔓延。2008年6月23日,在河源镇调查发现疑似国家级植物检  相似文献   

12.
湖南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湖南稻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活动规律及其寄主营养与产卵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该虫的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悦 《世界农业》1990,(11):36-37
稻永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最早发生于美国东部原野和山林之中,以野生的禾本科、莎草科等潮湿地带生长的植物为食料。19世纪初,随水稻大规模栽培,成为美国南方稻区水稻的重要害虫。1959年又出现在加利福尼亚水稻栽培中心。日本于1979年5月,在四国的爱知县首先发生。据日本追踪考察,入侵的稻水象甲可能与输入美国产的干稻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为解除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休眠状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间状况下,稻水象甲Lisorhoptrusoryzophilus在辽宁省一年发生一代为主,绝大多数新生成虫生殖滞育,进入越冬休眠状态的成虫在合适的条件下也不取食和发育〔1〕。这一现象制约了稻水象甲实验种群的连续研究。为解除越冬成虫的休眠状态,根据以...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稻水象甲大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稻水象甲于1991年传入辽宁省,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有害生物,近年在辽宁省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有12个市、46个县(市、区)、374个乡(镇、场)的约30万hm^2水田发生,并呈扩大蔓延趋势。着重论述了2000年稻水象甲大发生危害情况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统防统治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科技》2011,(8):60-60
稻水象甲是我国对内、对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其繁殖能力很强,且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安全极具威胁。近期四川省在内江市隆昌县等地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农业厅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发生市、县(区)地方政府和农业等部门针对突发疫情,迅速行动,积极应对,科学处置,全力防控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17.
多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和稻象甲等,属鞘翅目象虫科沼泽象亚科稻水象属。该虫主要危害水稻,是水稻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该虫因适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危害时间长、越冬场所多、扩散速度快等生物学特性,防控难度很大。为了有效控制该虫害,2014年,我们做了多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田间防效试验,为大田有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作物供试水稻品种为农林315。  相似文献   

18.
<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虫科,是全球水稻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被列为世界最具威胁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水稻上唯一的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稻水象甲迁移性不强,不善飞行[1],依赖气流、水流和人为因素扩散。1988年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该虫疫情,目前中国25个省有分布。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严重危害水稻的一种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人侵生物之一,也是我国对内、对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1988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目前已蔓延到全国15个省、市,发生面积达1500万亩,经济损失3亿元。四川省虽尚未发现稻水象甲,但笔者通过亲临稻水象甲发生区陕西汉中考察,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监测及防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 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该虫疫情,目前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3个县(市或地区)有分布;稻水象甲在国内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主要是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方式包括:稻苗、气象风力、迁飞、爬行/飞行移动、随风/水飘移。稻水象甲在我国遗传结构繁杂、异质性较高,种群遗传差异较大;稻水象甲以爬行、游泳和飞翔3种活动方式为主,其迁移扩散依赖气流和水流运行,不断变化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以及气流对稻水象甲迁飞活动的影响是交互的、叠加的;在我国稻水象甲适生性大体在N16.53~26.73°,E97.85~116.75°。【结论】 稻水象甲在世界上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稻水象甲种群定殖、扩张与不同生态环境具有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防治稻水象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对稻水象甲应急封锁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