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本豆蚜茧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虫是大豆作物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倍增,为害猖獗。为了寻找豆蚜防治的新途径,在自然天敌普查中,发现一个优势豆蚜天敌种群日本豆蚜茧蜂。日本豆蚜茧蜂分布很广,遍及大豆产区。79—83年连续5年放蜂试验,在豆田的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可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年份里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卷叶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2.
日本豆蚜茧蜂控制豆蚜的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iajaponica)是吉林省大豆蚜虫(Aphisglycines)的主要天敌。1979~1992年我们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日本豆蚜茧蜂对大豆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日本豆蚜茧蜂对豆蚜的自然寄生率较高,据19...  相似文献   

3.
高峻峰 《植物保护》1985,11(2):15-16
大豆蚜虫是我县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6万亩左右,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20万斤左右,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增加,为了寻找防治豆蚜新途径,在自然天敌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遍及大豆产区的优势豆蚜天敌种群一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b)79—83年连续5年放蜂效果调查中,豆田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和偏重的年份里能控制大豆卷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4.
麦田蚜茧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麦田蚜茧蜂共有5种,以燕麦蚜茧峰、烟蚜茧蜂为优势种;重寄生蜂有三种,以黄足分盾细蜂为优势种。蚜茧蜂4月中、下旬进入麦田,5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蚜茧蜂种群数量主要受寄主—蚜虫密度和4~5月的雨量,相对湿度的影响。麦田蚜茧蜂对麦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寄生率最高可达40%以上。解决好重寄生和跟随现象的问题,可提高好苗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1985~1986年,在杭州东郊系统调查了13块地5种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寄生性天敌和被寄生率。共发现原寄生蜂两种,即菜小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前者寄生于桃蚜和萝卜蚜,后者仅寄生于桃蚜,寄生率大多在0~3%,很少超过10%,在蚜虫数量上升阶段寄生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只有在蚜虫数量迅速下降阶段才明显上升,故蚜虫数量变化受寄生蜂影响不大。共发现重寄生蜂5种,重寄生率平均约为50%,高时接近100%。表明重寄生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6.
高峻峰  朱俊义 《昆虫天敌》1993,15(4):160-161
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时,有部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的幼虫,殭蚜和成虫未被杀死,这些农药对未杀死的各个虫态的日本柄瘤蚜茧蜂生长发育有何种影响,笔者于1992年6月20日对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各个虫态,以本地区农田常用3种农药杀虫剂常规剂量进行毒力试验,观察各个虫态的生存率,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豆蚜虫是本县大豆的重要害虫。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大豆蚜虫的天敌多少,直接影响着大豆蚜虫的发生程度。 通化县大豆蚜虫优势天敌种类主要有脉翅目: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ormosa Braue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鞘翅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nnaeu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g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膜翅目的日本豆蚜茧  相似文献   

8.
临清市燕麦蚜茧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清市麦田蚜虫调查中,发现有5种蚜茧蜂: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uenae Haliday),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阿维蚜茧蜂(A.ervi Haliday),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以及蚜外茧蜂属的一种Prabn sp.。其中燕麦蚜茧蜂占80%,是寄生麦蚜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临清市麦蚜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占麦田5种蚜茧蜂的4/5。笔者从1978~1989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予下.一、材料与方法秋季、早春在麦田、油莱田、冬藏大白菜、菠菜等作物上采集蚜虫和僵蚜,鉴定蚜茧蜂种类,了解越冬虫态,并放置室内外观察死亡率;3~6月份在麦田每10天采集一批僵蚜,观察羽化率、虫种、干瘪、重寄生;田间系统调查取一二三类麦田各100株3天一次;盆栽  相似文献   

10.
通化县地处长白山区,每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气约130天左右,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地面被大雪覆盖日约100天左右。为了摸清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在该地区越冬后的自然存活率,我们进行了越冬存活率观察和人工保护越冬试验,结果如下: 一、自然条件下豆蚜茧蜂越冬存活率观察 日本豆蚜茧蜂每年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地下1~3厘米植物根上的寄主体内越冬,翌  相似文献   

11.
用萝卜苗作桃蚜植物寄生主繁殖烟蚜茧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萝卜苗作桃蚜寄主植物繁殖烟蚜茧蜂的技术。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湿度75%的条件下,桃蚜的繁殖速度最快,10d内即可获得大量的桃蚜。用不同虫龄的蚜虫接蜂,蚜龄越低寄生率越高;在不同温中,25℃下寄生率最高。桃蚜的密度能影响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密度在100-200头时接蜂1对(雌:雄),寄生率最高,可达80%。经连续10代分别在不同蚜龄时繁峰,虽然寄生率均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对低蚜龄时开始寄生的蚜茧蜂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其寄生率仍较其它蚜龄为高。在繁蜂室内用萝卜苗饲养桃蚜繁殖烟蚜茧蜂取得满意的结果。该技术设备简单,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量的烟蚜茧峰,供防治桃蚜之用。  相似文献   

12.
烟蚜茧蜂蛹期耐冷藏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1)℃、RH85%、光照∥黑暗=16h∥8h条件下僵化1~5d的僵蚜,置5℃冰箱中保存,结果显示:僵化3d蚜虫中烟蚜茧蜂平均羽化率最高(72.33%~85.33%),僵化2d蚜虫中烟蚜茧蜂羽化率次之(65.67%~81.33%),僵化4d、5d蚜虫中的烟蚜茧蜂羽化率最低(<70%);僵蚜低温冷藏对羽化出的烟蚜茧峰雌蜂寄生能力无显著影响,各处理中羽化出的雌蜂平均寿命减少皆小于1d。  相似文献   

13.
蚜茧蜂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的越冬情况,调查了该地2015年1—3月及12月越冬蚜虫的发生及蚜茧蜂寄生僵蚜的情况。结果表明,1—3月保山市越冬蚜虫指数呈增长趋势。其中,保山市隆阳区和施甸县的越冬蚜虫种群发生量较大,蚜情指数介于5%~30%之间。2015年12月中、下旬,隆阳蚕豆、龙陵青菜、腾冲油菜、施甸油菜和昌宁油菜上越冬蚜虫的无翅蚜虫口密度分别为317.39、268.80、84.80、79.98和9.10头/株,隆阳区显著高于其他县;龙陵县青菜上的有翅蚜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其他4个区(县),其虫口密度为20.70头/株;施甸县油菜上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虫口密度为8.68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区(县),其次为龙陵县和隆阳区,其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僵蚜数量分别为2.60头/株和1.30头/株,二者差异显著。腾冲市和昌宁县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僵蚜数量最低,但该地有蚜茧蜂成蜂活动。说明保山市冬季适合蚜茧蜂生存,可用于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14.
茶足柄瘤蚜茧蜂引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足柄瘤蚜茧蜂,于1983年由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引到陕西省泾阳县,可寄生于麦二叉蚜、棉蚜、豆蚜、酸模蚜、禾谷缢管蚜、玉米蚜。1983~1986年在棉田、小麦田、杂草地及植物园温室分别放蜂21307、11508、2933和19562头。1987年调查放蜂结果:棉田棉蚜僵蚜出蜂172头中,未见引进蜂;小麦田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分别出蜂34和314头,各有引进蜂1头;杂草地豆蚜出蜂420头中,有引进蜂6头;在植物园温室扶桑与海桐上僵蚜率分别为49.3%和32.2%,全是引进蜂。对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在陕西定殖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喜好寄生棉蚜2、3龄若蚜,寄生率分别为78.8%和87.2%;对4龄若蚜的寄生率为10.6%;1龄若蚜的寄生率仅为5%;棉蚜茧蜂一般不选择有翅蚜作为寄主。随着供蚜量的增加,未被寄生的蚜虫百分率从21.3%上升至63%;过寄生率从55.1%下降至8.37%;废卵率从53.1%降至7.9%。棉蚜茧蜂对健康棉蚜和被寄生过的棉蚜不能完全识别,存在过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蚜虫跳小蜂的重寄生现象及生物学特性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江 《植物保护》1987,13(5):35-36
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us aphidivorus(Mayr)是蚜茧蜂僵蚜期的重要寄生天敌、麦蚜的重寄生蜂,为有害天敌。笔者1980—1986年在蚜苗蜂的研究中发现了此蜂和另外4种重寄生蜂,其对麦田蚜茧蜂 (主要是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的破坏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17.
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是蚜虫的重要专性生防因子,在田间生态系统中存在“共位共处”的现象。本文开展了以新蚜虫疠霉和烟蚜茧蜂为代表的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在有翅蚜蚜群中的互作研究。有翅蚜“孢子浴”接种新蚜虫疠霉后不同时间间隔(0 d,1 d,2 d)再进行蚜茧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蚜虫感病率差异显著,且均高于60%;处理间的僵蚜率则差异不显著,且均低于15%。而有翅蚜先经寄生再“孢子浴”接种的5组不同间隔时间(1 d,2 d,3 d,4 d,5 d)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组间有翅蚜的僵蚜率呈极显著差异,感病率也呈极显著差异,且僵蚜率和感病率在间隔4 d组出现明显分界。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翅蚜蚜群中,新蚜虫疠霉的侵染比烟蚜茧蜂的寄生更具竞争优势,但它们之间的互作关系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本试验为蚜虫专性病原真菌(特别是虫霉目真菌)更好地联合蚜茧蜂在蚜虫生物防治中开展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7种不同的蔬菜作物作为寄主繁育烟蚜,筛选烟蚜替代寄主的最适作物。并测定了不同蔬菜作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结果表明:白萝卜蚜虫生长繁殖速度优于其它作物,且单株载蚜量最大;蚜茧蜂在白萝卜上的羽化率略高于其它蔬菜作物;7种蔬菜作物上繁殖的蚜茧蜂回接烟草后,羽化率无显著差异。白萝卜可作为烟草繁殖烟蚜的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9.
一,菜蚜茧蜂发生情况 1981~1986年普查天敌时,发现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在通化地区主要寄生菜蚜和菜缢管蚜,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和前蛹期在僵蚜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羽化出蜂。一般年份本地区菜蚜茧蜂可出现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这期间气候适宜蚜虫生存,也是菜蚜茧蜂控制菜蚜最强阶段,田间寄生率高达50%以上。7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多,与棉花和黄瓜上的相比有显著差异。室内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的体重较大,约0.36 mg,显著高于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体重。室内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平突蚜茧蜂在西葫芦上对棉蚜的寄生率较高,其中来源于西葫芦上的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棉花和黄瓜上蚜虫的寄生率分别为81.3%、58.3%和44.0%。本文初步明确了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具有偏好性,为棉平突蚜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