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华山水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7月15日,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华山突发暴雨泥石流,中断交通,电讯设备被毁.掩埋大片农田,游客伤亡16人。这次事件,给华山旅游事业和下游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华山水石流危告范围广阔,又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建设失误,灾情严重。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华山水石流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和防治对策,为恢复华山旅游和今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兰州铁路局管辖的陇海、兰新、兰青、青藏、包兰等干线及铁山、平汝、宁大等支线,自建路以来,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它造成桥涵堵塞,击毁和埋没线路、车站,机车车辆颠覆;造成铁路运输中断及人身伤亡,损失很重。仅1979—1983年资料统计,5年来共发生自然灾害203次,  相似文献   

3.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贡嘎山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冰川泥石流、冰川暴雨泥石流和暴雨泥石流分布广泛,活动频繁,类犁齐全,危害严重的高山、极高山地区。在贡嘎山综合地理考察中,为了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和危害,探索其防治途径,搞好水土保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我们对全区泥石流分布的各主要流域约3,819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结果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泥石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概述了该区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提出该区特大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触发条件;物理风化和断裂构造是形成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的重要过程;岩性、植被条件对泥石流的影响比较突出。最后指出该区泥石流治理应以近期工程措施,远期森林植被等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冰碛补给—暴雨型泥石流是发育在高海拔冰缘山区的一种特殊灾害地貌过程,隐蔽性较强,故对这一灾害的认识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基于此,本研究在总结目前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发育有大量冰碛补给—暴雨型泥石流的贡嘎山东坡磨西河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冰碛补给—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这类泥石流形成过程的4阶段模式:清水汇流阶段→单颗粒固体物质起动阶段→掏蚀和侧蚀阶段→泥石流形阶段。最后,对冰碛补给—暴雨型泥石流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 坡面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公路路基工程主要病害问题之一,是陡坡地段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的泥沙搬运现象,也是环境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危害情况看,这种泥石流不但使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增大铁路、公路养护费用。而且还淤塞河库、桥涵,降低工程使用寿命。本文根据1977年、1979年凤上铁路线、1981年宝成铁路线北段、1982年陇海铁路线华山段、1989年成昆铁路线泸沽至漫水湾段大面积暴发坡面泥石流的情况,就坡面泥石流的类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防治这一灾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苗山地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 ,主要来自于崩塌、滑坡重力侵蚀和工程建设不合理的废弃土石。泥石流的时空分布 ,与地层断裂带、暴雨中心、森林破坏、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相对应。介绍了泥石流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家沟泥石流堵江成因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江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暴雨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其中的蒋家沟又是小江流域活动最强烈的泥石流沟。2001年7月8日蒋家沟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进入小江后淤积成坝,导致小江堵塞,并造成一定灾害。近期的地震活动、前期大量降水和当日长历时连续降雨是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导流堤溃决后形成蒋家沟泥石流运动方向与小江水流方向垂直,高粗大颗粒含量、高容重和大流量的有机组合是泥石流停淤成坝堵塞小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寒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过程、动力特性,受高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条件等影响具有独特性。以四川省甘孜县四通达沟泥石流为例,通过对泥石流清水汇流区、物源区、堆积区的详细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分析,研究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综合分析了泥石流的动力特性。研究表明:(1)流域地形高差大,沟道坡降比高,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2)流域汇水面积大,易形成短时暴雨的高原气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3)该流域发育于川西高寒地区,处于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气候变化带,立体变化显著。强日照,大温差的气候条件使得岩石差异风化、冻融作用强烈,以及受鲜水河断裂带的影响,使岩体破碎,土体结构松散,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相似文献   

10.
后发型地震泥石流是在发生地震后由暴雨、堰塞湖溃决等诱发因素激发形成的泥石流。"8.13"孙家沟泥石流是由汶川地震诱发的后发型地震泥石流。通过灾害调查,分析了"8.13"孙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计算了泥石流静动力学参数,得到泥石流的危害范围,对再次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孙家沟为例,探讨了后发型地震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81年8月陕南暴雨期间,该地区普遍发生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按其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固体物质状态及过程,可分为两类,即山坡物质参与运动和河槽物质参与运动的泥石流过程。前者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州高原暴雨型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泥石流灾害防治及风险减缓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拉隆沟暴雨型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其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该泥石流主沟道长约3km,流域面积5.25km~2,纵坡比降212‰,高差约600m。物源区发育滑坡方量约为6.50×104 m~3,流域内冲出泥石流物质共约8.5×104 m~3,沟道内物源补给量2.0×104 m~3。[结论]青海省玉树州高原暴雨型泥石流的启动模式可总结为:滑坡—物源形成—固体物质起动—沟道侵蚀—泥石流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市双养子沟泥石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都江堰地区“8·13”强降雨导致该市龙池镇双养子沟爆发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发生在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及成灾过程对认识强震区泥石流的发育意义重大。通过对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分析双养子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在地震和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泥石流沟道特征,讨论泥石流的起动方式。结果表明:双养子沟内崩塌滑坡体十分发育,沟床含有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沟内还分布有多处跌水坎及天然堆石坝;双养子沟道右岸滑坡体H1是在强降雨情况下失稳滑入沟床,堵塞沟道,然后在洪水作用下溃决形成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在20a一遇或大于20a一遇强降雨条件下很有可能再次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14.
1981年7月28日,盖县的杨运、杨屯公社的山洪泥石流,是辽宁省南部地区特大暴雨形成的山洪泥石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对受灾地区危害极大。为了吸取教训,防患未然,辽宁省营口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七个学会,到灾区进行了考察。现将我们的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灾害基本情况杨运和杨屯公社,分别位于熊岳河和  相似文献   

15.
美国西海岸的气候大致分为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式气候。其灾害性气候主要表现为多发生频发局域特大暴雨。其植被分布随着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针叶树也增多。降雨量少的地区多为灌木类和部分地区低而细的柞木形成了草地。18世纪后期至2003年,曾有多次历史性的大雨记载。造成许多地方发生滑坡、泥石流。对泥石流的相关项目研究主要为泥石流分布图和泥石流发生构想图,沿桑·安德烈娅断层,测定在活断层地带地壳变动,探讨活断层地带与泥石流发生的关系及利用最新的技术研究南部加里福尼亚包括泥石流在内的地质数据图。今后研究的课题分别是:滑坡灾害区划地形图的实施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川省近2008—2015年泥石流灾情和多年降水气候资料,分析了四川省泥石流的分布和降水因子特点,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K-means聚类法,对泥石流灾害所在地区降水因子(年均降雨量、降雨日数、暴雨雨量、暴雨日数、雨季雨量、当日降雨量、前3日降雨量和前3日降水和前9日降水比值)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降雨类型诱发的泥石流特点和分布,探求了四川省泥石流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多年气候降水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泥石流多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川西高原、攀南(攀枝花和凉山州)地区和盆周东部山区,这些地区存在有利于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地形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多数泥石流事件的发生与灾害前3日降水密切相关;基于聚类结果,得到四川省泥石流类型和分布特点,对四川省对不同地区开展减灾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泥石流定量研究中,泥石流流量、流速、泥石流规模是泥石流体最重要的特征值.能比较准确的确定泥石流这些特征数值既是泥石流计算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利用雨洪法,首先比较一种或两种水文学的计算方法,择优来计算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然后利用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来推算泥石流体各种特征数值.比如用暴雨洪峰流量以及配方法来计算泥石流流量,利用洪水总量来推算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18.
“5·12”大地震后形成较多震裂山体,震裂山体在暴雨、余震作用下一旦失稳,将会形成高势能滑坡,堵塞下部沟道,形成堰塞湖,在动静水压及掏蚀作用下导致堰塞湖的溃决,形成破坏力极强的溃决型泥石流。四川安县甘沟泥石流就是典型的溃决型泥石流,2009年8月24日,由于强降雨作用,甘沟支沟牛颈沟滑坡高速下滑,形成堰塞湖最终溃坝,暴发了溃决型泥石流,为震区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由于牛颈沟还残余大量物源,在暴雨情况下再次暴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护排为主,结合低坝消能;及时清淤,恢复植被;加强监测,及时警报。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区泥石流为典型的暴雨激发-崩滑转化型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经历了两个过程:沟壁岩土体崩滑过程和暴雨激发泥石流发生过程.前期降雨诱发的崩滑松散堆积物和激发期暴雨积聚的洪水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两大初始激发条件:初始激发物源条件和初始激发动力条件.因此,基于前期降雨量和激发期降雨量建立的泥石流暴发判别模型符合太行山区泥石流的激发条件,经对比验证,根据太行山区典型泥石流暴发前20日降雨量和暴发当日降雨量数据拟合建立的临界雨量判别式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判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花岗岩地区泥石流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盘地下水的运动是诱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日本京都大学宫本秀介等人通过测试岩盘涌水对洪水的流出特性及花岗岩地区在250 mm以上暴雨时,岩盘地下水对洪水的影响,研究岩盘地下水对花岗岩地区泥石流的发生规律。研究的结论是:岩盘涌水可分为浅层、深层两个类型。在降雨100 mm时,土壤——岩盘界面泉水的流出,对洪水的发生有较大的支配作用。在250 mm以上的暴雨时,岩盘地下水对洪峰有增大作用,洪峰滞后于暴雨峰期12 h。且两种岩盘涌水对洪水的发生都具有很强的助长作用。土壤——岩盘界面的泉水流出,各流域间差异较小。此项研究对我国研究花岗岩地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