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本县母猪生产情况调查中发现,农村广大饲养母猪专业户对产后母猪均不注意卫生措施,极易引起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热、破伤风、产后不食等诸多常见产科病,以致影响繁殖机能,甚至淘汰。注意母猪产后卫生,可以大大减少产后诸病症的发生。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本县母猪生产情况调查中发现 ,农村广大饲养母猪专业户对产后母猪均不注意卫生措施 ,极易引起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热、破伤风、产后不食等诸多常见产科病 ,以致影响繁殖机能 ,甚至淘汰。注意母猪产后卫生 ,可以大大减少产后诸多病症的发生。方法有 :1 检查胎衣是否完全排出 ,胎衣数或脐带数是否与产仔数一致。胎衣不下的 ,肌注己烯雌酚 1 0毫克 ,等子宫颈扩张后 ,可每隔 3 0分钟肌肉注射催产素 3 0国际单位 ,连续 2~ 3次。确定胎衣完全排出后 ,向产道深部投放青霉素 80~ 1 60万国际单位。2 根据母猪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本县母猪生产情况调查中发现,农村广大饲养母猪专业户对产后母猪均不注意卫生措施,极易引起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热、破伤风、产后不食等诸多常见产科病,以致影响繁殖机能,甚至淘汰。注意母猪产后卫生,可以大大减少产后诸病症的发生。方法主要有:1检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不食症是目前规模化养猪场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养殖业危害严重。本病的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不均,逐渐消瘦,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及仔猪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对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产后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搞好圈舍卫生,定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应激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等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产后闭尿症,是由母猪产仔次数过多,膀胱收缩力减弱造成的,或母猪圈舍卫生差以及接产、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原因而引起。母猪产后1~2天常不排尿也不排粪,通常伴随母猪产后不食症而发,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影响母猪食欲,降低母猪泌乳量而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膀胱长期积尿所产生的大量氨或细  相似文献   

6.
李木火 《养猪》2011,(2):88-88
母猪产后尿潴留是生产母猪的常见病,人们通常称为母猪产后闭尿症,是由母猪产仔次数过多、膀胱收缩力减弱造成的,或母猪圈舍卫生差以及接产、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原因而引起。母猪产后1~2天常不排尿也不排粪,通常伴随母猪产后不食症而发,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影响母猪食欲,降低母猪泌乳量而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膀胱长期积尿所产生的大量氨或细菌会侵害膀胱黏膜,引起膀胱炎,严重的导致膀胱破裂或酸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产后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加之平时不注重饲养管理,很容易发生某些疾病。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使用年限,所以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加以预防。1母猪产后不食母猪产后不食是指母猪生产后表现为食欲不振,甚至食欲废绝的一种病理现象。主要是由于母猪产前饲喂精料过多、突然换  相似文献   

8.
卢运然 《养猪》2006,(5):38-40
母猪产后常见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延长母猪的生产周期,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养猪专业户要注意及时、合理治疗母猪产后疾病。母猪产后常见病有产后厌食、产后瘫痪、产后子宫脱出、产后乳房炎、产后缺乳等。笔者在50多年的兽医临床工作中,对母猪产后常见病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出来,供同行们参考,特别对缺医少药的农村养猪专业户,不无裨益。1母猪产后厌食母猪产后厌食特别常见。原因多是产后气血不足,瘀血未尽;或产前缺乏运动,营养失调;或产后疲劳,生殖系统内伤,腹部疼痛不适等因素造成。需要指出,要高度重视母猪…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产后不食又称母猪产后衰竭症,俗称"赖月子",是母猪产生由于内分泌及机体代谢紊乱,致使母猪机体功能平衡失调而出现的一种产生营养代谢疾病。可导致母猪缺乳或无乳,影响仔猪发育,甚至死亡。兽医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现将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及诊治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临床上母猪产后衰竭可分为产生不食症、产后无乳症、产后瘫痪症和产生体温过低症。  相似文献   

10.
夏松华 《兽医导刊》2016,(16):189-189
根据实践经验表明,母猪产后身体极度虚弱,抗病能力降低,消化能力减弱,既容易受病原感染而患病。本文根据母猪产后的身体特征,提出母猪产后应强化科学护理,注意环境卫生,预防疾病,要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防止子宫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疾病(产后衰竭不食、产后缺乳、产后子宫炎、产后低温症、产后尿闭、产后瘫痪、产后感冒)在各养猪场(户)是常见病、多发病,椐临床治疗统计,占母猪疾病的90%以上。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单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治疗时间长,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缩短疗程,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恩诺沙星防治母猪产后子宫炎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在产仔过程中由于子宫颈开张,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产后子宫炎。特别是在炎热环境中,母猪易出现胎衣不下,恶露不尽,而受到许多病菌的感染。主要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母猪产后感染如果处理及时,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如药物使用不当、处理不及时,则会加剧母猪产后子宫感染而发炎,严重的引起全身症状,导致母猪无乳、高烧等。如机体抵抗力较强,则转为慢性性炎症,继发子宫积脓和输卵管炎症等,从而造成母猪繁殖障碍,例如断奶后不发情、屡配不孕、假孕、产仔数过低等。 我场从1999年开始在采…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热也称产褥感染或者产后败血症。母猪通常在产后的1~3 d内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生猪生产影响巨大。1母猪产后热的特点1.1食欲不振通过饮食能够了解母猪生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一般而言,出现产后热的母猪,由于身体机能异常会导致食欲下降的问题,但母猪生产后,精力消耗严重,同时也会改变母猪的饮食习惯,导致出现短期的少食,因此,饲养员经常忽视母猪的产后热问题,使得疾病加重,影响治疗进度,增加治愈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产后不食又称母猪产后衰竭症,俗称“赖月子”,是母猪产后由于内分泌及机体代谢紊乱,致使母猪机体功能平衡失调而出现的一种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母猪缺乳或无乳,影响仔猪发育,甚至死亡。兽医临床上,母猪产后衰竭症的报道较多,但病名不一,采用一般方法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凯里市宏大良种猪繁殖场现有能繁母猪1060头,近年来有28头母猪患有无乳综合征,母猪产后无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多为突发性发病。饲养者应该加强对孕期及产后母猪的饲养,为母猪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条件。一定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感染。在母猪的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注意选择良种母猪。对于母猪无乳症要提前预防,注意母猪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1产后护理产后3天内每天应多观察几次,以后每天也要观察并注意母猪坚硬乳房、便秘、不正常的阴道恶露(产后3~4天的恶露是正常的)、气喘、缺乏清洁、不舒服、以腹部躺卧、凶狠、高热、饥饿或咬仔猪、仔猪皮肤苍白、胸腹以及其他感染与机械损伤,并针对以上问题作出相应处理。分娩6~8小时后鼓励母猪站起,并给以充足的饮水,以便迅速恢复体型,因此水槽内要供应充足的饮水。并检查母猪是否便秘,饮水  相似文献   

17.
崔玉革 《兽医导刊》2022,(3):218-219
养猪业发展中,母猪起到了重要的繁衍后代的作用,因此母猪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养猪业能够稳定发展.母猪养殖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产后疾病,影响产后机体恢复及哺乳,影响仔猪成活率,因此积极做好母猪产后疾病诊治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母猪产后疾病诱发因素,着重探讨了母猪产后常见病的中兽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君 《兽医导刊》2016,(16):185-185
母猪产后不食症属于母猪哺乳阶段常见病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产后出现的诸如厌食、食欲不振甚至不进食等,在一些地区也称其为产后厌食症。过去农村通常为散养的方式,常常会存在母猪产后不食的问题,目前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虽然这类病症已经明显减少,但其依旧是母猪产后护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1子宫炎本病是由于分娩过程中不按严格的接产程序操作、分娩环境不良、不注意猪体消毒或母猪胎衣不下等原因造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子宫清洗法,但效果不佳,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表现全身症状(发热等)。在母猪分娩以后,特别是采取助产或胎衣不下的母猪,要及时注射催产素,使子宫收缩排出分泌物,然后注射青霉素,以防止全身症状的发生。2母猪无乳综合症发生本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饲养、管理等因素,产后易发的很多疾病如产后不食、乳房炎、感冒等均可导致此病。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母猪无乳,在短时间内均无特效方法治愈,因此应搞好预防。通…  相似文献   

20.
母猪产后病较多,常见的有产后厌食、产后瘫痪、产后子宫脱、产后缺乳、产后乳房炎、产后腹痛等。笔者在几十年兽医临床工作中,对母猪产后这些常见病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效果满意,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