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基准地价城乡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准地价成果更新工作为主线,综合考虑城镇土地与农用土地的地价构成与量化方法,在理论支撑体系的框架下建立起新的地价系列,在原有的城镇地价与农用地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用地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新的用地类型,它体现了土地用途由一元向多元、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的趋势。为此,探讨了应用基准地价结合地价楼层分配系数和基准地价结合面积分摊系数两种测算综合用地价格的方法,给出了案例分析,并用剩余法对测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还探讨方法适用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容积率是评价地价的重要指标,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此,通过对容积率内涵的挖掘,分析了容积率影响地价的几个主要方面;结合南京市六合区本次基准地价更新的调查资料,从样点地价的容积率修正和基准地价的容积率修正两个方面对容积率修正系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镇地价监测点的土地价格是由点到面的对城镇地价的总体反映,其价格的测算与确定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对整个城市地价水平的把握和控制。为此,根据地价监测点在城镇内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级别中的分布,确定测算地价监测点最佳方法,然后具体分析和测算监测点的修正系数,最后计算出监测点地价,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价监测点土地价格测算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凌源市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建立基本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获得农用地综合质量和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并揭示了二者的统计规律,最终测算基准地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本回归模型有利于保证基准地价测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以凌源市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建立基本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获得农用地综合质量和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并揭示了二者的统计规律,最终测算基准地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本回归模型有利于保证基准地价测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价指数的编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海斌 《农机化研究》2006,(2):135-136,150
随着我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土地市场越来越趋向规范化和市场化,土地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交易量越来越大,使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的建立越来越趋向客观和完善,并且为城市地价指数的动态编制创造了条件。为此,利用城市地价监测点地价资料编制城市地价指数,并以泰州市主城区为例,进行了地价指数的编制。通过WebGIS技术实现城市地价指数的发布,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IS与应用模型的集成是GIS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论述了土地生产力评价的数学方法和相关模型、GIS及其在土地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方式和集成途径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农业工程》2021,11(7):81-86
自开展第2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作为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地方开展各类变更调查、保护耕地红线等工作,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供基础资料。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为例,介绍了利用ERDAS软件制作正射影像图(DOM)的流程。结合RS与GIS技术方法,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处理方式开展耕地后备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而常规的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又难以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为此,通过分析土地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把土地调控政策作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设计了土地供给、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和地价管理等土地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赵生良 《农业工程》2017,7(5):102-103
耕地确权登记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的任务。获取准确的地块空间位置关系、明确权利人尤为重要。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底图,作为地块调查的基础资料,能够将耕地地块的有关信息准确地标绘上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多属性约束空间最邻近连接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工作中汇总底图更新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快速汇总底图更新方法。在遵循汇总原则基础上,研究以空间真实性损失最小为目标,多属性约束空间最邻近连接省级汇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开发软件实现省级汇总的自动化。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利用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标准距离、平均中心和标准差椭圆指标分析汇总底图的处理合理性和对比汇总前后耕地质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除16等外,汇总后各等别的空间标准距离均减少,说明汇总成果较县级成果等别分布更加聚集,汇总底图处理较为合理;比较汇总前、后耕地质量平均中心和分布方向可知,汇总前、后大兴区耕地质量的高低比重分布和方位分布几乎未发生变化,说明省、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4个影响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县65 559.26 hm2耕地中,1~6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0.51%,17.15%,20.38%,16.90%,13.28%,21.79%,对应于国家6~10等地;明确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耕地地力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从剖面组成、土壤管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安塞县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并研究了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4 136.49,18 247.91,21 129.16,22 045.7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31%,27.83%,32.23%和33.63%;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看出,地貌类型、海拔、有机质、灌溉能力、全氮为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龙萤 《湖南农机》2012,39(3):152+155
文章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对建立新价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新价格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建立新价格体系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步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流域径流变化。【方法】以开都河上游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预测法、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法共设置了4种2025年土地利用情景,包括自然发展情景、规划发展情景、极端草地情景、极端林地情景。【结果】①构建的SWAT模型在率定期(R2=0.74,NSE=0.73)与验证期(R2=0.58,NSE=0.57)的模拟结果可以接受。②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的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Kappa系数为0.83,可用于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类型。198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转换为水体和未利用地,其转换面积分别为106.09 km2和0.5 km2。③相较于基准年2010年,各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年均径流量均减少,自然发展情景减少最快,极端草地情景减少最慢;从丰水期与枯水期来看,2种时期下各情景月均径流变化完全相反;从其季节分配来看,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对径流变化影响最大,冬季影响较小。【结论】该地区草地是影响径流最主要的调控因子,原有草地的减少会引起夏季径流较大幅度减少,对于未利用地,可考虑开发为草地。  相似文献   

17.
收益还原法评估农用地价格中客观总费用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收益还原法是评估农用地价格的主要方法之一。作为该方法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客观纯收益的确定往往依赖于农业客观总收入扣除客观总费用。为此,结合具体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和所从事的农地估价实践活动,详细分析了农业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并尝试分析了各种费用的确定方法,以期对具体的估价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