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钦震 《现代园艺》2021,(5):123-125,12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造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形态,它是将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的一种新的产业。欧盟作为乡村旅游业发达地区,分析欧盟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研究通过阐述欧盟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分析述欧盟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特点,总结述欧盟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表明:欧盟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均推动了其乡村旅游发展进程;欧盟乡村旅游发展特点体现在产品本土性、基础设施完善性、政策支撑性、营销导向性;欧盟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表现为本土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挖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之道、科技利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干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保障。对比欧盟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建议中国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本土性、基础设施及科技运用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洪叶 《中国果树》2022,(11):后插7-后插7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日新月盛,已经成为全面展示我国乡村巨变的生动窗口、撬动产业发展的新杠杆、推动乡村建设的新引擎.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乡村旅游带来巨大催化作用和带动效应,可使旅游内涵深刻化、旅游产品体验化、旅游活动丰富化."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乡村最为"原真性"的特色之一.文化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具有原始性、民族性、民俗性、纯真性和异质性等特征,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量质双升的路径.一方面以文塑旅,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的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以旅彰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的完善,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不断变化,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促进了旅游行业发展。基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乡村地方特色、人文思想这四个角度出发,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探讨乡村景观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有着丰富而灿烂的农业文化资源。其中,不同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居民建筑、乡村饮食、农耕劳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更体现的是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和乡村艺术,这些都是各个不同地方的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沉淀和积累下来的珍宝。当下,人们体验乡村生活、欣赏农业景观、感受乡村魅力,而这些珍宝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总得不到人们对它应有的重视。那么人们如何才能在发展乡村农业旅游的同时挖掘和保护好地方文化资源呢?由陈灿和黄璜共同主编的《休闲农业与乡  相似文献   

6.
马静 《中国果树》2022,(8):后插20-后插21
乡村地区拥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发展旅游的基础良好且资源禀赋丰富.在各地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之际,乡村旅游作为潜力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受益面最广的乡村建设新引擎迈入阔步发展的窗口期.重新审视乡村旅游在新时期的发展进路,探索如何释放乡村旅游在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中的巨大能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静 《中国果树》2022,(8):128-129
<正>乡村地区拥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发展旅游的基础良好且资源禀赋丰富。在各地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之际,乡村旅游作为潜力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受益面最广的乡村建设新引擎迈入阔步发展的窗口期。重新审视乡村旅游在新时期的发展进路,探索如何释放乡村旅游在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中的巨大能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韩苗 《中国食用菌》2020,(3):138-140
食用菌特色小镇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依然缺乏科学规划,资金引入困难,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都问题。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农业转型期,引导农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就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资源、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在分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的严重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设施不完备、重视经济利益忽视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激活创新要素突出地方特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发展目标注重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福彬  李馨 《北方园艺》2016,(15):198-202
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内在价值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乡村文化是创意农业产业价值体系构建的主要资源。该研究在阐述乡村文化资源类型、表现形式和在创意农业中的价值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乡村文化资源对创意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即开发与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凸显创意农业的地方特征、构建多重功能、提升休闲旅游作用。在创意农业中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既可以将其开发成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特色休闲旅游项目,也可以开发成特色景区。同时指出了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树立科学的开发理念,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吸引与利用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做好区域内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1.
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建设方向,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发掘乡村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度假模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剖析已建成优秀度假村的项目,得到体验型旅游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并得出3个景观营造方法,希望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建立舒适、原真、便捷、生态、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北方园艺》2018,(14):197-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乡村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分析了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政府支持优势。同时,也存在项目同质化严重、环境质量差、交通不便、旅游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乡村特色旅游;改善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可达性;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平顶山市及类似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江苏省南京市龙尚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龙尚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并在资源价值、环境条件、开发条件3个层面,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龙尚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并针对龙尚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九江市武宁县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正利用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着力发展和完善旅游产业链。灵泉谷生态休闲园在规划设计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点,扎根农业,避免同质化,通过项目互补,丰富乡村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作为食用类大型真菌,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保健药品。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且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收益稳定。旅游产业化融合需要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基础,食用菌产业现有规模及完整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良好发展条件的同时,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获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群众的消费观来看,生态休闲作为生态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实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并加快产品更新和服务改善的步伐。园林景观作为一种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相结合的旅游资源,满足了当前群众的消费需求。为此,合理利用当地的园林景观规划和开发乡村资源,打造全新的、符合生态休闲理念的旅游体系,使乡村旅游产业可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与标志,然而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拥有着广袤的农村,且储存了丰富的农业景观和乡村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生,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方式也发生了全面的转变。与此同时,乡村景观存在观念意识、规划管理等层面的问题,并随着乡村旅游热度的攀升,逐步凸显,在快速城镇化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选取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昆山市张浦镇为例,研究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8.
曾春山  徐扬  王代容 《北方园艺》2018,(13):179-184
花卉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的特色与内涵,同时可满足人们对生态需要与旅游体验的双重要求,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较为迅速。然而,由于缺乏较系统的规划,大部分花卉旅游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在科学规划、资源开发、内涵挖掘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该研究通过探讨典型花卉旅游案例,从旅游内容、区域定位、产业链、基础设施及产权保护等角度总结了国内花卉旅游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花卉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为探讨花卉旅游理论思想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我国新政策背景下的花卉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对嫩江农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现对该地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嫩江农场乡村旅游资源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质量等级根据国家标准分为三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及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嫩江农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宜开展以现代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多种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0.
鲍小南  王瑞珂 《花卉》2020,(8):172-17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旅游市场在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产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资源特质和魅力,日益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喜好和追逐。回顾乡村旅游的发展,由初期的农家乐、牧家乐,到日益丰富的农村文化体验游,乡村旅游正在步入规模化、规范化、高品质化的发展阶段。但是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滞后的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本文以一渡河为研究对象,探索滨水乡村旅游的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