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选育出适宜秦巴山区的香椿优良家系,为秦巴山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良种。对来自4个省10个地区的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秦巴山区的旺苍县进行了造林对比。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早期选择。造林3年的结果表明,34个香椿半同胞家系3年生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4.81 cm、4.30 m和0.0050 m~3,变异系数分别为22.43%、21.36%和55.78%,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初步选择出蓬溪22号、蓬溪25号和洪雅9号3个早期优良家系,入选率8.82%,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6.10 cm、5.23 m和0.0087 m~3,选择差分别为1.29 cm、0.93 m和0.0037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2.19%、18.30%、58.28%。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年均胸径生长量2.0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1.74 m,入选率低,选择差大,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大,经过进一步的观测,极有可能成为秦巴山区的良种。  相似文献   

2.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奠定香椿遗传改良的基础,以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苗期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综合筛选出蓬溪19号、蓬溪18号、蓬溪24号和蓬溪8号4个香椿苗期速生的家系,4个香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9.92 cm和4.18 mm,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59%和7.99%,较本次参试的45个家系平均苗高(23.22 cm)和地径(3.82 mm)分别高出28.83%和9.51%。然而,香椿半同胞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苗期表现只能为香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 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 9和0.012 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和9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 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 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将乐国有林场11个红花香椿家系子代中的优良家系,对各家系子代的树高、胸径和冠幅进行连续5 a的观测。分析表明,家系S3和S4较其他家系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较快,在试验过程中始终大于其他家系。试验末期,家系S3冠幅增长量最大,达115.34%;家系S4胸径增长量最大,为156.66%;家系S3树高、胸径和冠幅以及家系S4的胸径和树高在试验末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家系S3和S4具有较高的综合增益,可以选为红花香椿优良家系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近两年,我们在河南省郏县林场三个地点开展了侧柏全分布区种源造林试验和种源与家系两个水平的造林试验,对侧柏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造林成活率的变异进行分析,为选择优良种源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供试种源51个;种源与家系两个水平造林试验供试种源11个。每个种源含家系11~  相似文献   

6.
通过子代造林测定,从35个杉木家系中选择出25个优良家系,其9年生材积增益可达45.92%,再从入选的10个家系中选择99株优良单株繁殖成无性系,经造林2年后,从中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增益可提高37.12%。建议从初建采萌圃中淘汰平均表现以下的无性系,并在当地推广入选的优良无性系,以提高良种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桤木、光皮桦优良家系丘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6个桤木、7个光皮桦优良家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生时初步选择出6个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桤木以k4、h3及h6三个家系在生长方面最具优势,光皮桦以麻5、麻2和杨1三个家系在生长方面最具优势,可作为今后纸浆材培育发展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枫香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枫香家系和单株间遗传增益的大小 ,进行优良家系和单株的选择 ,结果表明 :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选优良家系与平均数比较的遗传增益大于与CK比较值 ,以枫香地径和树高为主要选择指标 ,造林后 1a初选家系是 12 9号和 12 4号 ,造林后 3a选出 2 1号和 132号为优良家系。在单株选择中 ,与CK比较的遗传增益值小于与平均数比较值 ,造林后 1a选出的树高优良单株是 12 4号家系第 3株 ,地径优良单株是 12 9号家系第 7株 ;造林后 3a选出的优良单株是 2 1号家系第 7株 ,132号家系第 5株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引种试验及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永安国有林场11个种源31个家系火炬松引种试验林的调查结果表明:参试火炬松能够适应闽中低丘山地气候条件,具有早期速生优势和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其生长状况达到福建省火炬松适宜区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可用于引种造林。不同家系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受遗传特性制约。以10年生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CT4等5个优良家系,YAI等30个优良个体,这些优良材料可作为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木麻黄优树选择与子代测定的方法,从63个木麻黄家系中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再经苗期测定选出4个无性系在木麻黄更新造林中应用表明,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的木麻黄实生苗;综合抗风力、水培生根率和干形等评价指标表明,选育的粤501、平18、惠1和莆20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较为优良,可以在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湿地松适生优良家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时9a,引种全国116个湿地松家系,经造林对比试验,以生长量为主要指标,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为辅助指标,筛选出了在低丘红壤地区适生的湿地松优质家系4-6、4-31、4-26、p19、p5.其9a生时平均单株材积超过优良种源54.8%,超过普种140%,是低丘红壤地区湿地松造林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苗期开始研究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变异,以来自四川香椿3大主要分布区域的18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与产地纬度、年均气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地径与各环境因子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苗高和地径变幅分别在38.1~101.6 cm之间和4.42~9.1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绝大部分家系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苗木生长均匀一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39和0.762,苗高受到的遗传调控大于地径。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蓬溪1、5号、合江7号3个优等家系,入选率16.67%,入选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5.33%和20.19%。入选家系的选择差大,入选率低,遗传增益大,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桤木造林成活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造林当年的家系间成活率变幅为50%~100%,平均为78.1%;存活株第2年的成活率变幅为52%~100%,平均为73.7%。2年生家系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有3个层次达到极显著。以树高生长量大于试验平均值(1.60 m),同时成活率大于试验平均值(73.7%)进行选择,有光皮桦、19、6、4、24、10、18号家系入选,最优家系19号树高生长达到1.73 m,第2年的成活率达到100%。在较干旱区域造林,要选择耐干旱的四川桤木优良家系或光皮桦。  相似文献   

15.
选择杉木二代种子园9个优良家系,按福建省杉木造林苗木分级标准,分超级苗、Ⅰ级苗、Ⅱ级苗和Ⅲ级苗4个等级,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苗木,在造林后的前4年树高和粗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但随着年龄增大其差异明显减弱,5年生时差异不显著。对年抽高的影响主要在造林的前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差异在树高和胸径等性状上,均达极显著水平,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加大。在营林生产中应特别注意选择优良家系或品系,在这基础上选择壮苗,同时家系和个体的早期生长量受到苗木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优良家系或优良个体的选择应在5年生以后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参数与早期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高于地上生物量,利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为60.75%,入选家系为60个;地上生物量的预期遗传增益为44.22%,入选家系为66个。轮盘数、通直度和树干圆满度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早期选择中,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思茅松自由授粉优良家系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4年生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各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早期选择中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培育目标的优良家系,最大限度挖掘其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8.
石灰岩山区香椿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广西石灰岩山区种植香椿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的,要求选择树干通直、速生、健壮、树龄在20 a左右的优良植株作母树,采集其优良种子、根条、萌蘖条等以繁殖良种壮苗。造林地选择在山坡中下部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处,林粮套种是主要造林模式,种植密度1 800~2 250株/hm2为宜,平缓荒地、退耕地种植2 500~3 300株/hm2。造林时,通过细致整地、适时种植、及时补植等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通过除草松土、林木施肥、间作农作物、合理间伐等抚育措施促进幼林生长,达到香椿林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对象,通过对造林3 a后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家系的早期表现,并开展优良家系初步选择。结果表明林分平均保存率为78.22%,家系间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率和生长量最好的是种子园家系246号,其次分别为24、299、240号;种子园家系的生长表现略好于母树林对照,但二者差异不大,需要成林后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36个白榆种源276个白榆家系的种源选择和种源——家系配合选择试验,证明种源间生长量存在差异,种源选择是提高白榆造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山东种源尤其充州种源表现较好,鲁西南地区为山东省白榆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