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应中 《茶叶通讯》2007,34(4):22-24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改造低产茶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优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制作水平;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积极探索茶树的多元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制约宜章县茶叶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低产茶园面积大、名优茶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及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几个方面。认为抓好茶园建设,逐步实现茶园良种化;调整茶类结构,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优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强化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是宜章县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宜章县茶叶生产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制约宜章县茶叶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低产无面积大,名优茶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及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几个方面,认为抓好茶园建设,逐步实现茶园良种化;调整茶类结构,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优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强化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是宜章县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闽清县地处闽江下游,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几年来该县共改造低产茶园2980亩,占总面积的1/5左右。平均亩产从改前的38公斤,上升到87公斤。年增茶叶146吨,1996年生产名优茶21.5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6.5万元。初步改变了长期低产、低效的状况,开创了茶叶生产新局面。(一)推行“四改四结合”的方法,改造低产茶园1.改土改园与改树相结合。改土改园重点抓住深翻土层,整修梯坎,畦内侧修建“竹节沟”及重施有机肥。达到改善土壤环境和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深翻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00公斤,尿素…  相似文献   

6.
许允文 《中国茶叶》1994,16(6):41-41
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很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商品生产基地,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茶叶产量低,质量差,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改变丘陵红壤茶园低产低质面貌和提高茶农经济收益等问题在该茶区走访了广大茶农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自茶园实行联产承包到户后,不少承包户的茶叶生产连年增收,亩产值可达干元以上,经济效益较好。在此,向广大茶农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技术。 1.重点抓好春茶,多产名优茶。我国茶区春茶期间气候适宜,茶树营养充足,茶叶品质好,价格高。因此,增加春茶产量,提高春茶比重,多产质量高、适销对路的名优茶和高档茶是实现当年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关键。一般茶叶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县实施了"福建省果茶园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大力开展低产茶园改造,开发名优茶等项目,先后获得了农业部"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经济作物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投产茶园2533hm2,茶叶产量达1930t,比1994年增736t,增产63.85%,平均666.7m2,产50.7公斤.茶叶产值1680万元,比1994年增917万元,比增120.1%.茶叶税收占全县税收10%.1999年茶叶又获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8.
班昕 《中国茶叶》2009,31(9):39-39
临沭县是山东省“南茶北引”工程的重点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50hm^2,茶叶产量185t,其中名优茶产量161t;茶叶总产值1512万元,其中名优茶产值1450万元。全县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42个,全部为民营企业;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270多台,其中约92%是名优茶加工机械。众所周知,茶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茶叶》2004,30(4):229-229
玉山镇属磐安县的茶叶主产区,近几年来名优茶生产蓬勃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大幅度增加,名优茶加工机械推广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03年底,茶园面积491公顷,其中良种茶面积76公顷,年产茶叶175.8吨,产值1481.46万元,其中名优茶129.3吨,产值1451.8万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500元,农民收入中有一半采自茶叶。  相似文献   

10.
增加茶叶产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巩固提高现有茶园和改造低产茶园;一是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扩建新茶园。就当前茶叶生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我县实施了“福建省果茶园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大力开展低产茶园改造,开发名优茶等项目,先后获得了农业部“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经济作物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投产茶园2533hm2,茶叶产量达1930t,比1994年增736t,增产6385%,平均6667m2,产507公斤。茶叶产值1680万元,比1994年增917万元,比增1201%。茶叶税收占全县税收10%。1999年茶叶又获得好收成。1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11 茶叶发展不平衡 经营效益悬殊。80年代,我县社队两级都办茶场,各乡镇都设茶叶收购站,生产收购规模相差不大,发展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2.
廖陈富  程义华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49-251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2001年茶叶产业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菊香 《中国茶叶》2002,24(3):29-29
1.扭转了湖南省茶叶生产多年滑坡的局面。2001年湖南省茶园面积112万亩,产茶6.1万t,产值5.7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582t,产值1.66亿元。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产值及名优茶产量、产值较上年全面增长,分别增长1.0%、6.5%、23.0%、27.3%和……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区茶叶品质优异,名优茶品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大别山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与安庆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对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对岳西县优良类型茶树品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作一初步分析。一、品种资源调查岳西县是皖西重点产茶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主产区属《茶经》中所载的“寿州”和“舒州”。  相似文献   

15.
宁德地区是我省茶叶主产区。是个老茶区。旧茶园面积大,占全区茶园总面积60%以上,还有一些种植粗放,失管的未老先哀的低产茶园,茶叶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40斤左右,根据全国茶叶会议提出“茶叶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的精神,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大改低产茶园和开辟新茶园的群众运动,今年五月,宁德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召开了"双改"会议,现场交流总  相似文献   

16.
一、生产现状揭阳市是广东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5.6万亩,收获面积4.2万亩,茶叶年总产0.48万吨。建市以来,各级政府和茶业主管部门,通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以岭头白叶单丛茶为主的名优茶,逐步改造低产低值老茶园,茶树品种布局初步得到调整,良种率由原来的不足20%提高到7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和人们消费走向的改变,近几年茶价回落,茶叶生产效益下降,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地方茶园丢荒失管和茶叶粗制滥造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茶园总面积逐年萎缩,…  相似文献   

17.
加强茶园越冬管理提高春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日照、青岛、临沂三市10余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5.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215万亩,茶叶总产量275.2万kg,总产值19264万元。名优茶产量82.56万kg,占茶叶总产量的30%;名优茶产值12906.88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7%。 1976年,山东发生了自1959年“南茶北引”以来的首次茶园冻害,随后又发生了1979年、1983年两次较大  相似文献   

18.
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开采仅5—20年以内的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和投产已20年以上的衰老茶园两大类。它们低产的成因及其现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改造技术上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衰老茶园采取相应的措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老先衰茶园是我区开采茶园的主体,多、快、好、省地改造这些茶园是我区茶叶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笔者于81年秋选择具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典型特征的沙县城关茶场茶园为试点,开始进行未老先衰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现将初步结果报  相似文献   

19.
李孝景 《中国茶叶》2002,24(6):12-12
茶叶生产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势在必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农产品的多样、优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茶园大多分布在江淮分水岭南端的群山丘陵中,该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早在唐代就有凤阳郡进贡茶叶的记载。茶树大面积种植始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良品种,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先后引进无锡大毫、福安大毫、福鼎大白茶等茶树良种,并建立了良种基地,2001年茶园面积为1.5万亩,良种面积约5000亩,产茶190t,其中名优茶为93t,产值744万元。如何加快滁州市茶叶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滁州茶业的持续发展,从长远考虑,笔者认为,把建立良种茶园和建立生态茶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20.
1.名优茶生产唱主角 浙江省常山县有近1万亩茶园,年产茶叶220t,总产值97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10t,产值849万元。茶叶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