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63-64
杨树的抗寒、抗旱能力强,是辽西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该文结合辽西地区当地实际,对辽西地区杨树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提高当地杨树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青海东部黄土丘陵浅山地区反季节造林提供参考,针对造林地气候条件及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原因,从造林整地、选择防风抗寒造林树种、容器苗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反季节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部干旱地区适宜栽植的造林树种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究其适应性和多年引种驯化、抗旱造林试验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驯化、良种繁育、抗旱造林基础上,经多年观测和总结提炼,选择适宜当地生长、抗旱抗寒、耐瘠薄的优良造林树种,以丰富当地树种资源。并筛选适宜当地栽植的10多个树种进行生态调查,并提出在造林绿化中应注意问题,进而解决造林树种单一、群落不够稳定等缺陷[1],为干旱区的荒山绿化和造林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柠条是一种抗旱抗寒、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树种,目前在我国西北等干旱地区广泛种植。文章结合灵武的实际,对柠条的育苗及造林技术做了总结,为提高柠条造林成活率和营林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银中杨的抗旱及抗寒能力强,适应范围广,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园林绿化的优质树种之一。结合实际,对银中杨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扦插育苗技术进行总结,为培育更多的优质银中杨苗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榆树具有抗性强特别是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在全国各地均可生长,是很好的盐碱地造林绿化树种,也是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之一。为了适地植树造林,增加宁夏地区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满足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绿化和人们日常用材及建筑用材的多种需求,本文对榆树的条播种子育苗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进行论述,以期提高榆树栽培技术,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榆树,落叶乔木,属榆科榆属,甘肃子午岭林区乡土树种,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用于造林,成活率高。本文从榆树种的形态及生物学特征、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四个方面概括论述榆树育苗与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松抗旱抗寒能力强,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类生态绿化树种,尤其在北方的气候干旱区应用广泛。抗旱造林是干旱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协调的主要手段之一,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生态价值明显。结合榆林市油松的实际,对营养杯培育以及抗旱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采集种子及处理、育苗地的选择及做床、营养杯的准备、营养土的配制及装袋、育苗管理、移栽以及后期管理等,为提升油松育苗及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杨是抗旱、抗寒、节水造林的优良乡土树种,总结其利用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用材价值、食用与药用价值、土壤改良作用、文化价值等,分析了胡杨种质资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威胁,并提出管护对策,同时指出全社会应加强管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该珍稀林木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1,(1)
樟子松拥有良好的抗旱及抗寒能力,现已成为植树造林的首选树种。文章以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活率为目标,对樟子松所适用栽培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涉及前期准备、人工栽培两方面,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使日后所开展造林工作,拥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杨树是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杨树为落叶高大乔木,具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点,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现作者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抗旱、抗寒、抗风沙的树种将是一个发展主流。今后一段时间,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将是我国绿化的重点。因此,砂地柏、紫叶小檗、侧柏等抗旱、抗寒、抗风沙的树种将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成果和进展。可得出以下结论:(1)杨树抗寒抗旱性改良基本上有两个途径:即选择天然杂种和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而且人工杂交的育种成果远远多于选择随机存在的天然抗寒抗旱杂种。(2)白杨派树种的研究和进展远远落后于青杨及黑杨派树种。主要表现在杂交方式简单,以单交方式为主;选用的亲本有银白杨、新疆杨和山杨;在青杨及黑杨派树种的改良中,小叶杨是一个很好的抗寒抗旱亲本;(3)在杂交方式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交到多交(三交、四交),抗寒抗旱改良和综合改良的效果随着杂交方式的不断复杂而愈来愈好。同时认为:在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杂交育种这一古老的方法仍是杨树抗寒抗旱育种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在已有的抗寒抗旱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杂种作亲本,进行更复杂的杂交方式是创造杨树抗寒抗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目前推广应用的各种抗旱造林技术的组合,进行针对不同树种的综合配套技术抗旱造林试验,总结出不同树种的最佳抗旱造林技术模式,以指导造林绿化工程,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是改善沙化地区常用的造林树种,拥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的特点。但是由于樟子松的种植环境差,樟子松幼苗的抵抗力较低,因此树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樟子松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主要研究樟子松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辽西北地区的北票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地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条件十分恶劣。在北票市营造水土保持林,首先需要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的灌木树种,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混交模式以及整地方式,即会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1科学精细整地技术1.1精细整地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意义。北票市位  相似文献   

17.
<正>我区是荒漠干旱地区,雨量少,气候干旱,风大沙多,大部分荒山荒地缺水,土层薄,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在荒山荒地造林应种植梭梭、柽柳、沙枣、沙棘、土伦柳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灌木树种。近几年,我县林业部门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植树造林成为我们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国家将植树造林工作列入国策,显示出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重视程度。樟子松是我国植树造林经常使用树种之一,其抗旱抗寒能力较强,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工造林主要树种。本文主要结合我县植树造林实际情况,就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提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抗旱新产品应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方面入手,对不同树种抗旱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对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荒漠沙区造林,树种选择是影响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旱造林实践经验,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栽植试验,对个乔、灌木树种的抗旱性能进行观察对比,经过分析,4个树种的抗旱适宜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梭梭、花棒、红柳、沙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