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明确104份苦荞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6个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6个,占总数的65.1%。104份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83~1.00;在相似系数为0.88时,104份材料可分成5组。西北、西南地区省份的材料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内蒙古赤峰地区的37份苦荞则划分在同一个组中,表明赤峰地区的苦荞资源遗传基础较狭窄。由于一些地方材料可能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因此,对苦荞资源进行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评价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豫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和评价,以豫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内41份无性系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33对引物中筛选出26对扩增较好的引物,26对引物共扩增出102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4条,最少为2条,最多为7条,检测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664个,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0.462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6550,引物多态信息量最大值0.80,最小值0.23,平均值0.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处,将41份材料分为4大类群,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相近的大都聚在一起,供试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08~1.87,说明资源圃内品种间遗传基础较宽。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价,明确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111份冬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9条,多态率92.86%;通过POPGENE 1.31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93 2,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60 1,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8 7。采用Jaccard相似系数进行种质间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0的位置可将全部种质分为6个类群。通过聚类结果可知,种质材料未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但相同果型、籽型的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基于SSR标记分析冬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缘关系的聚类,将为冬瓜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的农家豌豆品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及甘肃省张掖市的29份豌豆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共7个。29份DNA材料共扩增出118条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6.9条,多态性比率为98.31%。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05 9,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9 6,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70 4~0.928 6,表明本研究的29个豌豆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69为界限,将29份材料划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豌豆种群地域性分布规律关联性较高,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能够将地理来源相近的居群进行聚类划分,其研究结果可运用于豌豆种质资源保护及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省份的19个种源共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从3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组合得到53个清晰的电泳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3.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3个条带.21份蓝花楹种质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83,有效等位基因总数(Ne)平均为1.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0.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研究表明,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区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强.本研究较准确地进行了各蓝花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可为蓝花楹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76份栽培荞麦(苦荞54份,甜荞22份)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荞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分离出18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6~12条不等,平均9.5条,多态性带占88.89%。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77,变幅为0.389~1.000。在GS为0.63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苦荞和甜荞两大类,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成一类,表明荞麦醇溶蛋白所揭示的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SSR标记的赤峰地区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我国甜荞的主产区之一。为了研究赤峰地区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合理利用育种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部分来自赤峰地区的73份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5对引物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50条,占总数的64. 9%。大部分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8~0.96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81时,73份材料可分成4组,赤峰地区的58份材料在每一组中均有分布,表明赤峰地区的甜荞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赵娜  鲁萍  李景欣 《作物杂志》2011,27(3):93-96
对野豌豆属的山野豌豆、狭叶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和东方野豌豆4份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关系分析。6个引物共扩增出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46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8.4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种内平均遗传多态度为1.72,遗传多态度总量为4.39;种内变异值在0.15~0.72之间,种内的遗传变异均值为0.42;种间的遗传变异均值为0.58。UPGMA法遗传关系聚类显示,山野豌豆和狭叶山野豌豆亲缘关系最近,与东方野豌豆亲缘关系最远。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分析野豌豆属材料间的亲缘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109对SSR特异引物对89份辣椒材料进行分析,其中87对引物扩增出条带,52对引物具有多样性,扩增带分子量在150~2 000 bp之间,231条谱带中175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占75.76%,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66条带,说明辣椒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小.89份材料经过NTSYS2.1.0软件分析后,计算出材料间遗传距离,并做出SSR分子标记聚类图.结果显示,89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60处分为两类,可以将栽培种和野生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80处可以分为四类,总体上看,将果实类型相似的种质基本都聚在一起,说明用SSR标记进行辣椒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IT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和日本的27株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杏鲍菇的鉴定和选育提供分子依据。利用SRAP和ITS标记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对供试杏鲍菇菌株进行研究。筛选出9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130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83.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27~0.42,平均为0.36。通过ITS序列对供试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与SRAP分析的结果一致,均表明地域来源相近的部分菌株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而地域相隔较远的部分菌株也聚为一类,其亲缘关系也很近。2种标记均显示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SRAP和ITS联合使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为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河南、湖北、安徽3省100种芍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共扩增获得54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6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75,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为0.443 3~2.132 6;使用UPGMA法构建所有试材的系统聚类树,供试材料共分为3个组及3个亚组,聚类结果与试材地域来源关系密切。进一步说明SSR是研究芍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为芍药亲本组合选配、种质创制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了100条ISSR引物对11份人工合成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材料(TP、HTS-1、C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42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2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42条引物共扩增出了273个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是3~12,平均每条为6.5,同时检测到在14份小麦试材中有170(占62.3%)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1~11,平均每个位点出现4.5个等位变异。42条引物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99~0.879,平均为0.767,多数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信息量在0.800左右。1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3~0.934,平均为0.790。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材料被聚为3类,其中聚为第2类的试材最多。本研究表明,14份小麦材料遗传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但参试材料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与试材系谱及亲本来源相吻合。结果表明ISSR标记技术可应用于物种的鉴别、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目前苦荞SSR多态性标记数量较少,根据已发表的苦荞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软件对1~6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进行了查找和序列特征分析,批量设计引物并对引物进行了有效性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苦荞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 640个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型SSR最多,占比63.29%,五核苷酸重复型最少,仅占0.12%。AT/TA、AAG/CTT、ACC/GGT和ATC/GAT为出现频率较高的重复基序。苦荞基因组SSR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2~476bp,平均长度23.14bp,长度12~19bp的占比71.71%,长度≥20bp的占比28.29%。根据不同类型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479对,选择200对引物对5份苦荞资源和3份甜荞资源进行多态性检测,有56对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7对在苦荞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48对在甜荞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9对同时在两种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利用苦荞全基因组序列可实现SSR标记的批量开发,可鉴定出适用于苦荞和甜荞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等研究的SSR引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绒毛白蜡种质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试验选取50份绒毛白蜡种质,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 RⅠ/MseⅠ引物对绒毛白蜡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0个绒毛白蜡种质共扩增出18 45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 301条,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3.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9,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为0.30;各种质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58~0.741,当相似系数为0.62时,UPGMA分析将50个无性系分成9组,显示出绒毛白蜡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绒毛白蜡种质鉴定及资源保护提供分子证据,也为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及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5个猕猴桃品种和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ISSR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为遗传、育种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在25个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72条带,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7.2条,多态性条带169条,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6.9条,多态性比例为98.26%;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87之间;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04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三类。本研究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猕猴桃种质的分类与鉴定,为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利用和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姜伟  朱宏波  何觉民 《棉花学报》2008,20(5):348-353
 采取ISSR分子标记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这11条引物共扩增出92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3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带77个条带,多态率达83.70%。UPGMA聚类分析显示,48份材料的相似性系数(GS)变化范围在0.27~0.93之间。聚类将48个种质资源划分为 4个大类(GS=0.55),湛江野生棉、廉江野生棉与其它品种在遗传上有很大差别,属于较原始类型,归为一类;长绒棉与陆地棉品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也单独归为一类;其它不同省份的陆地棉品种在遗传上有较高的相似性,归为其它类型。分析结果表明,ISSR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 是一种较好的遗传分子标记,适宜于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对云南荞麦资源的9个种、1个变种、2个亚种的26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共获得162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多态性带的比率平均为94.8%。Nei氏相似性系数的分析结果,荞麦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11,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786,表明云南荞麦资源种间比种内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的结果,26份供试资源聚为3大类群:第Ⅰ大类群是小粒种类群,第Ⅱ大类群是甜荞类群,第Ⅲ大类群是苦荞类群,结合3大类群的特点,可以认为F.cymosum与F.esculentum的亲缘关系比与F.tataricum的更近;F.tataricum和F.tataricum ssp.potanini与供试的其它荞麦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与白花F.urophyllum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水稻中晚粳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河南省中晚粳新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7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10个用于PCR反应,共扩增出104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0.4个,多态性条带66个,多态性比率为63.46%,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其中,有9个引物具有单一标记条带或特异缺失条带,共可鉴别8个品种。应用SPSS11.5分析软件对16种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种供试材料可分为5类,其中新丰039和豫粳6号各单独聚为一类。1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186~0.808之间,其中信粳03260和新稻03G43的亲缘关系最近,而3优121和豫粳6号的遗传差异最大。这些结果可为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水稻育种工作中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