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商河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为害。如1996年全县播种玉米3.6万hm2,全部发病。其中春玉米0.1万hm2,90%以上毁种,未毁种的几近绝产;麦田套种玉米2.0万hm2,病株率一般为15%~20%,严重的地块病株率30%以上;直播玉米1.5万hm2,一般病田病株率在5%~10%,严重地块病株率15%~20%。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1 影响发病的因素  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  相似文献   

3.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1993年德州、宁津、夏津、陵县、庆云、武城、平原七县(市)的套种玉米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玉米粗缩病 Maize Rough dwarf Virus。被害株显著矮化,仅有健株的1/3—1/4,茎节粗而短,叶子挺直,叶片浓绿而厚,顺叶脉有间隔的半透明状条斑,叶背叶脉微突起。发病株多数不能抽穗。据调查,4月下旬前播种的春玉米和麦收后播种的玉米极少发病;5月下旬播种的套种玉米和晚春玉米发病最重,一般病株率20—40%,严重地块达87%,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而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中科1号、浚单18号抗性很差,病株率最高达44.3%,由于品种结构、冬季气候、昆虫种群变化等原因,导致粗缩病逐渐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因此,研究分析其发生动态、制定综合防治对策,对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保证玉米的优质高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MRDV)20世纪80年代在思南县玉米作物上仅零星发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病面积逐年扩大 ,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96年调查 ,全县发病面积467hm2,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5.38 %。病株率4.6 %~9.4 %。1999年全县发病面积已上升到2467hm2 ,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28.46 % ,平均病株率24.87 % ,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4 %。目前 ,全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已成为玉米病害之首。1998年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作了初步观察 ,1999年对病害的发生与前茬不同类型地…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在石家庄地区早有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棉麦套种和麦田套种玉米,此病有蔓延趋势。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害,传毒媒介为灰飞虱。飞虱在我区一年发生五代。 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灰飞虱的田间消长又与以下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 1.套种玉米田发病重于单播田:玉米粗缩病的发展是伴随三种三收和麦套玉米面积的扩大而逐年加重。分析造成套种玉米田发病重的原因,一是夏  相似文献   

8.
大名县套播玉米地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粗缩病1990年以前在我县套播玉米田为零星发生,1991年后发展日趋严重。1995年全县发病面积1万hm2,发病田率在95%以上,发病株率平均在8.3%,最高51%,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1发病因素1)此病是玉米受...  相似文献   

9.
玉米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6~1979年河北辛集、晋县、正定、永年试验基地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经 1996~1999年 4年试验数据检验表明 ,4月10日以前播种的早春玉米玉米粗缩病发病株率低 ;5月份播种的晚春玉米和麦套玉米发病株率最高 ;6月份播种的夏玉米发病株率最低。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式为Y=-673.5 -0.0439X2+11.5X。该关系式适用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常规发生和大发生年预测病情 ,符合率达80%~100%。但该关系式在灰飞虱极轻发生年不适用 ,符合率仅为20%。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过去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未见南方有粗缩病的报导。自1987年在兴山县南阳镇首次发现后,逐年加重。1998年湘坪乡文武村、落步河村春玉米发病面积50%以上,较轻的发病株率20%左右,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不少农户进行毁种,改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MRDV)在开封市有明显上升危害的趋势,一般病田病株率10%~3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40%-60%,给开封市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作者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防治试验研究,探明了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是乳山市玉米上的常发性病害。2005年该病在乳山市春玉米上发生严重,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未能抽穗结实,是近30a来发生最重的年份。为搞好对该病的防治,现将  相似文献   

14.
抚宁县玉米矮花叶病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玉米矮花叶病(MDMV)在河北省抚宁县逐年加重,1995年全县1万hm2春玉米普遍发病。病株率在20%以上的重病田占8.7%,病株率5%~20%的占50.6%。作者在沈单7号玉米矮花叶病显症(玉米拔节期)时用红漆涂茎...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陕西铜川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玉米病毒病发生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当地玉米生产和良种繁育的主要障碍之一。1998年发生特点:一是发生范围广,发病田块占调查田块的71.15%。二是在病害类型上,春玉米以矮花叶病为主,夏玉米以粗缩病为主。三是病害发生春...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严重,2010年在桂林市中稻爆发成灾,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2010年9月联合举办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考察活动”指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已报道的造成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分别是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 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1]。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该病,上世纪60年代曾在中东部夏玉米区流行,至70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已陆续发生[2],近年来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特别是套播或晚春播、早夏播玉米田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以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和玉米条纹病等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为了解决玉米病毒病防治问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曾先后主持召开几次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学术讨论会,交流、讨论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分布、病原鉴定、介体传播、流行规律、病毒提纯、抗血清制备、抗性鉴定及防治措施等,促进了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我国1954年前后,新疆南疆17个县市玉米条纹矮缩病普遍发生,成为当地玉米生产中的严重问题;1963年上海、浙江、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玉米,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有人称其为玉米粗缩病;1968年,河南新乡、安阳夏玉米发生玉米矮花叶病,造成毁灭性损失,并逐渐蔓延至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成为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1969年甘肃敦煌玉米条纹矮缩病严重发病,严重地块颗粒无收;1977年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大面积流行;1980年以来,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大面积发生玉米红叶病;1988年以来,四川南充地区9  相似文献   

19.
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中部.常年种植玉米2万hm2以上.其中春玉米1.3万hm2.以露地移栽为主。2008年和2010年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上暴发.造成减产40%~60%.许多农民误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后经专家鉴定为玉米粗缩病所致。该病已成为大丰市玉米生产上威胁最大的毁灭性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周至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目前栽培面积已发展到8667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自《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6期报道陕西省猕猴桃发生新病害——猕猴桃溃疡病以来,此病已成为本县生产中的常发病害。据本县植保站调查,2000年全县平均病园率45%,平均病株率16.65%,病指4.76;2001年平均病园率70%,平均病株率49.2%,病指20.3;2002年平均病园率65.6%,平均病株率11.3%,病指3.52。其中尤以2001年发病最为严重,全县发病面积约为6000hm2,重病园病株率达40%,最重者发病1~2a即可毁园。产量损失10%~15%,严重者达5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