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山茶浙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又名红花木茶、红花果茶、大茶梨、山茶梨.因最早发现于浙江,故又有浙江红花油茶之称.近年来,植物学和树木育种工作者在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调查和杂交试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在反季节里,对宜春市南门工业园区内大量野生樟树进行抢救性的裸根移栽及快速测定它们的年龄。结果表明:1)对野生樟树移栽时间愈长,对其成活愈不利,反之则成活率愈高;2)采取裸根近距离移栽,快速地修枝,黄心土培植,浅栽高培土,施钙镁磷肥,生根粉配成泥浆涂抹根部,并做到随挖、随运、随栽、随养,这都是提高野生樟树抢救性移栽成活率关键措施;3)利用树木的年轮数与胸径呈正相关关系,得到的年龄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大量野生大樟树的年龄测定可快速求算;4)2次裸根移栽的成本价仅为带土球移栽的72.3%,直接节省移栽费用6.7万多元,裸根移栽的数量越多,价格优势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通常是指移栽胸径在15 cm以上的常绿乔木,且要求带冠移栽。园林工作者普遍认为大树树龄过大,移栽成活率过低,移栽后其长势也较差,难以恢复生机,不主张大树移栽。针对这一观点,在多年基层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了香叶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为提高香叶树大树的移栽成活率和保护野生香叶树大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银杏作为我国特有的观赏经济林木 ,其胸径 15cm以上的大树移栽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园林栽植和疏密扩面的经常性工作 ,如何提高大树引进、栽植的成活率 ,直接关系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近年来 ,我们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使移栽成活率提高了 2 3.8% ,技术要点如下 :1 移栽时间落叶至翌年春萌芽前都可以进行 ,最好在落叶后至封冻前移栽。此时地温尚高 ,利于移栽树木根系的愈合 ;树木进入休眠期后 ,树木新陈代谢基本停止 ,大树经历了冬眠 ,生理代谢趋于复苏易成活。2 移栽方法2 .1 切根措施需移栽的大树 ,9月中下旬需进行切根处理…  相似文献   

5.
辛秀琴 《绿色科技》2019,(3):71-71,77
对2013年夏季移栽的胸径为15~26cm的20棵云杉大树,在同一时间,采用带土坨和裸根不同方法进行了移栽。结果表明:在技术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只要管护措施得当,在夏季高温天气一样可以进行云  相似文献   

6.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杜鹃红山茶是一种稀有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和潜在社会价值的观赏植物资源,但因分布上的局限和本身繁殖能力较弱,易受人类活动威胁.建立种质资源园对杜鹃红山茶野生资源进行迁地仿生保护,并探索有效的仿生栽种模式,是对杜鹃红山茶野生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以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和山茶属红山茶组10个原生物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设计20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叶山茶与红山茶组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要显著于正交组合。与杜鹃叶山茶进行杂交的亲和性,最好的是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南山茶C. semiserrata和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其次是尖萼红山茶C. edithae、长毛红山茶C. villosa、滇山茶C. reticulata和全缘红山茶C. subintegra,较差的是厚叶红山茶C. crassissima和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最差的是毛蕊红山茶C. mairei。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南乡土绿化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广泛运用,结合工作实际,对部分海南乡土树种大树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几个树种大树移栽的处理方法,可以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移植大苗绿化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大树移植中 ,多采用带土球移植 ,但许多地方由于土壤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带土球移植难度较大 ,只能采用裸根移植方式。1 裸根大苗移植方式裸根大苗移植是指胸径在 6cm以上的大树裸根移栽。通常采用去掉树冠 ,保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城市开发和行道树绿化美化对香樟苗需求量成倍增加,对树苗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利用香樟种子播种育苗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用多年生香樟苗裸根移栽,经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方法试验地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且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试验苗木为野生香樟苗。试验调查。设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的对比、不同移栽方法对苗木成活率的对比、种子苗与多年生裸根移栽香樟苗经济价值对比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华中地区城区34个样本绿地的大树移植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大树的主要使用情况、移栽成本及栽植后的效果;以3个村庄作为调查样本,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和打分,得出3个样本村庄的影响评价值;揭示了大树移植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城乡绿化建设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砍滥伐林木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林木采伐缺少—个既切实有效又简单可行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是深化林业制度改革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避免山林权属争议、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案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探讨了珍贵树木、古树名木采挖、迁移措施,提出了林地管理中正确处理好耕地和林地的关系、突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甘肃野生果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甘肃各主要林区、保护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表明:甘肃野生果树资源丰富,有312种和46变种(变型),隶属于32科、70属。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虎耳草科、小檗科、猕猴桃科、葡萄科、胡颓子科。首次对甘肃不同地理分布区域野生果树资源的丰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野生果树在各地理区域间分布不均衡,陇南最丰富,陇东南、陇西南较丰富,河西走廊最贫乏,陇中和祁连山较贫乏。同时提出了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地利用云南省的野生铁核桃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在昆明市的禄劝、晋宁开展了历时5年(1999~2004年)的野生铁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树龄20年以下,胸径不超过20 cm的野生铁核桃作砧木,选用与其生境相近的云南优良漾濞核桃品种作接穗,用插皮接或切接方法在砧木的萌芽展叶期嫁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嫁接成活率高(76.5%以上),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野生铁核桃发达的根系,生长适应性强,2~3年结果,果实的品质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木荷等3个树种网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木荷、青冈、红叶石楠3个树种,分别采用芽苗移栽、种子直播、扦插进行网袋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对比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网袋容器育苗法能有效控制1年生木荷和青冈苗的主根生长,促进须根生长。与浅根性的树种木荷相比,深根性树种青冈经网袋容器育苗后,根质量及其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网袋容器对青冈的修根作用比较明显。还观察了3个树种的苗木生长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的大树移栽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大树的生长特性,对大树移栽中的选种,截根促根,冠部处理,移栽时间,采挖处理及栽后管理等成功经验做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扦插繁殖是保持园林植物优良性状的重要繁殖方法之一,为研究浙江红山茶在黄山地区高效扦插繁殖的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用黄心土、河沙、蛭石与珍珠岩混合物等为三种不同扦插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浙江红山茶扦插成活率、生根性状和生物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扦插成活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对根条数、根长及根重也有影响,以蛭石混合基质上根条数最多,而河沙上根的平均长度最大,黄心土上根重最大,因而不同基质对生根的影响各有不同,从生物量分配来看,以黄心土上的根茎比最大,综合来看,在黄山地区黄心土是较为合适的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鄂西山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特点,讨论了鄂西山区野生果树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果树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Wilson  S.J.  Clark  R.J. 《New Forests》1998,16(3):199-211
Field symptoms of transplanting shock in Eucalyptus nitens open rooted (1/2 + 1/2) transplants suggest water stress. To identify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changes in water relations were monitored from undisturbed seedlings growing in a commercial nursery through lifting, transplanting into pots and re-establishment of normal water relations. Hydraulic resistance measured as leaf specific resistivity increased with each step in the transplanting process. Resistivity after lifting was double that measured on undisturbed plants in the nursery and subsequently doubled with each of the two successive stages, root trimming and planting out. Resistivity fell after the initial rise, returning to the values recorded in the nursery in two stages. An initial rapid decrease, which was not accompanied by any measurable root growth, was followed by a seven day period without a change in resistivity before a further gradual decrease as root volume increased with new root growth.All water relations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on trees which had not suffered any permanent leaf damage as a result of transplanting. For a small group of trees which did suffer damag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volume at planting and the retained healthy leaf area. Before shoot growth had recommenced the final ratio of turgid leaf area to initial root volume was comparable with plants immediately after lifting and before trimming.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s in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the leaf damage or defoliation symptoms occuring in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