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套播麦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洪潮  周莉  张鑫 《农技服务》2009,26(7):36-37
针对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结合土壤供肥具体实际,提出稻田套播麦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田套播麦高产高效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崔竹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40-40,43
介绍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田块、进行适期套播、采取均量播种、配套田间沟系、科学运筹肥水、化除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稻田套播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20):32-33
三、稻田套播小麦技术 稻田套播小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了季节的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稻麦双高产,并且大幅度简化麦作农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稻田套播麦的最佳套播期,进行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确定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  相似文献   

7.
1历史沿革 80年代初本地一些老农尝试免耕直播,乃至套播,总结出先撒麦子后割稻的稻田套播麦(简称套播麦)整套成功经验.由于省工、省本、省机力,易掌握且高产,不到一、二年时间便在全镇推广,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市乡镇.10多年来,我镇套播麦面积始终为小麦播种面积的100%.经不断实践和提高,形成了以四个转变为核心内容的整套套播麦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湖县位于江苏中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地区,地处苏中和苏北交汇处,近几年来,受气候及多种栽培方式的影响,水稻腾茬推迟,稻田套播麦面积逐年增加.本文根据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和植株吸肥特点,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探索出一套新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 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善稻田套播麦种际空气湿度、土壤容重和采用合理共生期,可促进稻田套播麦种子萌发出苗,提高成苗率,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10.
套播麦是三麦播种方式的重要改革,具有适期早播,抗湿播种,省工简便等特点,并且能使水稻养老稻,缓解收种季节的劳力矛盾。根据多年的实践,要夺取套播麦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1坚持稻田“五套”,争五苗促早发稻田“五套”是根据套播麦出苗生态环境与...  相似文献   

11.
稻田套播麦具有省工、节本、抗灾、早发、稳产、增效等优势,近年来套播麦被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推广过程,对稻田套播麦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高产优质与合理施用肥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和植株吸肥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总结施肥技术.以达到生产上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4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效应的初步研究霍中洋戴其根张铭邱枫张洪程须关德庞其敬(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锡山市农业局)稻田套播麦是在未成熟的水稻群体内全裸露地播上麦类种子,苗期麦稻共生是这种麦作方式与常规麦作主要分异点之一。在不同地区,由于水稻熟期和小麦...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科学播种、肥分管理、田间管理、综合防控病虫草害等内容,以期为稻套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建湖县地处苏中里下河中北部 ,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 3.3万 hm2左右。 80年代后期 ,稻田套播麦 ,因其工序简单 ,操作方便 ,得到广泛应用 ,但产量低而不稳。进入 90年代 ,随着中晚粳稻和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应用面积的扩大 ,稻茬种麦偏晚的矛盾日趋突出 ,尤其是半冬性小麦难以保证适期播种。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专题与综合栽培试验 ,不仅掌握了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长特性 ,而且配套形成了 750 0 kg/hm2 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稻田套播麦的生产水平 ,使之成为建湖县的主体 (占 55%)麦作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专题试验 :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19.
套播麦的生育特点与创高产的对策董百舒,夏源陵,胡兴安,秦建国王振忠,吴安之,胡洪基,唐建华传统的套播种麦曾被认为是不能高产的粗放种植方式。但是近几年经研究改进后,套播麦已创造了一批较高产的实例(表1)。亩产300kg以上田块,已知的尚有数十例。现表1...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稻田套播油菜种植技术,2014-2015年度安福县在前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在二季晚稻田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量套播油菜对比试验,旨在寻求二季晚稻套播油菜的最佳播种期和最适播种量,以及对套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稻田套播油菜是一项集轻型、简化、高产、高效、环保于一体的油菜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