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适地适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也就是把树栽植在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物质等立地条件(森林植物条件),确定适宜的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造林地。 1.适地适树的途径 ①选树适地。在已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在某一地区的天然分布中,其中有栽培经验,生长稳定的树种)。其次引进外来树种。 ②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2.
乌兰察布市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关键的是选择优良抗旱树种,坚持适地适树,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细致整地,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正确掌握造林季节,保护好苗根,精心栽植。  相似文献   

3.
适地适树就是根据既定的经营目的和造林地,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或根据既定的树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它是造林能否成功的一项关键措施。建国以来的大量造林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到适地适树,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的措施,造林就能基本成功;如果做不到适地适树,即便其它措施都好,造林也难以成功,往往表现为成活而不能成林,或成林而不能成材。这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耽误了完成绿化祖国任务的宝贵时间。为了要做到适地适树,首先要掌握“地”和“树”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生态学特性),然后使它们在符合造林目的要求的基础上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原因1.种子发芽能力。2.发芽条件。3.苗木质量。4.种植技术。5.造林季节。6.适地适树。7.及时抚育。二、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一)造林地的整地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二)树种选择选择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三)苗木对苗木的要求是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无虫害,不失水,高度合乎要求。(四)造林1.造林设计要符合实际;2.苗木保鲜。早晨或阴天起苗,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3…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村屯绿化工程等,都是以植树造林为目的的绿化工程。要加快绿化步伐,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掌握造林技术,现就提高造林技术必须掌握的环节分述如下: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根据立地条件,选用适宜造林地区生长的树种。要做到树地两...  相似文献   

7.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质及厚度、PH值等自然条件因子)类型,选择最合适该条件生长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称之“适地”,根据造林树种生长对立地条件的要求确定造林地块称之“适树”,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惯统一,使造林树木始终保持最佳状  相似文献   

8.
造林生产实践中,造林地和造林树种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这种相关关系加以研究和利用,就是我们说的适地适树问题。要适地适树地进行造林,必须根据各类土地资源,采用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适宜的树种。这是提高造林的成果,做到集约经营,使林木速生丰产,发展林业建设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因此,我们要认真探讨和注意造林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造林地段与造林树种的关系。一、造林地区与造林树种的关系造林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气候条件和地貌方面,其它如坡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葛根庙概况、绿化的宗旨及目标,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乡土树种作为绿化树种。在整地、栽植密度、混交比例等绿化造林各个环节,给出了具体适宜的要求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二、树种选择及配置我区行道树设计,由于受条件所限等多种原因,在树种选择和配置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适地适树问题.适地适树是行道树配置的重要原则.行道树与一般造林不同,这个“适地”不但具有生  相似文献   

11.
造林知识     
植树造林时需把握好以下环节,以便提高成活率。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造林地选择适宜的树种或品种。土层薄、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土层厚、立地条件好的地块,选择效益较好的树种。苗木准备。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为此,造林所用苗木应根系发达,主根短且直;苗干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无徒长现象。整地方式。造林前一定要细致整地。对  相似文献   

12.
关于“适地适树”的几个问题贺文明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中选择造林树种的一个基本原则。造林树种的林学特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基本适应,这是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做不到这一点,则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区不少地方出现了造...  相似文献   

13.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改进高寒山区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树种 高寒山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 严把工程造林关,坚持做到适地适树。在进行工程造林设计时,要对造林地土肥条件进行测试评估,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造林单位及个人要按着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的纯林设计,彻底杜绝先造林后设计,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从造林设计开始就应注意抗有害生物设计,同病虫感性树种不能混交,预留出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道。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活动,采用播种法和植苗法及封山育林等,增加森林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三高”农业,建设绿色屏障的生态林业工程。是以营林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故在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上,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林种和适生树种,贯彻“良种壮苗,整地保墒,适时造林,精心栽植,抚育管护”等综合科学造林技术,现简述如下。l适地适树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现状,选择适宜树种栽植,这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基本原则。2培育良种壮苗,实行就地育苗就地达林苗木是造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普及和推广造林适用技术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下简称"两率"),确保造林实绩验收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根据造林立地条件,选用在本地区能健康生长的树种,做到树地相宜,使两者相互适应,实现地尽其力。应  相似文献   

17.
我省十年九旱,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各级党委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在抗旱造林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一年一度的春季植树造林群众运动即将开始,现将我省抗旱造林的部分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生产单位参考。一、适地适树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种植不同的树种。我省常用的造林树种:在石质山区、浅山区有油松、橡树、山桃、山杏等;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选择造林地和树种 在选择造林地和造林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因为苗木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成活率高,对冻拔的抵抗力也较强。一般来说,樟子松和落叶松系阳性树种,应该选择地势比较高,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19.
泸溪县坚持把“三难地”造林绿化攻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县共投入资金84万元,完成“三难地”造林1124.3公顷,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1.8个百分点。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难地”造林绿化工作,每个县级领导每年都在自己的联系乡镇办起了66.7公顷的样板山,从炼山整地到栽植都亲临造林现场指导,从而掀起了“三难地”造林绿化高潮。在“三难地”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栽植了柏木、桃树、乌桕、刺槐。在规划设计上,坚持因地适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为了确保工程造林质量,他们严把整地关,全部实行大…  相似文献   

20.
二、适地适树的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造林地和造林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当复杂的,造林树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光、热、空气、水分、矿物养分等各项生活因子,造林地在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中,与造林树种之间发生着多种多样的矛盾。为了达到适地适树,就有必要分别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