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水环境中Cd和Cu污染对监测生物河蚬积累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河蚬作为指示生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Cd和 Cu的单独及联合作用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水体中浓度为 10、 20、 30、 40、 50 μ g· L-1的 Cd与 Cu单独作用下,河蚬体内 Cd与 Cu的含量分别与其在该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和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同样浓度的 Cd与 Cu共同存在的环境中,河蚬体内的 Cd与 Cu的含量仍与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对污染物质积累的增加.初步建议河蚬可作为淡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Cu、Cd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研究了cu2+、Cd2+在法国2种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讨论了引起这2种元素吸附差异的可能原因·Cu2+、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随pH的升高而升高,在近中性时完全被吸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表明Cu2+的吸附比Cd2+高.Cu2+和Cd2+在水解作用、沉淀作用、与腐殖质的络合强度以及与Ca2+、H+离子吸附点位的竟争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2种离子吸附差异的主要原因.低初始浓度时Cu2+的吸附量、吸附率随pH位变化而变化幅度小于高初始浓度.Cd的吸附也有类似规律.但不如Cu明显.土壤的pH值、CEC和粘粒含量均影响土壤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糖蜜协同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重金属Cd、Cu的影响,以总Cd含量为0.675 mg/kg、总Cu含量为120 mg/kg的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废母液和糖蜜作为水稻种植肥料,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以及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水稻植物重金属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糖蜜能显著减弱重金属对水稻的胁迫,糖蜜与密度为4株/盆(加密1倍)协同阻控重金属吸收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水稻种植试验中,施加糖蜜与不同种植密度结合,可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1.82~6.51,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0.022 0~0.030 6 mg/kg,降低土壤有效态Cu含量2.288 7~8.030 0 mg/kg,分别降低水稻根中总Cd、总Cu含量0.064 6~0.635 7、1.550 2~63.799 0 mg/kg,降低水稻茎中总Cd、总Cu含量0.114 8~0.452 9、1.043 3~20.244 8 mg/kg,降低水稻叶中总Cd、总Cu含量0.012 4~0.495 1、0.608 7~19.227 8 mg/kg,降低水稻精米中总Cd、总Cu含量0.022 3~0.062 0、0.343 1~1.532 7 mg/kg。同时,施加糖蜜后能使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丰度明显增加,Ace指数最高达4 830.46(A1处理),Chao指数最高达4 320.18(A1处理),Shannon指数最高达6.50(A2处理),进一步验证糖蜜对水稻阻控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却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Cd、Cu含量,使油菜体内Cd、Cu含量增加;施加无机功能材料与有机肥相比,降低了油菜茎叶中Cd、Pb和Cu含量,对油菜吸收Cd、Pb和Cu均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 和Pb 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且土壤pH 值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 和Pb 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 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 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 和Pb 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H 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 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 和Pb 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3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来水处理作对照,采用土培法研究了3种Cd处理浓度下棕竹、宛田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及修复能力,为Cd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土壤Cd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 mg.kg-1)相比,10、25、50 mg.kg-1 Cd处理45 d后,3种园林植物均能较好生长,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10、50 mg.kg-1 Cd处理浓度下,3种园林植物地下部(根系)Cd含量均大于地上部(茎、叶),且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地下部(根系)Cd含量增幅均大于地上部(叶、茎),其中棕竹根系Cd含量增幅最大,是10 mg.kg-1处理的7.05倍;在10~50 mg.kg-1处理浓度范围内,3种园林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Cd含量比值均较低,且Cd在3种植物体内的迁移率均随处理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却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Cd、Cu含量,使油菜体内Cd、Cu含量增加;施加无机功能材料与有机肥相比,降低了油菜茎叶中Cd、Pb和Cu含量,对油菜吸收Cd、Pb和Cu均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TLSF2是1株新发现的耐重金属真菌,为深入了解该菌株对水中Cu、Cd的吸附机理,借助原子分光光度法,通过吸附试验探讨了菌体对Cu、Cd的吸附能力,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Cd在黑曲霉菌体中的化学形态及其Cu、Cd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黑曲霉菌体的亚细胞结构并测定其各组分Cu、Cd含量,并对Cu、Cd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株TLSF2的细胞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保持50 mg/L条件下,Cu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TLSF2对Cu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7.76 mg/g;Cu浓度保持200 mg/L条件下,Cd浓度为50 mg/L时,菌株TLSF2对Cd的吸附量最大,达5.19 mg/g,表明该菌株对Cu、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且证实细胞壁是菌株TLSF2富集Cu、Cd的主要部位,Cu、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菌株TLSF2吸附Cu的化学基团主要涉及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吸附Cd的化学基团主要包括酰胺基、氨基、羧基、羟基以及磷酸基等。 相似文献
9.
6种固化剂对土壤Pb Cd Cu Zn的固化效果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沸石、石灰石、硅藻土、羟基磷灰石、膨润土和海泡石6种固化剂,研究了这6种固化剂对土壤中Pb、Cd、Cu、Zn的固化效果,筛选出几种效果较好的固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沸石、石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的含量,并且明显减少了土壤中Pb、Cd的毒性浸出量,其中沸石最多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含量分别达到48.7%和56.2%,减少土壤中Pb、Cd的毒性浸出量达到37.1%和30.1%;沸石、石灰石均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交换态Cu的含量,降低量分别高达68.1%和85.2%,膨润土能有效减少土壤中Cu的毒性浸出量,减少量最高达到66.51%;石灰石对土壤中Zn有着良好的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苄嘧磺隆对Cd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09Cd2 示踪技术,以水稻为指示植物,根据苄嘧磺隆的商业推荐施用量200~400g·hm-2,研究了苄嘧磺隆施用量分别为0、200、300、400和600g·hm-2时,对重金属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对109Cd2 的吸收能力较强,但主要分布在根系,占植株总吸收量的92.8%~94.4%。根系中Cd的富集系数(根中Cd的比活度/溶液中Cd的比活度)为0.612~0.813;茎叶中Cd的富集系数(茎叶中Cd的比活度/溶液中Cd的比活度)为0.036~0.054。当苄嘧磺隆施用量为200、300g·hm-2时,水稻对109Cd2 的吸收总量比对照有减少的趋势。当施用量为200、300和400g·hm-2时,根部吸收109Cd2 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施用量为400g·hm-2时,水稻根部吸收109Cd2 的比活度分别与施用200、300g·hm-2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趋势,这表明苄嘧磺隆对水稻根系吸收Cd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然而同样的处理在茎叶中增加的趋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苄嘧磺隆使用量为600g·hm-2时,水稻根系及茎叶吸收109Cd2 的比活度明显降低(P<0.01),主要是因为苄嘧磺隆的降解产物达到一定浓度并与镉可能形成有机金属配合物,从而降低了Cd的生物有效性。试验结果还表明,茎叶吸收的109Cd2 分别比对照和其他处理浓度时的吸收量显著降低了(P<0.05),这是因为有机金属配合物的长距离运输比较困难,使大量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富集在根系中。 相似文献
11.
洋葱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浓度以及不同提取工艺对洋葱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对生熟洋葱汁的抑菌能力、不同浓度的生熟洋葱汁抑菌效果、生熟洋葱汁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及不同提取方法从洋葱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脂溶性物质抑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生洋葱汁的抑菌效果比熟洋葱汁的抑菌效果好,洋葱汁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都产生抑菌作用,而对酿酒酵母和米曲霉没有抑菌作用。洋葱汁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好,在效价浓度以上,随生洋葱汁浓度的增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越好。生洋葱汁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时的洋葱汁液与无菌水比例均为1.30∶1.00。[结论]为洋葱的日常食用以及洋葱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加工和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选择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脱毒菌种,研究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与细胞悬浮液对呕吐毒素(DON)的脱毒效果。选择脱毒效果较好的处理,单因素设计,研究其在不同温度(35 ℃、45 ℃、55 ℃)、不同pH(5、7、9)下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细胞悬浮液均对DON有脱毒作用,其中短小芽孢杆菌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上清液、地衣芽孢杆菌上清液的脱毒率最佳,脱毒率分别为54.74%、63.32%、57.68%,其最适温度分别为55 ℃、45 ℃、45 ℃,脱毒率分别提高到74.35%、75.50%、83.51%,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脱毒率(P < 0.05),其最佳pH分别为7、5、5,脱毒率分别提升到72.89%,70.81%,75.60%,显著高于其他pH的脱毒率(P < 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不同工艺提取黄瓜藤,研究其提取物抑菌作用。[方法]首先采用水煎煮法和醇提取法对黄瓜藤进行提取,滤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十字交叉法计算抑菌圈的直径。[结果]黄瓜藤水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菌直径均大于10 mm,黄瓜藤水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MIC均为59.56 mg/m L。甲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MIC分别为8.69、17.39 mg/m L。[结论]黄瓜藤水提取液和甲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氯仿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磷灰石(0.6%和1.2%)和石灰(0.2%和0.4%)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灰和磷灰石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和土壤pH,且均表现为0.4%石灰>0.2%石灰>1.2%磷灰石>0.6%磷灰石>对照;同时,土壤溶液和土壤有效态Cu/Cd含量随着磷灰石和石灰的添加而显著降低,且降幅均表现为随材料剂量增加而增加。石灰和磷灰石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巨菌草的生物量,降低了巨菌草对重金属的吸收,其中0.4%石灰处理巨菌草生物量最高,地上和根生物量分别为:61.45 g和10.31 g。与石灰相比,磷灰石在维持较低活性Cu/Cd的能力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是高剂量的石灰更能有效地通过巨菌草转移土壤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7.
香菇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香菇多糖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香菇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作用时间和pH值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抑菌时间和pH值。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对四种菌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在24h时达到最大,对其它3种菌均在12h时达到最大。pH值对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pH值为6时最大;对其它菌的抑制作用均在pH值为5时最大。 相似文献
18.
将新鲜的薄荷叶用蒸馏水洗净晾干、无菌捣碎、过滤等获得薄荷叶提取液。配置不同浓度的提取液进行抑菌试验,用贴片法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比较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薄荷叶提取液所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不同,薄荷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80%时的抑菌作用最强,浓度大于80%和低于80%抑菌作用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扁柏醇和托酚酮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扁柏醇和托酚酮均对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扁柏醇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300和100 μg/mL,MBC均为300μg/mL;托酚酮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00和50 μg/mL,MBC分别为300和100μg/mL.通过不同浓度的扁柏醇和托酚酮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比较,推测其活性基团为羟基和酮基.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水缸培养方法,研究了湖泊底泥不同Cu、Cd处理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Cu、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u刺激伊乐藻的生长(生物量、叶绿素),高浓度抑制伊乐藻的生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一直降低,在底泥Cd含量为168.69 mg·kg-1DW(含背景值)时,植株出现死亡.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体内的Cu含量一直增加,在底泥Cu含量为414 mg·kg-1DW(含背景值)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21和0.17);伊乐藻体内的Cd含最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底泥Cd含量为88.69 mg·kg-1DW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07和0.09).以上结果说明,伊乐藻对Cu、Cd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原位修复Cu和Cd污染底泥的植物种类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