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3龄起蚕的LC_(50)分别为11.3863 mg/L、4202.4884 mg/L和45.8659 mg/L。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2500倍(200 mg/L)、5000倍(100 mg/L)和7500倍(67 mg/L)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分别为17 d、15 d和13 d,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0倍(533 mg/L)、3000倍(267 mg/L)和6000倍(133 mg/L)的残毒期分别为17 d、13 d和9 d,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常规浓度下对家蚕较安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优于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表明烯啶虫胺和吡蚜酮复配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树蓟马的防治效果,通过对比试验发现,50%吡蚜酮WP 1 000倍处理3天后对桑蓟马防治效果达71.62%,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 1 000倍处理效果相当,其速效性不及40%辛硫磷,但持效期长于40%辛硫磷。  相似文献   

3.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0倍、1000倍和500倍均极显著优于40%乐果乳油1000倍,对桑蓟马成虫的防效好于若虫,且见效快。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于防治桑蓟马的安全性较高的新农药,初期使用浓度2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5.
残杀威(propoxur)属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鳞翅目等害虫有良好的防效。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是江苏省东台市农用化学厂有限公司最近开发的适用于防治桑园主要害虫的农药新品种,以取代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24%敌·灭乳油(原名桑虫清)。为摸清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不同浓度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及其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及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吡蚜酮在剂量分别为25.0g.a.i/hm~2和187.5g.a.i./hm~2时,药后1~7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分别为68.13%~88.72%和87.50%~94.76%,对苜蓿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3.21%~98.33%和78.51%~93.45%,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6d和2.25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药后7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10mg/kg。  相似文献   

7.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8.
<正> 薰蒸毒签能有效防治桑树蛀干性害虫,具有杀虫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1989年中秋期我们以江苏省金坛儒林包装用品厂生产的毒签,在湖州市镇西乡择点进行了药效与桑叶毒性调查。结果对桑天牛幼虫的毒杀率达80~100%,效果明显。对插签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是危害奶牛健康的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通过测定牛乳中丙酮和β-羟丁酸的含量可以对奶牛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筛查.对云南4家DHI参测牧场的酮体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根据Foss公司推荐的判断标准,4个牧场亚临床酮病平均发生率为6.1%,范围在3.3%~9.4%,临床型酮病发生率为0.7%,范围在0.4%~1.8%.Ⅰ牧场...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嘉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50g/L氟虫腈SC对蔬菜害虫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mL/667m^2、25mL/667m^2、35mL/667m^2三个施药量的防治效果在用药1d后分别为61.30%、72.26%和80.63%;用药3d后的为77.16%、85.46%和91.04%;用药7d后为74.38%、81.64%和85.00%,并对菜青虫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其防效、速效性、持效期与当前市售的5%氟虫腈SC相当,而且对芥蓝无危害性,可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剂量为25-35mL/667m^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酮粉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对采集自石河子和奎屯两个地区的11个奶牛场的奶牛血样进行了酮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调查了这两个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33%,奎屯地区的酮病发病率为1.52%.此次酮病调查促进了牛场酮病的监测、治疗及预防工作,有助于提高牛场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9-1995年对四川桃、李、樱桃的害虫群落进行的研究,结合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历年的调查,并参考相关资料,对四川核果类昆虫区系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四川核果类害虫群落由297种(前人记载224种,新增记录73种)组成,隶属11目62科。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共99种,占33.33%;鳞翅目91种,占30.64%;同翅目57种,占19.14%。这些害虫多数可兼害2种以上核果类果树。为害桃的害虫有233种,李131种,樱桃80种。在川东盆地区常见的对种桃园害虫中,螨类、蚜虫类、蚁类、桃透翅蛾、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红颈天牛等8种占%刀5…  相似文献   

13.
应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YJ-2000菌株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作了初步评价。该菌株对家蚕基本无毒性,而对蔬菜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水稻害虫三化螟、二化螟,桑树害虫桑螟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对小菜蛾和菜粉蝶的毒性最强;幼虫死亡率可高达100%。该菌株是对家蚕安全而对其它鳞翅目害虫具杀虫活性的特异性菌株,有望用于养蚕地区桑园及其邻近作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4.
熏杀棒防治桑天牛及其对家蚕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牛种类繁多,在桑园为害桑树的天牛主要有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黄星天牛(Psacothea hiralis Pascoe)、虎天牛(Xylotrechus Chinensis Chev)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Idi Hope)等。通过1988年江苏省桑树病虫害普查,我省新老蚕区桑园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天牛类害虫发生,尤以桑天牛居多,亩虫量50头上下,多的达200头,桑树被害株率一般在5~10%,是桑树枝干害虫中害期较长、损失较大的一种钻蛀性害性。过去,国内对桑天牛类害虫的防治,见诸报导的有铁丝通入虫道的人工钩杀法,有虫孔灌注煤油或敌敌畏药液、塞放磷化铝块的  相似文献   

15.
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奶牛血酮、尿酮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与水杨醛比色法测定11头对照组奶牛、8头尿酮阳性奶牛及5头酮病奶牛血酮,尿酮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测定血酮、尿酮方面差异不显著,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的回收率为108%,线性范围为3—389μg/mL,批内变异为2.94%-8.97%,批间变异为3.48%-11.07%。稳定性试验l周,血酮,尿酮无显著变化。因此,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测定血酮、尿酮具有简便,准确性较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较好及批量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桑蟥是江浙地区重要的桑树害虫,几乎年年造成严重的災害,损失巨大,特别在太湖地区发生更为猖獗,在浙江省全面规划中,要在七年内消灭的农作物十大病虫害,桑蟥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继续贯徹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防治桑蟥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浙江省于1955年在吴兴县练市乡大面积地使用含魚藤酮百万分之31.25的魚藤精药液喷杀头蟥,平均死亡率达90%以上,接着辅以人工辅杀,最后死亡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17.
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桑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控制时间较长;750倍、1500倍、3000倍3个不同浓度的处理液对桑蓟马防效都极显著优于40%乐果1000倍稀释液。不同浓度之间的防效是:750倍~1500倍稀释液之间防效无差异,1500倍稀释之后,随着浓度继续降低,防效下降增快,至3000倍稀释液时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于防治桑蓟马的安全性较高的新农药。初期使用浓度以1500~2000倍稀释液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某规模牧场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随机选择产后奶牛86头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跟踪检测酮病发生情况,并分析酮病与胎次、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的酮病发病率分别为2.32%、24.42%、11.63%和4.65%;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酮病发病率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将桑树食叶害虫控制在为害之前的防治方法。试验表明,柴油乳剂对桑树在枝干越冬的食叶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萌芽前使用5%柴油乳剂对野蚕越冬卵和桑尺蠖越冬幼虫防效分别达到98.5%和96%:脱苞后至展叶前使用0.5%~1%柴油乳剂对桑木虱卵防效达94.47%~96.30%,且对越冬成虫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够有效地将桑树枝干越冬食叶虫害控制在经济阚值之内。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桑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选择6种不同类别药剂(其中辛硫磷为对照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4 d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6种药剂中,800 mg/L的40%辛硫磷EC的平均防效(91.47%)最优,其次是100 mg/L的70%吡虫啉WDG(90.29%),再次是100 mg/L的10%虫螨腈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