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鸡啄癖是鸡群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该病是异食癖中的一种,即鸡相互啄伤或啄鸡蛋,造成严重的经济的损失.根据啄癖发生的条件和被啄的部位,一般分为啄肛、啄羽、啄头、啄趾和啄蛋五种类型.任何年龄的鸡都会发生啄癖.啄羽癖幼鸡多发生在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成年鸡多发生在产蛋高峰期或换羽期,轻则啄去羽毛,有时被啄得大部分体表无羽毛,犹如"光鸡";啄肛癖多发生在产蛋鸡的产蛋后期,严重的能将被啄鸡的肠道从腹腔中啄出或流血不止以致死亡;啄蛋癖多发生在产蛋旺盛的季节;啄趾、啄头癖多发生在幼鸡阶段.  相似文献   

2.
1 啄癖综合征 集约化养鸡场.日粮中营养不足或各种营养物质比例不当.加上环境不良、管理不善,鸡群中容易出现鸡只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互啄鸡体等劣习恶癖.  相似文献   

3.
1 常见的啄癖类型 啄羽癖即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背部羽毛或脱落的羽毛,使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多是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啄肛即啄食肛门及其以下的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有的泄殖腔周围被啄破,有的肠道被拉出,使鸡失去饲养价值.啄肛常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刚开产的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相似文献   

4.
啄癖是鸡群中1只或数只鸡表现的一种异常行为.常见的有啄肛癖、啄羽癖、啄蛋癖、啄趾癖等.其多发于高密度饲养的鸡群,常造成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鸡啄癖又称鸡异嗜癖,是鸡的一种常见疾病,多指鸡群互相啄食或自己啄食机体的特定部位.鸡啄癖可导致鸡体损伤,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等,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根据啄食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啄肛癖、啄羽避、啄趾癖以及啄蛋癖.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啄癖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而正确的科学管理是减少和杜绝啄癖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鸡啄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鸡啄癖包括啄羽、啄肛等,主要原因是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面造成鸡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或某些疾病以及遗传缺陷引起的,发生鸡啄癖对养鸡者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7.
鸡的啄癖,又叫啄食癖或恶食癖,多发生于密集饲养的鸡群中.鸡群互相啄食羽毛、啄肛或食蛋,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8.
该病是集约化养鸡场的常见病。不分年龄、季节、品种和饲养方式均可发生。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迅即成为啄肉癖,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1鸡啄癖的种类鸡啄癖的类型很多。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分为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肉癖、啄尾癖、异食癖等,其中以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最为常见。1.1啄肛癖种鸡生长期限饲,初产母鸡的子宫脱落或产双黄蛋所引发的肛门破裂易诱发啄肛癖。啄肛易引起鸡肛门脱落,甚至造成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或因出血而引起贫血。1.2啄头癖因公鸡相互斗殴造成鸡冠、肉垂或皮下出血,继而引发啄头。1.3啄羽癖附着在羽毛上的垫料或饲料颗粒,常常会引发其他鸡只的啄羽行为。有的羽毛未被啄掉,只是轻微受伤;如羽毛被啄拔,则会造成皮肤损伤或较…  相似文献   

10.
从动物本身、营养及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啄羽及其成因,总结出啄羽是一种行为转向的规律.凡能引导鸡啄食的物体或环境措施都能有效降低啄羽,而营养方面只要在NRC标准内都不会额外增加鸡的啄羽(色氨酸除外).啄羽的最终解决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规模化养禽的不断增加,在饲养过程中各种家禽生长的各个阶段都经常会出现禽类互啄等不良现象,造成被啄者致伤或致死,直接影响了家禽饲养的整体效益。依据其症状不同,常见的主要有:啄肛、啄趾、啄羽、啄蛋、异食癖等几种啄癖现象,其病因与防治措施浅析如下: 1.啄肛癖:主要发生在家禽育雏阶段。特别是雏鸡发生白痢时,先是少数鸡追啄一只幼鸡肛门,受伤或出血后,能招致一群鸡争啄,瞬间将其直  相似文献   

12.
鸡啄癖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啄癖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纯属恶癖的一种疾病.病鸡啄羽、啄肛、啄趾、啄蛋,不仅会造成鸡全群不安,影响生长速度,而且会降低商品肉鸡的级别,增加蛋品的损耗和鸡的死亡率,给养鸡业生产和经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引起创伤,甚至引起死亡的异食癖.常见的有啄羽癖、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头癖、食蛋癖等.肉用种鸡群发生啄癖时,若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全群,轻度可造成创伤,严重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引起啄癖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防制. 1原因 营养方面.多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紊乱、味觉异常引起的.饲料过为单一,蛋白质不足;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等缺乏或不平衡;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等;饲料中铜、钴、锰、铁、锌等矿物质不足或钠、钾、钙、磷比例失调;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而高能量体积小的饲料比例过大,食后代谢能虽得到满足,但嗉囊内空虚无饱食感.  相似文献   

14.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鸡群容易发生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行为,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而且鸡喙形如鹰嘴旱钩状,采食时钩扒饲料,常将饲料带出料槽或盆外边,造成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15.
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鸡,不分季节,无论蛋鸡、肉鸡或种鸡,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其他禽类,如火鸡、鹌鹑等也有发生。表现为互相攻击伤害,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种异物。在雏鸡中,此种恶癖常限于啄食趾部和尾部,而在成年家禽,泄殖腔、尾部和冠等为最常被啄食的部位。鸡群中一旦发生,很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1啄癖的分类根据啄食的部位,啄癖分为:⑴啄羽癖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导致成为啄肉癖。产蛋…  相似文献   

16.
啄癖是鸡群中的一种异常现象,特别是饲养密度较大的规模化鸡场,患啄癖症的鸡群常会发生互相啄食羽毛、肌肉、蛋品或其他异物,严重者常会影响鸡体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养鸡场户必须引起重视.1啄癖原因1.1 营养因素日粮营养不全,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食盐含量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饲料粒度过小或缺少砂粒,均易引起啄癖.  相似文献   

17.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背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甚至啄伤致死.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对养殖户危害很大.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鸡群中自啄和互啄的现象称啄癖,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机制所引起的病态行为。啄癖在鸡饲养中很常见。肉鸡的啄癖主要有两种:一是啄羽癖,表现为自啄或互啄体羽、翅羽、尾羽,啄得羽毛不全,有的甚至部分或全身光裸;二是肛癖,先啄食某只鸡的尾部羽毛、肌肉,直至死亡,或将肠管等内脏拉出。鸡群中有啄癖发生时,很快蔓延,全群效仿,往往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蛋鸡的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所造成鸡群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一般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趾、食卵、啄肉、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啄癖的诱因是时时存在的,危害很大,尤以啄肛的发生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正>啄癖是鸡群(包括人工饲养的野鸡)常发生的现象,雏鸡啄毛、啄趾,成鸡多啄肛和啄尾,蛋鸡多啄蛋。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足、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含量低等都可产生啄癖。肛门被啄的鸡,肛门破伤出血,直肠脱出或输卵管脱垂。啄羽的鸡,局部羽毛或全身羽毛脱光,皮肤裸露,啄死率可达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