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年大火对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大火虽对保护区丹项鹤(Grus japonensis)的栖息地有一些影响,但对整个保护区丹项鹤的迁徙数量影响不大;对丹项鹤的营巢环境、巢址选择、巢材等因子产生较大影响,巢周围剩余芦苇面积、高度成为丹项鹤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次要因子是植被类型;大火对丹项鹤的始营巢期产生了影响,其营巢期较正常年份延缓4~5天。  相似文献   

2.
2011年3~5月使用直接观察法对微山湖新薛河湿地内的鸟类巢穴进行调查,共发现鸟类巢穴90个,其中喜鹊Pi-ca pica巢36个,池鹭Ardeola bacchus巢54个,其他鸟类的巢穴2个。对影响鸟类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距水源的距离、营巢树高和营巢树是影响喜鹊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巢距地面高度、距公路的距离和人为干扰状况,再次是巢分支数;距公路的距离、巢距地面的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树高是影响池鹭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距水源的距离、人为干扰状况和巢分支数。  相似文献   

3.
<正>全世界现存15种鹤、中国有9种,而扎龙保护区即分布6种,特别是丹顶鹤,全世界现存野生丹顶鹤2000余只,而扎龙保护区就有400多只,因此扎龙湿地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栖息繁殖地。  相似文献   

4.
鸟类栖息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研究方法、栖息地选择、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对鸟类栖息地的研究进行总结。鸟类栖息地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条带取样法和0.04hm2圆形地块法等,近年来3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效率,拓展了鸟类栖息地的研究领域;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大多以植被等环境因子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及不同季节和生活史阶段,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基础上,对鸟类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及等级划分,可以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栖息地破碎化会对鸟类生存和鸟类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鸟类种群的营巢成功率、繁殖成功率及鸟类群落分布。从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对国内鸟类栖息地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定监测样点、样线对向海保护区迁徙丹顶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分布区域及栖息生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保护区内迁徙种群数量相对降低,而自2010年起未再观察到繁殖巢,迁徙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湿地长期干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特别是作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芦苇沼泽不仅面积小,而且破碎化严重,不能满足丹顶鹤繁殖对水位、湿地面积及隐蔽条件等最低需求。人工辅助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建立永久性调水工程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恢复和发展丹顶鹤种群。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由于栖息地的变化,其种群数量难以显著增加,分布区也急剧缩小。目前仅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据近几年的调查,在日本北海道的沼泽区域内生活的丹顶鹤为留鸟,在大陆北纬40°~50°的丹顶鹤繁殖区为的中国黑龙江扎龙、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区、吉林北部、辽宁双台河口、内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黑龙江流域;这里繁殖的丹顶鹤多数沿扎龙—双台河口—环渤海—黄河口—日照最后到达盐城,兴凯湖区的丹顶鹤沿长白山东缘经图们江口到达朝鲜三八线。目前,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是在朝鲜半岛中部和江苏中部盐城沿海…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2012,(6):62-63
1.扎龙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松嫩平原的西部,面积21万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的淡水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2.向海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面积约10万公顷,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内陆湿地  相似文献   

8.
对昆明动物园内干香柏树上营巢的野生小白鹭进行研究,测算其最低适宜营巢枝干和实际最低营巢枝干占树高的百分比,并检测两者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实际营巢高度与适宜营巢高度占树高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因为亲鸟为避免来自地面的干扰,选择离地较高的位置繁育后代。通过分析坠落鸟巢的构成材料,发现其由268根植物枝条构成,其中91%为干香柏,与主要营巢树一致,说明此地可能由于提供丰富的营巢材料而被鹭群选择成为繁殖地。建议公园积极加强野生涉禽的科学管理,降低繁殖区内及周边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到2016年3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27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其中10个位点成功拍摄到雪豹影像,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雪豹在卧龙的适宜栖息地。结果显示:雪豹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45km2,占总面积的12%。其中,279km2(81%)位于核心区,49km2位于缓冲区,17km2位于实验区。植被类型、年均温度和坡向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雪豹主要选择年均温度为-8~0℃的阳坡,最偏好的植被类型为草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扎龙湿地丹顶鹤全局空间分布模式和局部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准确揭示研究区内丹顶鹤种群特征及栖息生境质量状况,为研究区丹顶鹤种群栖息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扎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引入多尺度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和局部G-统计量研究方法,从全局和局部2种空间尺度来分析研究区自1981年成立保护区以来的30年间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动态。【结果】1)1981—2008年的近30年间,研究区丹顶鹤空间分布模式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81—1990年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为随机或均匀分布模式,1996—2005年为聚集分布模式,2006—2008年为随机或均匀分布;2)丹顶鹤的全局分布模式经历了由随机或均匀分布→聚集分布模式→随机或均匀分布→聚集的变化过程;3)局部空间分布模式经历了由离散→聚集→离散→聚集的反复变化过程;4)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尺度依赖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在不同时间段,尺度效应的表现方式也有显著差异。【结论】1)无论从全局还是从局部分布看,丹顶鹤种群的空间分布变化剧烈;从长时间尺度上来看,丹顶鹤种群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模式的趋势,且聚集程度不断加强;2)局部模式变化是全局模式变化的指针;3)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尺度依赖效应;4)综合运用全局和局部的指数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种群空间分布模式是进行种群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