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果梨’是我市主栽品种之一,现已栽培4666.7hm2,其中低产园面积800hm2,占栽培总面积的17.1%。低产梨园年平均666.hm2产量722.9kg,与正常梨园2000kg相比,少产梨果1277.1kg。总产量减少1532.52万kg,每公斤梨果按3.00元计,每年减少经济收入4597.56万元。针对上述低产、低收入状况,找出低产原因,探索提高产量的途径,使‘南果梨’这个产业在我市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站组织技术人员。于2009—2010年对罗罗堡、鲍家、广宁、富屯、大市5个梨果生产乡镇的10个村15个重点‘南果梨’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梨园早衰低产成因与改造对策建宁县经作局茶果站黄新忠建宁全县梨树面积已达5.3万亩,年产鲜果0.4万吨。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低效生产状态。据1993年部分梨园调查,就单产而言,剔除初果试产面积因素,成龄盛产期梨园平均亩产不足500公斤,且隔年结果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代县低产梨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介绍了代县梨园的生产现状,随着树龄增加,老梨园面积不断增大,果品产量及品质逐年降低。通过对低产梨园实施改造,使树体恢复了树势,延长了结果寿命,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增加了梨树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对成龄低产梨园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树形良好,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驻马店地区更进一步地改造低产梨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1~2015年对早酥梨低产梨园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早酥梨园,产量明显提高,而且品质优,病虫害较少,该项技术为低产早酥梨园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增加果农收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南山地低产梨园改造技术浙江省文成县西北部有346hm2山地梨园。树龄20—24年,主栽品种为黄花、新世纪、杭青、菊水。由于管理粗放,平均每公顷年产量仅2472kg。1993—1996年,我们对其中200hm2低产梨园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1...  相似文献   

7.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技术吴桂法吴桂余(江苏省高邮市果树实验场,225621)赵宗芳吴建华扈而平张辉(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多管局林业站)(兴化市多管局林业站)(仪征市多管局目前,成龄梨园低产低效是梨树生产上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肥水不足,整...  相似文献   

8.
泰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近十年来 ,泰宁梨果发展很快 ,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成为福建省主要梨产区之一 ,但前期定植的梨园 ,随着树龄和结果量的增加 ,栽培管理水平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进 ,致使果园郁闭 ,通风透光不良 ,树势衰退 ,冠内枝组枯死 ,产量品质随之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从 1 994年开始 ,选择县良种场成年梨树低产园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示范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示范园基本概况示范园设在县良种场大洋坪山地梨园 ,该园立地条件相对比较好 ,海拔 360m ,平坦坡地 ,砂质岩红壤土 ,土层在 1m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梨树是多年生落叶果树,在全球均有广泛分布,是我国果树生产中的主要树种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梨树栽培面积96.9万hm2,占全世界梨树总栽植面积的61.92%;产量1353.81万t,占全世界梨果总产量的63%。然而,危害越来越严重的腐烂病成为影响我国梨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旱作梨园较普通梨园主要表现在缺水少肥、低产低效、树势较弱等特点,腐烂病的发生尤为严重。为此,笔者对旱作梨园的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采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气候寒冷,干旱,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属于大陆性荒漠气候,很适宜林果产业。酒泉市肃州区现有经济林面积6533hm^2,梨占4467hm^2,其中锦丰梨1400hm^2、苹果梨1533hm^2、早酥梨1000hm^2。近年来,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导致果品质量下降,使得梨在全区经济收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2001年,我们从新疆引进库尔勒香梨高接,改造低产梨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程双红 《西南园艺》2004,32(6):16-16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和最主要的栽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荔枝生产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目前,生产上成龄荔枝低产果园占较大比重。但是不同果园低产的原因有所不同.只有正确判断果园低产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李洪超  陈静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81-181
为探索梨树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结合科教兴农工作,2005年秋季我们开始对位于河南省开封县半坡店乡的低产梨园进行了为期4年的综合技术改造,在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民权县位于豫东黄河故道地区.是传统的白皮酥梨种植区,全县现有白皮酥梨1600公顷,大多为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发展的。近年来因品种、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产量、效益直线下降。低产梨园的形成主要是种植品种95%以上为白皮酥梨。栽培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落伍,品种质量不高,成熟过于集中.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个别果农栽后管理不善,大量间作农作物,导致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产、质量低下,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河套地区是优质梨产地,截止1997年底,面积已发展到3.2×104hm2(公顷),年产量达300kt(千吨),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据1995~1997年调查,低产梨园的产量仅为高产梨园的20%,中低产面积占总产区面积的78%。为更好地进行科学施肥,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我所于1998~1999年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开展了梨园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的研究。本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梨园11处,树龄7~10年生,进行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实验样品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土壤实验室测试。每个梨园取10…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除外)地处河西走廊,属于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气候条件适合梨树栽培,梨树主栽品种是苹果梨。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低产劣质梨园应用骨干枝劈接、切接、插皮接等嫁接技术,高接经过多年引种试验筛选出的红香酥、新西兰红梨、丰水等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但嫁接成活率、树体成形速度和产量恢复等都不理想,而且高接后腐烂病严重。从2005年开始,我们采用多头高位单芽切腹接技术高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密植栽培,向栽培者提出了快成形早结果的挑战性要求。近十几年来,各地新发展的梨树,几乎都是密植梨树,栽植密度比过去增加了3—4倍。但很多密植梨园,至今仍在惯用稀植梨园的修剪方法。这是造成成形慢、结果晚  相似文献   

17.
洋县白石67hm2丰水梨园于2000年春季建成。栽植密度4m×1.5m,667m2栽112株。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2004年每667m2产量为1680kg,收入也仅500多元。果农普遍反映该品种果个小,商品性差,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经过我们深入的调查以及同其它丰水梨园的对比研究,现就该园栽培管理中造成低产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低产低效原因分析1.1品种混杂丰水梨属大果型品种,在洋县8月中旬成熟,果实近圆形,褐色。单果重一般200g以上,树势中庸,易成花,早果,果肉细嫩、多汁、味甜。该园以日本丰水梨为主栽品种。表现为花期不集中,长达25天;果…  相似文献   

18.
果梅低产国综合增产技术钱亦平(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农办,312361)果梅建园后,由于栽培不当或管理粗放,低产园所占面积较大。1984—1993年,我们在上虞市丰惠镇进行了果梅低产园的更新改造试验,探索低产梅树的丰产稳产技术,取得明显成效。现总结报道如...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汉川县在80年代初期发展的梨品种,主要是西洋梨系统,如巴梨和康德梨等。这些品种树势强健、树冠直立、发枝力弱、分枝角度小。由于技术跟不上,管理粗放,只顾施肥,不顾地上部的管理。结果导致树旺叶茂、枝条旺长,不结果现象普遍存在。笔者通过3年对各梨园进行大量的调查,找出了一些引起梨园低产的原因,拟定改造方案,解决了不结果的现象,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改造栽培技术措施。1.对生长旺、冠小而高的树体管理1.1主枝采取撑、拉、换头的方法开张角度,扩大树冠。处理时间在4─6月份新梢生长时期进行。主枝上都强就转头,截去…  相似文献   

20.
梨是文成县南田镇、十源乡、二源乡的主栽果树,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由于过去多采用实生繁殖,大批梨树低产劣质。此外,整个南田梨区1985年后发展的新品种梨园,均存在授粉树搭配比例失调的现象,严重影响梨树的授粉受精。为改变上述状况,我们结合新品种引种,于1994年春开始进行“梨多头高接改换良种和授粉树”试验,采取单芽切腹接的方法,在新星村、朱山、树根三个村,共高接303株大树,高接第二年始花结果。此法具有方法简单、接头多、成活率高、树冠恢复快和早丰产等特点,对梨树高接换种及高接授粉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将3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