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疾病的总称。急性者以出血性败血症为主,病程长者多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1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发病,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鸡、鸭、羊、马、鹿、兔、驼也可发病。病畜禽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特别是后者更为重要。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和损伤的皮肤等。各种不良的应激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呈散发,但牛、猪有时呈地方流行,鸭多呈流行性。  相似文献   

2.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包括猪在内的多种动物传染病,本病多由创伤引起,发病的特征是在损伤的皮肤、组织、黏膜发生坏死,也可在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灶。本病多为散发或者呈地方性流行,对养猪业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该病的病原、发病特点、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坏死杆菌病是各种家畜都能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的特征是患病动物受伤的皮肤、皮下组织或消化道粘膜发生坏死,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本病在我国主要发生于羊、牛、猪和马。1发生和流行病原体坏死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动物的粪便中,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均能很快将其杀死。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西北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它对羊只发展及军马培育等危害很大。羊、牛、猪、马最易感,通过损伤皮肤或粘膜而感染。本病多见于雨季,长期在潮湿、泥泞地区放牧,在崎岖道路和荆棘丛生处行走,或圈棚潮湿、拥挤、互相践踏,都易造成皮肤的损伤而发生感染。坏死杆菌经外伤侵入机体后,在局部发育繁殖,使局部组织发炎、坏死。  相似文献   

4.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较常见的病型为坏死性皮炎。本病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动物,因此猪栏泥泞潮湿、猪只拥挤、互相践踏和咬架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5.
黑天鹅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等。本病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污染的场地、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或通过尘土、空气等经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发生后,同种的和不同种的畜禽都可互相传染流行,  相似文献   

6.
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成为常在的正常菌群.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其它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目前威胁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组织坏死,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有的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1流行病学坏死杆菌是严重厌气菌,羊、牛(尤其是乳牛)最易感,马、猪稍次,禽类更次,人也偶感。幼畜较成年畜易感。实验动物(兔、小白鼠)也易感,动物园的袋鼠、猴、羚羊、蛇、龟类也见有。本病为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9.
牛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所引起牛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受伤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口腔、胃肠、粘膜坏死,内脏有转移坏死病灶。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潮湿、炎热的夏季多发,而秋冬季仅为散发。本病除感染牛外,也感染马、羊、猪等。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及带菌牛和带菌动物。不论病牛或健康动物的粪便,以及被粪便污染的牛舍、牧地、土壤、饲料、垫草等均含有此菌,而水塘、低洼地、污泥塘等也含有本菌,所以,也可成为传染源。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口腔)而感染。新生幼犊可经脐…  相似文献   

10.
坏死杆菌病(necrobacillosis)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惠的传染病.该病以皮肤、皮下组织、消化道黏膜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坏死为主要特征,在养猪生产中主要以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母猪多见.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坏死杆菌病在我国频频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该病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科学防治,不但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因此还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该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肺疫又叫猪巴氏杆菌病,猪出血性败血症,俗称"锁喉风"或"肿脖子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猪只采食了病猪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而含有巴氏杆菌的饲料、饮水而发病或带菌健康受不良因素刺激,抵抗力降低,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点是高热,咽喉肿痛,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紫。本病发病快,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引起猪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危害极大。2011年7月,玉龙县龙蟠乡某猪场发生了猪肺疫,现把此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仔猪感染后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全身反应,有较高的病死率;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已成为养猪业最严重的猪传染病之一。1诊断1-1流行特点:伪狂犬病病毒能引起猪和多种动物、野生动物感染发病,但仔猪发病最多,并且死亡极高。病猪、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康复猪能长期带毒、排毒。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交配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乳猪吃奶传播,妊娠母猪感染后,还可垂直传播给胎儿。牛、马、犬、猫等…  相似文献   

13.
坏死杆菌病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它是由坏死杆菌(杆菌科梭杆菌属)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引起坏死杆菌性皮炎、坏死杆菌性口炎,坏死杆菌性肠炎和坏死杆菌性鼻炎。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破损的皮肤、黏膜,吸血昆虫也可传播,在潮湿、污秽、拥挤的环境中加快加重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猪瘟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本病是猪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本病各季都可发  相似文献   

15.
<正>羊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羊主要发病特征为蹄部、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坏死,有时其他脏器如肝脏、肺脏上也会形成坏死灶。本病常发于多雨、潮湿的夏秋季,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1病原与流行特点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致病病原坏死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可引起组织坏死,常见的病型为坏死性皮炎。本病可侵害羊、牛、  相似文献   

16.
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羔羊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羔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受伤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消化道粘膜坏死,内脏有转移的坏死灶。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炎热、多雨、潮湿的季节多发。常为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本病除感染羊外,也感染其他动物。羔羊比成年羊最易感。病羔及带菌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损伤的皮肤和口腔粘膜而感染,侵入组织,经血流传播到全身组织器官。新生羔羊也可经脐静脉传入肝脏而感染。如果舍内卫生条件不好,喂饲粗硬带尖的草料,营养不良,磷钙缺乏,维生素不足,鼠类及蚊、虻等的叮咬,饲养密度大,拥挤,相互啃咬,天气…  相似文献   

17.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慢性细菌病,感染猪可出现皮肤、皮下组织、消化道粘膜坏死等症状。猪坏死杆菌病临床上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肠炎4种。本文主要介绍了猪感染坏死杆菌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具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即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猪场的管理与消毒,对猪坏死杆菌病的治疗建议根据具体的发病类型,采用局部配合全身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为特征。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威胁逐渐增大。近年来发现的链球菌病病原以C型、R(Ⅱ)型链球菌较为多见,血清型R(Ⅱ)的致病力最强。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消化道、皮肤伤口也可传播。该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004年以来猪链球菌病在我县开始蔓延,流行特点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10月份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易…  相似文献   

19.
杨成 《猪业科学》2024,41(3):65-67
<正>引言猪坏死杆菌病是一种在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中广泛流传的疾病,致病菌为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该病的主要侵染部位是受到损伤的皮肤组织、口腔和消化道黏膜处,该病一般为慢性感染,病情严重时感染组织部位会发生坏死,甚至可在体内脏器官处出现坏死病灶。猪坏死杆菌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我国一些常见养殖动物如猪、牛、羊、鹿中均有发病报道,其中猪坏死杆菌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正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本病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病的相关报道,成为导致猪生产性能下降,降低养猪效益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一种寄生于红细胞的寄生虫性猪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流行病学历史,至今,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有本病的报道,危害着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传播途径有蚊虫等媒介叮咬血源性传播、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