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稻叶片对稻瘟菌侵入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8 h后,非亲和组合中被侵细胞的细胞质膜内陷,细胞质壁分离,表现出典型的抗病反应,而在亲和组合中,叶肉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接种40 h后,无论是亲和组合还是非亲和组合,水稻细胞的线粒体绝大部分已遭破坏而解体;叶绿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非亲和性组合中叶绿体受破坏的程度明显轻于亲和组合的,说明抗瘟水稻品种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比感病品种的叶绿体更能抵抗稻瘟菌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稻叶片对稻瘟菌侵入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8h后,非亲和组合中被侵细胞的细胞质膜内陷,细胞质壁分离,表现出典型的抗病反应,而在亲和组合中,叶肉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接种40h后,无论是亲和组合还是非亲和组合,水稻细胞的线粒体绝大部分已遭破坏而解体;叶绿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非亲和性组合中叶绿体受破坏的程度明显轻于亲和组合的,说明抗瘟水稻品种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比感病品种的叶绿体更能抵抗稻瘟菌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寒冷对热带作物细胞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咖啡(Coffea arabica)受零上低温伤害,细胞核、叶绿体结构形态发生相似的系列变化;细胞核膨胀或变形,核质呈均匀颗粒状,进而出现“孔洞”,核质凝聚,直至解体紊乱;叶绿体脱绿聚集,膨胀变形到凝聚或解体;细胞质膜脆性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质膜脆性越大越易破裂。细胞核和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抗寒力强弱成正相关,而质膜脆性与抗寒力成负相关。三者对低温的反应尤以质膜最为敏感,但外加糖类或中性电解质,则能降低质膜脆性,提高细胞抗寒力。  相似文献   

4.
冻害对茶树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临界最低温度处理,离体茶树叶片的叶绿体解体,线粒体的膜和内脊也遭受破坏。细胞核内的物质凝集成较大的质块。叶片受冻后的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相关。以上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从而导致叶片死亡。  相似文献   

5.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叶片超微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缩短夏玉米的生育天数,降低夏玉米产量及叶绿素含量。随氮肥增加,高温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先降低后升高(在310.5 kg/hm^2氮肥下,高温处理玉米产量的降低达到27.2%、31.1%)。高温处理较对照维管束鞘细胞变大,高温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出现淀粉粒,对照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出现淀粉粒。高温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开始解离,对照处理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完整,说明高温条件下,玉米对氮的耐受力降低。高温处理叶绿体数、叶绿体基粒数减少及基粒片层数减少,叶绿体面积及叶绿体长/宽比值变小,高温处理较对照线粒体数先增加后减少。高温处理与对照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均未发现淀粉粒。  相似文献   

6.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在北移福建南亚热带地区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冬季低温的伤害.关于零上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已在植物形态、物质代谢、生长发育以及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则主要集中在膜系统方面.本文着重探讨零上低温对不同抗寒品系胶苗芽、叶的细胞核、质膜、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质膜脆性的影响,以及质膜冷害的化学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透射电镜,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对淡水和海水栽培的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植物叶肉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明显向内折叠,出现大量大小、形状各异的质膜突起,以及质膜片层;而淡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向内折叠不明显,质膜突起少见。相对于淡水栽培,海水栽培的海马齿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变小、数量增多;形状变短,由肾形、梭形或弓形变成椭圆形或一端膨大的不规则形状;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清晰完整,垛叠程度增加,叶绿体没有受到明显伤害;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淀粉粒表面出现皱褶,形状由长椭圆型变成短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电子密度变低;叶绿体上脂质体增多且体积变大。线粒体数量增加,但体积变小;形状由圆球状或棒状变成椭圆体状;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所形成的嵴清晰,但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线粒体外膜模糊,受到轻微伤害。  相似文献   

9.
采用齐黄1号×南农1138-2组合构建的抗病和感病的近等基因系F10∶11群体,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10和20 d后,调查它们的发病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抗病与感病家系间2个时期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家系两个时期均没有可见的外部症状,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未受到明显破坏,但在接种20 d后,在叶肉细胞中发现了病毒粒子。感病家系接种10 d后出现花叶症状,接种20 d后叶片开始变黄;叶肉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病毒聚集体和风轮状内含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明显,叶绿体片层结构扭曲肿胀,线粒体肿胀、内嵴模糊;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叶绿体和线粒体被膜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病毒和叶绿体外膜处发现了异形增生物,而且后期增多;病毒周围存在大量的可能和病毒的移动或组装相关的空泡和小囊泡。研究结果表明抗感近等基因系在SMV侵染后外部症状和叶片内部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渍水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湛 《大豆科学》1998,17(4):377-380
本文是研究渍水胁迫对“宝交83-5029”和“克8118”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首次报道。随着渍水胁迫强度的增加,“宝交83-5029”耐水性状逐渐显露,叶片由黄转绿。叶绿体,线粒体,过氧物酶体数量增加,饱满,活性增强。而“克8118”耐水性状较差,叶片萎蔫失绿。线粒体肿胀,内嵴消失,呈现空状,叶绿体膜被硕大的淀粉粒胀破。  相似文献   

11.
以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o Lindl.)幼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和3℃低温胁迫时,枇杷幼果果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PMP(Plasma Membrane Permeablity,细胞膜透性)、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保护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表明有一定的低温适应能力:0℃低温处理原生质膜结构完整,少数叶绿体出现部分解体,双层膜有部分破裂现象,线粒体结构仍清晰可见,PMP、MDA含量、酶活性变化同6和3℃低温胁迫相类似,表明枇杷幼果对0℃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泡膜均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PMP、MDA含量均达到最高,保护酶活性受到极为严重的抑制,表明枇杷幼果已经受到冻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对照)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表皮细胞皱褶,气孔关闭或微张,叶肉细胞内细胞器形状规则,结构清晰。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表皮细胞饱满,气孔开启度较大,叶绿体形状变圆,近球状,线粒体外被膜膨胀,但结构未见明显损伤;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干瘪,气孔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关闭,气孔器下陷。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绿体和线粒体受到的损伤较大,叶绿体内基粒、基质类囊体降解,出现较大的空腔;线粒体外被膜断裂,内含物流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叶绿体之间出现嵌合现象。因此,干旱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增幅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降低而上升,但在细胞超微结构上也出现抗性反应,表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济麦22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用透射电镜观察两个品种分蘖节和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驯化期(11月2日)两个品种分蘖节的细胞超微结构均没有受损。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细胞内有少量质体,且分蘖节的液泡占整个细胞的比例较济麦22小;封冻后10 d,济麦22分蘖节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外膜不再清晰,而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内除有的线粒体内外脊不再清晰外,其他细胞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封冻后30 d东农冬麦1号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细胞核完整,线粒体膜不清晰;济麦22分蘖节细胞内含物基本没有,细胞空泡化。调查期内,济麦22叶片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内有较大的中央大液泡,11月2日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叶片细胞基本空泡化;东农冬麦1号有一部分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在细胞中部聚集,调查期内未见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线粒体出现破损,叶绿体排列不再规则,但细胞核仍然清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酶的细胞化学法研究橡胶树(Hevea brasinensis)冷害细胞器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零上低温下各种细胞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质膜是各种细胞器中对冷害最敏感的部位。叶绿体被膜比片层对低温更敏感,而线粒体内脊膜比外膜对低温更敏感。细胞器膜系的损害有三种形式:(1)双分子膜解体;(2)生物膜发生液化作用;(3)双分子膜撕裂。膜各种形式的伤害原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甘蔗植株受经绿线条病感染后,不同品种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发生不同程度降低,而过氧化物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却产生不同程度提高。这些生理病变似与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肿大、淀粉粒的累积和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大麦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系)、杂种后代盐胁迫下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经盐胁迫处理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耐盐品种CM72的叶片细胞仍保持其完整性,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盐敏感品种Prato的叶铁膜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膜系统紊乱;叶绿体被膜部分断裂,不连续,外形轮廓发生变化,内部片层排列方向发生改变,并发生轻微膨胀,基粒数目减少,线粒体外膜模糊,内部嵴发育管迟;细胞质膜向内发生波折折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试管苗为材料,将其分别保存在MS+5 mg/L PP333培养基上和MS培养基(对照)上,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保存的试管苗成熟叶片叶肉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5 mg/L的PP333,保存6个月时,明显推迟了叶绿体的变形、移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镶嵌及叶绿体的解体;保存9个月时,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完整,少数出现解体,淀粉粒明显增大、增多,线粒体和细胞核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进行大豆种子浸种和拌种处理。田间试验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和叶绿体内片层结构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9.
巴西橡胶树若干品系叶切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巴西橡胶的若干品系叶片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巴西橡胶不同品系间的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古农96-28,RRIM600和IAN873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体,基粒片层较发达,且韧皮部薄壁细胞,本质部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也含有叶绿体,但没有典型的“花环型”结构:IAN873叶片维管束鞘细胞里富含两种类型的光合膜,线粒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而天任31-45等的叶片鞘细胞仅含少量叶绿体,其片层不发达,且无基粒。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品系)甜菜的叶绿体DNA与线粒体DNA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及其限制性内切酶水解片段,结果表明:(1)甜菜叶绿体DNA分子量约为91×10~6d..线粒体DNA分子量约为110—114×10~6d.;(2)三个类型品种(品系)的甜菜叶绿体DNA在6叶龄、12叶龄和18叶龄期内都显示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含量变化特点;但6叶龄期的含量品种类型间有明显差异.即高糖型>丰产型;(3)在甜菜的叶绿体内,首次发现不同类型品种(品系)的甜菜含有1—5条分子量介于700—1450bp的小分子叶绿体DNA;(4)苗期叶片中线粒体DNA含量和收获期块根线粒体DNA含量在不同类型品种中存在差异.即高糖型的低,丰产型的高;(5)叶绿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水解可产生分子量介于0.43—12×10~6d.的29条片段,用HindⅢ水解高糖型和丰产型品种的线粒体DNA,都可产生分子量介于0.26—26×10~6d.的36条片段,并且其中31条是二者共同的,另有5条则是不同品种特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