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园饲养的浣熊科动物经常出现异常的繁殖行为:食仔和弃仔现象,而随后的人工哺育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1年上海动物园新引进3对亚成体浣熊,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浣熊的野外繁殖习性的基础上,在圈养条件下探索降低异常繁殖行为的方法,于2012年首次使3对浣熊成功繁殖和育幼.本文就北美浣熊的野外习性、饲养管理、繁殖特性等,结合观察到的-窝幼仔的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做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的繁殖工作打下基础,减少动物的异常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日益缩小。动物园中动物来源也日益困难,为了保持动物种群,在动物园中繁殖动物已成了当务之急。浣熊科动物在动物园中因环境条件的影响。虽能在繁殖季节发情、交配、产仔,但往往产仔后吃掉仔兽或弃仔,所以在动物产后有弃仔现象,即要取出人工饲养,以提高成活率。笔者将小熊猫、浣熊各一例进行人工哺育,均成活并  相似文献   

3.
1963年北京动物园繁殖成活第一只大熊猫幼仔,23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对一些最基本的数据,还是诸说不一:科技日报援引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人的讲话,23年中我国共繁殖大熊猫60胎,成活27仔;5月底福州大熊猫繁殖讨论会上认为是50余胎,28仔;大  相似文献   

4.
<正>小熊猫为食肉目浣熊科,属杂食性动物,主要吃竹子、竹笋、水果、树叶等植物性食物。性机警、温顺,灵活、善攀爬。每年1~3月发情交配,妊娠期3~5个月,5~7月份分娩,每胎产1~3仔,哺乳期约5个月,幼仔约2岁性成熟,寿命10岁左右。大连森林动物园共饲养小熊猫18只,2009年成功繁殖5只,2010年又成功繁殖3只。同时为了使小熊猫避免近亲繁殖并增加遗传多样性,于2011年5月由上海动物园又引进2只。  相似文献   

5.
1987年10月5日我园从日本引进美洲虎1对,至今已成功饲养6年。自1991年22月至今已繁殖4胎5仔。创造了全国首次繁殖,一年繁殖两胎、人工哺乳、母狗代哺,剖腹产手术首便在美洲虎产仔上的应用及剖腹产后又连续两年产仔获得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亚洲象的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动物园所饲养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于1997年首次繁殖成功,现已繁殖3胎3仔,幼象生长发育正常。在繁殖过程中,对亚洲象的发情、交配、妊娠、分娩、幼象发育等进行了详细观察,积累了亚洲象繁殖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济南动物园所饲养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于1997年首次繁殖成功,现已繁殖3胎3仔,幼象生长发育正常。在繁殖过程中,对亚洲象的发情、交配、妊娠、分娩、幼象发育等进行了详细观察,积累了亚洲象繁殖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大连森林动物园于2008年7月从南宁动物园引进1对白颊长臂猿,至今已成功繁殖3只幼仔。现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日常管理、饲料配制及繁殖行为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以期为人工饲养下白颊长臂猿的繁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的繁殖,恐怕是世界难题之一。难到什么程度呢?先公布一个全世界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繁殖大熊猫的八年统计: 1984年:共产5胎8仔,成活1只。其中包括美国1胎1仔,未成活。 1985年:共产5胎7仔,成活4只。其中包括墨西哥1胎2仔,成活1只。 1986年:共产12胎17仔,成活9只。其中包括日本1胎1仔,成活1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黑猩猩的饲养管理、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黑猩猩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希望对黑猩猩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津动物园于1994年底开始饲养白颊长臂猿,其中1只雌性(呼名唯唯)与雄性(呼名鲜鲜)于2000年9月份成功繁殖了第一胎白颊长臂猿。由于当时雌性产仔后对幼仔弃之不理,幼仔生命垂危,饲养员只好将幼仔取出放入新生儿早产箱内进行人工育幼并获得成功,这在我国华北地区尚属首例。此后,唯唯与  相似文献   

12.
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延台  于淼  姚琳  韩晶晶 《野生动物》2010,31(3):121-123
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管理、发情交配、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北极熊在动物园的饲养与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希望对北极熊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普通斑马又称平原斑马(Equus quagga burchellii),是东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斑马。大连森林动物园2000年分别从美国动物园和荷兰动物园引进14匹普通斑马,为3~4岁的亚成体,雌雄比例为1:1。饲养过程中,饲养员通过细心观察,严格记录每匹斑马的行为状态,对出现的争斗、疾病等状况及时解决,另饲料配比合理,保证了斑马的营养状态。从2002~2008年共繁殖斑马39匹,其中成活斑马33匹,成活率为87%。死亡的幼仔主要因为雌马弃仔及幼仔体弱多病死亡。本文就斑马在大连森林动物园的饲养管理、繁殖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认为细心观察、合理的饲料是提高斑马饲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金丝猴在半荒漠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崇学 《野生动物》2003,24(6):36-37
金丝猴是典型的高山树栖动物,集群生活于海拔1500~32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人工饲养多在大城市动物园或在同原栖息地环境较类同的自然保护区,在半荒漠地区饲养还未有先例。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1992年8月从甘肃南部引进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并在1993到1998年5个繁殖年内共繁殖成活10只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15.
<正>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所饲养的小熊猫于2013年6月24日成功产下2只幼仔,并全部成活。为小熊猫今后的饲养繁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小熊猫属食肉目浣熊科,又名九节狼,是喜马拉雅山脉特产动物。在我国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在国外分布于印度、不丹、缅甸等国。常活动在海拔2 000~4 000 m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喜食竹叶及嫩枝的杂食动物。晨昏活动频繁,善  相似文献   

16.
河马属偶蹄目、河马科动物,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大型哺乳动物。河马每胎产1仔,初生体重为40~50 kg,哺乳期约为1年[1]。1995年8月,重庆动物园从广州引进1头约4月龄,体重约100 kg的幼龄河马。一般仔河马由其母亲自然哺乳较为多见,而过早脱离母体人工成功饲养的幼仔国内少有报道,河马的育幼成功在重庆动物园为首例。现将仔  相似文献   

17.
<正>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属食肉目浣熊科,是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特产动物,签于其体色纹彩缤纷、体态优美,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因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外文化交流也颇受各国欢迎。2006年,原西宁动物园从四川某饲养场引进2对亚成体小熊猫进行饲养展出,2008年随动物园其他动物搬迁至西宁野生动物园,经过近几年的饲养驯化已经适应目前的环境,并于2010年自然繁殖,截至  相似文献   

18.
小熊猫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6年英国人史密斯在上海兆丰公园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小熊猫.1953年2月成都动物园首次饲养了水熊猫.1954年6月29日,北京动物园的小熊猫首先创下圈养繁殖记录,一胎产下2仔,但未能成活.1961年,上海动物园创下成功繁殖小熊猫并成活的先例.1977年6月1日,重庆动物园小熊猫成功繁殖出子二代.目前,小熊猫在中国的圈养种群为256只左右,分散在30家饲养单位,圈养种群已初具规模,基本不需要野捕捉补充种源.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动物园的鬣羚每年产1胎,由母兽亲自哺育,幼鬣羚均体格强壮.该园曾对野生仔鬣羚成功地进行过人工育幼,但与母兽共同饲养仔鬣羚却未曾尝试过.此次饲养成功,对仔鬣羚在人工条件下的生长也多了一条饲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造成母猪繁殖能力低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乏情期长和产仔数低,其次是不孕,流产,产弱仔,产木乃伊胎及死胎等。而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当是突出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疾病控制和科学饲养来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